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余
自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粮食价格就持续上涨。到了今年,情况更是愈演愈烈。疫情反复、俄乌问题,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减少,加剧了粮食供应紧张形势。要知道,俄乌都是小麦的主要出口国。俄乌事件发生后,两国粮食出口均大幅受阻。
当然,在此之前小麦价格已经开始上涨,数据显示,自一年前以来,小麦期货价格已经飙升了50%以上。并且上涨的不仅是小麦。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6月初公布的最新数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价格指数显示,国际大米价格连续第5个月攀升,达到12个月来的高水平附近。
由于全球粮价一涨再涨。3月29日,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还发出警告称: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在此情况下,不少国家也都开启了“自保”措施。包括匈牙利、阿根廷、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纷纷采取了对粮食的出口限制。到了5月份,作为世界粮食出口大国的印度,也禁止了小麦出口。
全球粮食都在上涨,中国的情况如何?
众所周知,我国是有名的粮食大国。长期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约占到世界的四分之一。粮食生产也是连年丰收,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了95%,口粮自给率超过100%。也就是说,在口粮上,已经做到了自给自足。
不过,我们也需要知道,虽然我国没有了饥饿的困扰,但也不代表没有粮食方面的难题。事实上,我国虽然口粮充足,其它作物占比却较低。尤其是大豆,大部分是要靠进口,2021年,进口大豆高达9651.8万吨。
黑土地在退化
当然,我国也是有不少国产大豆的,且品质也相当不错,尤其是东北黑土地产出的大豆营养价值十分丰富。不过,东北黑土地的作用不止在大豆,要知道,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无论是小麦、还是稻米等作物,都非常适合种植。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可达普通土壤的10倍,产量远高于普通土壤。更是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也会优先在东北种植口粮。这也是我国大豆等其它农副产品,需要大量进口的原因之一。目前,东北黑土地,耕地面积为5.38亿亩,粮食产量已占到了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因此东北也成为了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比作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东北黑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令人痛心的是,我国黑土地正在不断退化,这对于我国来说无异于“粮食危机”。最重要的粮仓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根据《东北黑土地白皮书》,近60年,黑土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区下降了50%。
土壤“退化”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水土流失是导致黑土层变薄的重要原因。据中国水土保持公报2019年数据,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1.87万平方公里,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1%。
黑土被盗卖
除了因为降雨自然形式下,造成水土流失。人为因素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围绕着黑土地还发展出了一个“黑色”产业链。据悉,东三省之一的黑龙江竟有超过9万平方米黑土地被非法盗挖。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电商平台上不少商家都在肆无忌惮地出售东北黑土,以1元/斤,甚至0.5元/斤的价格出售,且销量还非常好,不少都是1000+。
说到这里,也有人会问,这些黑土是谁买的,又有什么作用?从买家反馈来看,很多买家都是养花人。主要原因是在黑土上种植树木、花草成活率较高。甚至一些城市的绿化也会买黑土。有人买,自然就会有人卖。自然,越来越多的人会做黑土生意。
保护黑土地,国家已经在行动
就在一些人盗挖黑土赚得盆满钵满,感到沾沾自喜时。东北却面临着,黑土地严重退化,土壤板结,变硬现象越来越严重。为了守住亿万国人手中的饭碗,保护黑土地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共识。目前针对黑土地的一系列保护计划,已经开始启动。
早在2017年,官方就联合印发《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其中明确到2030年在东北典型黑土区实施2.5亿亩黑土耕地保护任务。到2021年,再次印发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要在2021-2025 年,实施黑土耕地保护利用面积 1 亿亩。
且自2021年以来,我国就已经加快启动了黑土地保护法的立法程序。2021年12月,《黑土地保护法(草案)》已提交初次审议。会后草案已印发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征求意见,并在互联网上公布草案全文,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除此之外,其实我国在《刑法》342条中就已经明确规定,对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占用耕地,造成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者严重污染,被毁坏耕地数量达到规定数量的,属于本条规定的“造成耕地大量毁坏”。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当然,在记得法律法规的同时。我们更要明白的是,为什么会有这项法律的出台。大自然给予我们这么优厚的自然条件,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和保护,而不是只知道开发和破坏。守护好我国的每一亩地,是每个国人都应该有的共识。对于国人来说,时刻不能忘记,我们也曾有食不果腹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