泸州市有27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乌蒙山深处的天堂村就是其中之一。

天堂村位于叙永县白腊苗族乡,距离县城50多公里。这里是川南地区苗族文化传承最完整的传统村落之一,苗族蜡染、刺绣、花山节等非物质文化保存完好。

当地老人说,他们的祖上在明末清初就落脚到了这里,400年来,始终藏在“深闺”无人识。如今,随着进山道路修通,各项保护措施、发展规划的落地,天堂苗寨已开始走出大山,村里的苗族同胞也开始走上文旅致富之路。

“云端”上的传统村落

6月13日午后,雨过天晴的天堂村还笼罩在朦胧的大雾中。随着雾气飘散,苗寨民居、梯田若隐若现,仙境般的传统村落仿佛在云端之上。

这里是海拔1050米的半高山上,苗族民居背靠观斗山,沿山体等高线呈线性分布。村落周边,层层叠叠的梯田绿意盎然;两条小溪绕着村子流过,到了后山,跌落山岩形成了瀑布景观。行走在村里,目之所及,处处山清水秀,村落风貌与自然山水、田园风光构成一幅唯美的山村生活画卷。

村里的建筑依山就势,背靠大山、面向田园。仅存的古民居,无不体现出川南民居风貌:穿斗木架构,竹夹泥糊四壁,有四列三间、五列四间;中间堂屋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堂屋为正房,两边为厢房;木质窗棂,有的木窗雕刻精美,图案吉祥,美轮美奂。花窗有五福临门、福禄双全……有的雕刻反映古代生活,描绘花草飞禽;堂屋的中梁上,绘有如意缠枝花卉图案;房屋前建有阶沿,宽2—3米,用石板拼铺地面,可安放风簸、石磨子、石碓窝等农用家具。“这些老房子无论是架梁还是装壁,无论是穿枋还是斗榫都找不到一铁一钉。”天堂村村民罗明均介绍,村落人口400多人,其中苗族同胞占80%以上。古村落分为大寨和小寨两个居住群,分别住着陶、李、罗、古、杨等姓氏。

漫步村内,随处都能看到苗族村民忙碌的身影,或打扫庭院、或侍弄庄稼……罗明均说,具有厚重历史传承的苗族蜡染、刺绣、花山节等非物质文化是当地的特色。

村落名字藏着两个传说

山中苗寨似仙居,藏在“深闺”人未识。

说起天堂苗寨的来历,村里但凡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知道,介绍起来也头头是道。

天堂村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是在明末清初,为了躲避战乱,先民们结伴由湖广入川,边走边打猎为生。来到杉木沟的时候遇到大雨,正好有一棵倒下的大杉树,从山上倒下来压倒在另一座山上。打猎的先民们就在大树下躲雨,雨停后,山间云雾缭绕。他们在周围转了一圈,发现这个地方人迹罕至,却有天堂般的美景。

于是,大家决定在这里定居,并把这地方改名为“天堂”。

还有种传说是,苗族先祖从很远的地方迁徙而来,那时,到处都是原始森林。

刚到杉木沟时以打猎为主,同时也在找能够适合种粮食的地方。一天,在杉木沟边打猎休息时,先民们看到一只动物在水塘里洗澡,过去捕捉猎物时不小心把种子撒在了水塘里。过段时间,先民们再次经过时,发现水塘里的种子已经发芽,且长势很好。于是,他们就在沟边定居下来,边打猎边开垦田地,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天堂般的生活。

先民们在天堂落脚,很多风俗习惯也跟着落地生根,传承下来。

天堂村百姓每逢重大节气都有打糍粑的习惯,把上好的糯米蒸熟,将米饭倒进石碓窝;苗族壮汉挥舞着棒槌把碓窝里的米饭捣碎,直到最后糅合成一团才罢休;壮男放下棒槌休息,女人们随即卷起衣袖做糍粑,从碓窝里捞起柔软的糯米团,巧手一扯一扭一捏间,听见“嗒”的一声,一个圆形糍粑就做成了,然后放入竹簸箕晾着。大小均匀的糍粑装满簸箕,迫不及待的孩子们已悄悄拿出一个,跑到角落里大快朵颐。

传承400多年的风俗

“好年好月好时光,贵客平安来八方,叫一声朋友欢迎你,请喝一杯苗家美酒……”记者走进天堂村苗寨时,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唱着苗歌。“天堂苗寨保存着完整的苗族民间文化,村民们把祖先能歌善舞的秉性沿袭得原汁原味。”罗明均介绍,寨里一直保持着苗族独特的婚恋、丧葬等风俗习惯。逢年过节时,村民们还聚集在一起表演苗歌对唱、芦笙表演、踩花山等苗族特色的民间艺术。“早些年,寨子里的女苗族歌手很多,有的一口气可以唱10多首苗歌。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昔日的小姑娘已长大成家,苗歌也越唱越少了。”罗明均说,随着外出打工的人增多,学唱苗歌的年轻一代屈指可数,传承也变得更急迫起来。

如今,苗寨人家依旧保留着苗族原始的生产劳作方式,石磨、风车、碓窝,家家都有。村民们运输生产生活资料大多是用背,干货用竹编的背篓背,水货(包括粪水)则用木桶背。为了一次能多背一些东西,背篓和木桶都制作得要高出人头一大截。

农闲时节,好多苗族人家闲置的织布机也会动起来,纺织麻布,制作蜡染产品,目的是把老一辈的技艺传承下来,还能当作副业增加一些家庭收入。

罗明均介绍,苗族服装大多是采用本民族特有的蜡染工艺。制作好的布料根据需要进行刺绣,手工做成苗族服装,色彩鲜绝,别具特色。

传统村落的“新生”

苗寨里,每年有两场隆重的节日:花山节和“情人节”。

花山节是在春节期间,天堂村苗寨的同胞会聚集在小寨的花杆广场,开展苗家风情“跳花杆”“打粑粑”“踩山”等民俗活动。活动现场,400平方米广场中会安放一个牛皮大鼓,击鼓人慢慢擂鼓,众“苗哥”吹奏芦笙应声而合,众人踏准节拍,围成圆圈,蹁跹起舞。

传统节日“七夕”,又是苗族同胞的“情人节”。活动当天,天堂苗寨热闹非凡,参加活动的苗族同胞载歌载舞。这一天,来自周边苗寨的姑娘小伙们身着节日盛装,通过花杆广场上象征爱情的“仙缘桥”,与中意的异性相聚表达爱意。

近年来,随着叙永县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天堂村修通了水泥路,建起了聚居点,花杆广场也进行了重新打造……

原本闭塞的传统村落逐渐被外界了解,昔日贫穷的苗族同胞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每逢重大节日,他们便会自发组织起来,载歌载舞颂党恩,传承优秀的传统苗族文化。

谈到传统村落天堂村未来的发展,白腊苗族乡党委书记郭延华充满了信心。“天堂村的发展,将围绕‘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中的‘做特南翼’,打造以发展生态农业、传承苗族文化为特色的山区宜居村落,力争实现绿水青山、文化价值的有效转化。”郭延华表示,乡村振兴正在推进,天堂苗寨的发展将分为三步走:以“自然生态林、天堂苗家情”为保护主题,依托天堂生态林区,将苗寨内大量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民居建筑及周边环境作为传统村落整体保护,打造既是村民的居住地,也是体验苗族文化、宿川南民居的体验点,发展乡村旅游与生态农业。其次,把传统村落内踩山节、祭祀鼓乐、打糍粑、蜡染等传统民俗活动形成文字音像,利用民俗陈列室进行保存、展示;另外,还将组建刺绣、蜡染技艺非遗文化传习班、祭祀鼓乐表演队,传播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通过每年定期开展踩山节的形式,传承苗族文化,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保护。“山歌不唱哦,就不开怀哟……”临走时,还能听到村里老人的歌声。吟唱的,不仅是天堂苗寨人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也是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曾刚 供稿)

举报/反馈

同心四川

44.6万获赞 4.5万粉丝
传播同心声音 凝聚同心力量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