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鹅厂新剧《梦华录》一经播出即喜提骄人成绩,豆瓣开评第一天就冲上了8.8的高分,超过了今年已经播出的所有国产影视剧,引发的话题更是频频占领微博热搜。陈晓、刘亦菲这对俊男靓女的回归,拯救了颜值掉线的古偶市场,召回了颜狗们的“春天”。



一部热剧除了演技与剧情要能吸引观众之外,人物造型也得出彩。很多人都在感慨,与之前古偶剧中千篇一律的披头散发相比,终于有人认真给主演们梳头了。这些年古装剧在妆发、服装上的大同小异,已经造成很长时间没诞生过一部辨识度高又审美在线的戏了。


《梦华录》中的人物发髻图


《梦华录》改编自关汉卿创作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全剧共四折,写了歌女赵盼儿设计搭救好姐妹宋引章的故事,电视剧做了大幅改动,只保留了主要人物的姓名和大致框架。


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画像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剧集开场的台词“太白昼现,女主昌”,让熟悉宋朝历史的人一下子就锚定了具体年代。加之剧中的皇帝笃信道教,也间接证实了这里说的“女主”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也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


剧集开场的台词


宋朝章献明肃皇后刘娥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第三任老婆,更是宋朝最具影响力的皇后,可以与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后相媲美,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宋朝在她的治理下取得了空前盛世。刘娥是个孤儿,十多岁时成了歌女,后来嫁给了银匠,而银匠把她卖给了当时的蜀地指挥使,最后又被指挥使转送给了赵恒。



刘娥逐渐显示出政治才能,最终临朝听政,《续资治通鉴长编》写她:“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帝朝退,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之。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梦华录》中刘亦菲扮演的赵盼儿,与两位姐妹一起闯荡东京,将自己开设的小茶馆经营成了城中的最大酒楼,妥妥的一个女性励志剧本。陈晓扮演的顾千帆,作为当朝丞相的私生子,从小被一心向上爬的父亲抛弃,18岁考取进士,而后在那个重文轻武的年代,却弃文从武,进入了皇城司,剧中说他“隐清为浊”,是朝中清流安插在皇城司的暗桩,拿的是个标准美强惨的剧本。



顾千帆因为查案有功,被皇帝升为皇城司副使,许借绯(深红色官袍),赐银鱼袋。其他人纷纷投以艳羡的目光,就连赵盼儿也认为顾千帆未满而立之年就能有如此成绩,一定是皇帝非常重视他。那么这绯色官袍与银鱼袋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顾千帆的绯袍和银鱼袋



02



这就要从官服制度说起了。官服制度源于原始部落,由于当时文明程度不高,但等级制度却已经开始萌芽。部族中的首领阶层享有着特权。阶层高的人,所穿服装的样式、材质都更精细,颜色上也与其他人有所区别。《周易》:“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可见三皇五帝时期,统治者的着装就与其他人不一样了。正是因为等级高的人才能身穿华服,便由此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官服制度。


宋帝尧像(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宋朝,官吏们的正式服装主要分为两种,一为朝服,二为公服。朝服又叫具服,是参加典礼、大朝会等重大场合穿的正式礼服,官员的朝服样式基本上和皇帝的朝服相似,都是由绯色罗袍裙,衬以白花罗中单,腰间束大带,大带外再束革带,革带上系绯罗蔽膝、玉佩等,腰部后身佩大绶,脖子上的方心曲领十分亮眼,脚上穿白绫袜、黑皮履。最大的区别是在头上,皇帝朝服带通天冠,官员朝服则是带进贤冠、貂蝉冠(笼巾)或獬豸冠,并在冠后簪白笔,手执笏板。


宋宣宗通天冠朝服像


朝服、方心曲领、蔽膝示意图


宋刘金定像


进贤冠以梁数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戴五梁冠的是一、二品,为宋代最高级官员。第二类,戴三梁冠,是三至五品,为朝廷的中级官员。第三类,戴两梁冠的,是六品以下的普通官员。


进贤冠的梁数示意图


貂蝉冠,又叫笼巾,是宋代最高等级官员戴的冠帽,如三公(指太尉、司徒、司空,宋徽宗时改为太师、太傅、太保)在大朝会所戴的那种,用藤丝织成,外面涂漆,左右有用细藤丝编成像蝉翼般的两片,饰以银,前有银花,上面缀以黄金附蝉(南宋时改为玳瑁附蝉),左右各有三只小蝉,左旁插以貂尾,所以叫做貂尾笼巾。


宋韩魏公琦画像中戴的就是貂蝉冠


獬豸冠也是进贤冠的一种,冠高五寸左右,其梁上刻木为獬豸角,碧粉涂之。因为獬豸在神兽队伍里的作用是能分辨曲直是非,所以多以言官执法之人佩戴,官品不同,冠顶一角的质料也不一样,御史大夫用金,侍御史用犀牛角,侍御史以下用羚羊角做成。


神兽中的獬豸


獬豸冠线描图


公服即常服,是百官日常上朝议事和办公时所穿的服装。宋朝的公服基本沿袭唐代的圆领袍,但是袖口发生了很大改变,从唐代的窄袖发展成大袖,下裾加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上戴幞头,脚蹬靴或革履。颜色在各朝都是用以区分不同阶级的标准之一。宋朝沿袭旧制,官服颜色等级分明。按照《宋史·舆服志》中的规定,官员公服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绯,七品以上用绿,九品以上用青。凡是穿绯色、紫色的官员都加佩鱼袋。


颜色划分示意图


《梦华录》剧照


这里就出现了《梦华录》中顾千帆升职那一集所穿戴的服装样式。在剧中,顾千帆跟随自己的上级进宫面圣时,与当届科举的前三名擦身而过,可以看到三位新科进士穿的都是青色圆领袍,而顾千帆穿的是绿色。按照宋代的传统,新科进士大多从八品官员开始自己的晋升之路,此时的三位一甲进士身穿青色公服非常正确,而顾千帆所处的皇城司指挥使的位置从绿色公服上就可以推断出,这是一个六品或七品的职位。


顾千帆和雷敬同时升迁,着绯袍佩银鱼袋


但经过一番朝堂上的内卷后,皇帝显然是对小顾的家世和才能都非常赏识,随即就给他升了官,成为了皇城副使,也就是皇城司真正意义上的二把手。其实按照历史来说,皇城司作为宋代皇帝的禁军亲信,主要领导人的官职都不会过高,以防尾大不掉,一把手皇城使也大多不过七品,而顾千帆因为破案有功,与自己的大领导同时被提拔成了五品,回到衙门里就从一身绿色袍服换成了绯色,可见皇帝有多宠爱这个长得又帅、家世又好、自身能力又强的年轻人了。再有,剧本毕竟是经过演绎之后的。

宋真宗画像


顾千帆面圣时头上佩戴的是宋代官服中的幞头。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有载:“本朝幞头,有直脚、局脚、交脚、朝天、顺风,凡五等,唯直脚贵贱通服之。”直角幞头又名平脚或展脚,即两脚平直向外伸展的幞头。顾千帆佩戴的便是展脚幞头,这种幞头在老百姓嘴里还有个别称,叫做乌纱帽,是用藤织或者木骨做内胎,外罩纱涂漆成型,而后因为纱涂漆之后坚挺轻便,就除掉了里面的藤编里子。


宋代的幞头大多做成了可以脱带的乌纱帽子,不像唐代那种软脚幞头,后来索性弃用藤草编织,专用木骨、竹骨。金坛南宋周瑀墓曾出土有一个实物,圆顶硬脚,脚用竹条作骨,表里两层纱,最外面一层纱涂黑漆使其坚硬,纱帽后面的开口可以系带。


山东孔府旧藏展脚幞头


南宋周瑀墓出土素纱圆领袍


南宋周瑀墓出土的裤子和漆纱幞头实物手绘图



鱼符是一种类似于鱼形的符契,契同契约的意思。唐代的鱼符上面刻有官员的职务和姓名,分为左右两部分,左符留在内廷,而右符则由官员随身携带。鱼符起源于早期的虎符,是用来调动军队的重要凭证,到了隋唐年间,鱼符分化成两条发展路线,一条是传统的虎符,另一条成为了证明官员身份品级的标志,起“明贵贱、应征召”的作用。



唐代的铜鱼符


宋代时仍使用佩鱼制度,不过作为身份高低贵贱的象征时,已经不再使用鱼符,只佩带一个鱼袋,在袋上用金、银饰以鱼形系在革带上垂于腰侧。从宋太宗年间开始,皇帝便用金银鱼袋来赏赐近臣。按照官员的品级划分,穿紫色袍服的官员可以佩戴金鱼袋,而穿绯色袍服的官员可以佩戴银鱼袋。慢慢地,这种形式就变成了一种制度而存在。顾千帆腰间挂的银鱼袋,正好与他的五品官职相配套。


江苏常州南宋墓出土的鎏金银鱼袋


南宋墓出土的金鱼袋,浙江兰溪市博物馆藏


宋代《春游晚归图》局部,图中骑马的人腰上挂着金鱼袋



03


可是,为什么要进行如此严格的服饰等级划分呢?当然是为了统治民众了。当权者把社会成员按照血缘等关系分类,然后再把权力和财富按照类别进行分配。这种等级秩序要想达到和谐有序,就要向人们灌输等级观念,并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做出标注,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这种秩序。


于是,服饰的功能便不再仅是驱寒护身,还标识着身份和地位。官服通过严格的等级制度划分,让人一眼就能区分出身份地位。为的是巩固“上尊下卑”的阶级观念。


《梦华录》中的精美茶点


《梦华录》虽然刚开播不久,顾千帆与赵盼儿这对“顾盼”cp却已是“血洗”B站、微博等各种社交媒体。剧中展现出的北宋社会风貌,尽管细节上尚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瑕不掩瑜,不管是演技、剧情还是画面的质感,目前来看已属于良心之作。


剧中大篇幅展现的宋代茶道、商贩中常见的青瓷用具、各种精美的果子点心,让观众在磕cp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处于中国美学巅峰的宋代日常。既然剧集才拉开大幕不久,那就让我们持续关注,一起来领略宋代的风雅吧。


《梦华录》剧照


宋代临汝窑青釉盖碗,故宫博物院藏


举报/反馈

探文化遗产

4.8万获赞 7237粉丝
浪遍世界去寻文化遗产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