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梁莹莹 秦雪丽 吕奇
每年五六月份,山东烟台进入“大樱桃时间”。当消费者在手机上下单一份大樱桃时,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餐桌,往往只需24小时,电商运作成为烟台大樱桃销售的成熟模式。
为了抢购优质果,直播团队提前进驻樱桃大棚,直播、品控、配货、售后一条龙操作;“果二代”花式营销的同时,更注重讲好品牌故事,打造樱桃大IP;鲜果销售的背后,樱桃产业链不断延伸,樱桃汁、樱桃酒等衍生品销往烟台各大星级酒店,颇受好评。
一颗大樱桃,造就烟台大产业。
直播团队进樱桃大棚
6月3日,第十六届中国·烟台大樱桃节在福山区门楼街道举行。在镇街大樱桃专区,来自福山区回里镇的果农赵阳春的大樱桃因为个头硕大、色泽娇艳、口感甜美受到追捧,展销还没结束,就被消费者抢购一空。
赵阳春在大樱桃节上展示自家樱桃
“我们家的大樱桃供不应求,不愁卖。”赵阳春笑着说。
他的这份底气来自哪里?
家住福山区回里镇东黄山村的赵阳春是名退伍老兵,2009年开始种植大樱桃,目前家里有三个樱桃大棚,还有50多亩的凉地大樱桃。从今年四月中下旬开始,赵阳春家里的大棚樱桃陆续成熟,到大棚购买樱桃的消费者络绎不绝,以至于大棚门前的路经常被私家车堵满。
“我家大棚樱桃很多都是直径32-34毫米的特级果,还没开棚老客户就开始预定,4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发往广州、深圳、贵州等地。”赵阳春说,因为采用科学地种养结合模式,大樱桃品质得到保证,在2019年获得中国有机食品认证。
在赵阳春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个视频,樱桃大棚里,一串串大樱桃已经红了脸,还未完全成熟,赵阳春豪气地配文:坐等商贩来。
结果,不但商贩来了,还引来了一个十几人的直播团队包棚。
“这个直播团队在大棚里前前后后待了一个月,他们十几个人各司其职,有3位主播从早到晚直播,有选品的、有配货的,有售后的,一条龙服务。”赵阳春告诉记者,他的大樱桃销售30%来自于电商,30%来自固定客户,30%来自于商贩,还有10%是消费者主动上门采摘或者购买。
大樱桃销售,让赵阳春尝到了甜头,同时他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樱桃皮薄汁足,运输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消费者看图片是光鲜的“王者”,送到手里如果成了破损的“青铜”,难免会造成退货,影响下次销售。因此,赵阳春在大樱桃包装上动起了脑筋。
“大樱桃品质好,品相也很重要,现在我们的大樱桃都是用珍珠棉包装。”赵阳春说,目前市场上的生鲜包装都用泡沫箱,而他则在泡沫箱里加了厚厚一层珍珠棉,成本虽然贵出两三元,但珍珠棉生态环保,无毒无味,而且可以更好地防止大樱桃挤压,优势也很明显。
在过去,烟台大樱桃要走上消费者餐桌,需要经过果农、原产地收购商贩、产地批发市场、销售地商贩、消费者等环节。对果农而言,错过运输大樱桃的货车,就意味着多一天的等待。
最近几年,在当地政府和电商创业者的努力下,烟台大樱桃改变了“提篮叫卖”的模式,善用互联网力量,为烟台樱桃产业注入更多年轻的发展新动力。
6月7日,2022年烟台电商节暨烟台大樱桃线上销售启动仪式举行,活动由烟台市商务局、福山区人民政府主办,福山区商务局、张格庄镇人民政府、阿里巴巴承办。现场,烟台市商务局与阿里巴巴数字农业签署乡村振兴合作意向书,快递企业与供货商签订服务意向书,福山电商企业与合作社签订采购意向书。
而2020年起,烟台福山区就成立了淘宝直播村播学院,培育新农人主播,用直播推动大樱桃抵达更多消费者的餐桌,进一步提高福山大樱桃和特色农业的美誉度、影响力。
打造樱桃大IP
经过150多年的发展,被誉为“北方春果第一枝”的烟台大樱桃已成为继“烟台苹果”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不少“果二代”已经不满足于父辈传统的管理和销售模式,而是注重品牌化管理,挖掘品牌故事,打造樱桃大IP。
家住烟台开发区西臧家村的臧瑜是名“80后”,父辈从1985年开始种植樱桃,37年间,从开始的1亩地,如今已经发展到100多亩,不到2万棵凉地大樱桃。
“当时从福山区回里镇买回樱桃苗后不会管理,七八年后才挂果,一捧樱桃能卖到30多元钱。”臧瑜的父亲臧建国说,当时种植大樱桃的人比较少,樱桃价高而且不愁卖。每到樱桃上市的季节,总会有人上门求购。后来,种植数量不断增加。1998年到2000年间,一家人开荒山开始大面积种植大樱桃。
2010年,22岁的臧瑜从青岛科技大学毕业,学产业设计专业的她开始帮着家里销售大樱桃。“刚开始我不让她插手,她那一套方式我们都看不懂,钱能不能收回来也没底。”臧建国说。
让臧建国迷惑的那套方式就是借助互联网销售。
臧瑜告诉记者,现在回想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情景就是每到樱桃收获季,爸妈白天摘樱桃,晚上分拣樱桃,凌晨去批发市场发樱桃,忙得见不着人,而且经常遇到商贩压价的行为。“我大学毕业那年,互联网生鲜销售刚刚兴起,我就想我家樱桃能不能放到网上去卖?”说干就干的臧瑜,不断在各种论坛,各种群找客户,当年就把自家樱桃用空运发到了上海和广州。
发快递,需要专门的包装,爱动脑筋的臧瑜也是试水泡沫箱发樱桃的先行者。一个樱桃季,可以销售几百箱。
臧瑜在检查即将发走的大樱桃
臧瑜的樱桃销售史,其实也见证着互联网更新迭代的故事。
2019年,在电商平台做得风生水起的臧瑜,意识到短视频的风口来到,于是转战抖音,她把父辈种植大樱桃的故事拍成短视频,两个视频引来1500万浏览量,每个视频下面挂的小黄车也有大几百单的成交。
做短视频的目的,虽是为销售,但臧瑜想得更多的是宣传品牌文化。早在2014年,臧瑜就把自家大樱桃注册了“樱磁山庄”的品牌,父辈种植樱桃37年,包装上的品牌文化就是“37年不将就”。
今年,受疫情影响,快递首当其冲,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臧瑜把目光投向社区团购,她与B2C平台合作,将大樱桃发到烟台各个社区。不光把自家樱桃销售完,还帮着村里的老人销售。
工人们在分拣樱桃
这些年,臧建国一直在适应女儿的节奏,从电商平台,到抖音短视频,到社区团购,从焦虑到坦然,“我服了。刚开始我们还较劲,我用传统方式卖,她用她的方式,结果确实干不过她。年轻人脑子灵,现在她说咋弄就咋弄吧。”臧建国笑着说,自己就管理着樱桃园,做好品控就可以。
在生鲜领域,优质优价,好的东西最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虽然销售方式一直在更新,但品质始终是臧氏父女抓的关键点。这些年,臧建国的大樱桃园里品种一直在更新,除了美早、红灯、水晶、意大利早红、萨米脱等熟知的品种外,每年还会种植新品种,比如俄罗斯8号,鲁樱三号等。
如今,“樱磁山庄”的大樱桃70%-80%通过互联网方式销售,20%通过批发市场和地摊营销。做品牌文化的同时,臧瑜还有一个大胆的设想,“我想在山上建一个大樱桃博物馆,科普大樱桃文化,打造自己的樱桃IP,让樱磁山庄大樱桃走得更远。”臧瑜说。
衍生品进星级酒店
6月7日,烟台机场发出10班“樱桃航班”,破了机场“樱桃航班”单日发送纪录。樱桃作为时令水果,保质期较短,如今坐上“专机”带货,让烟台大樱桃实现了从“枝头”到“餐桌”的快速传递。
烟台机场在业内最早提出了“樱桃航班”的概念。2014年,由烟台机场始发的首个“樱桃航班”正式启航,鲜果电商销售快运模式自此拉开序幕,至今已是第九年。
从开辟全国第一条大樱桃货机运输专线,到形成采摘、电商采购、货机速运、快递到家的24小时运输产业链;从第一年只有1架飞机,到现在全力争取B757、B767大型全货机执飞“樱桃航班”,快速直达杭州、深圳、成都、长沙、泉州、哈尔滨、广州、南京等200个城市,实现大樱桃24小时之内运抵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樱桃航班”助力了互联网鲜果电商业发展。
不光有鲜果“打飞的”“坐高铁”运往全国各地,这些年,从鲜果销售,到樱桃采摘游,再到樱桃汁、樱桃酒等深加工模式,烟台大樱桃的产业链条一直在延伸,衍生品也层出不穷。
在第十六届中国·烟台大樱桃节上,来自烟台市沣盈果蔬销售中心的樱桃汁颇受消费者欢迎,大家争相品尝这100%的樱桃汁。记者品尝后发现,果汁酸酸甜甜,可以说几乎还原了大樱桃的本味。
消费者在大樱桃节上品尝樱桃汁
“我们这个樱桃汁是将大樱桃清洗后压榨出果汁,经瞬间杀菌后直接灌装,完全保留了大樱桃原有的新鲜风味。”负责人车涛介绍说,目前这款樱桃汁有玻璃瓶和易拉罐装,非常容易携带,15元一瓶,主要是销往烟台市三星及以上酒店,尤其是有自助餐的酒店,销量非常好。
而烟台同心酒业有限公司,本来是生产啤酒的企业,2004年瞄准果酒的风口,开始做大樱桃酒,目前开发的产品有大樱桃酒、大樱桃起泡酒、雪莉酒等等。
“樱桃酒的附加值很高,深加工的效益还是很可观的。”烟台同心酒业有限公司经理王丰介绍,公司以樱桃为原料制酒,产品在2009年1月上市,目前最贵的樱桃酒一瓶可以卖到588元,最便宜的也要228元。2010年-2015年,果酒市场非常火,樱桃酒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西部兰州等城市也有销售。2015年后,果酒市场开始低迷,公司摸准年轻人的喜好,研发出樱桃起泡酒,销往全国各地的酒吧,一瓶12元的价格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樱桃的出汁率很低,一般情况下,一斤半葡萄可以产出一斤葡萄酒,而6-8斤樱桃才能产出一斤樱桃酒,所以樱桃酒的成本要高很多。”王丰说。
作为全国樱桃产量最大的省份,山东出产的樱桃可占国内樱桃产量的半壁江山。其中,最为重要的产区当属烟台。2021年,烟台大樱桃面积34万亩,产量24万吨,分别约占全国的九分之一、六分之一,品牌价值达到55.96亿元。
实际上,在2018-2020年,阿里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金额排名前十的农产品区域品牌中,也有烟台大樱桃的身影,成为山东当地表现最为突出的区域公共品牌。
拥有150多年栽培历史的烟台大樱桃,因地处北纬37度黄金纬度线,低山丘陵,海风滋润,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大樱桃黄金产区之一。
如今,小樱桃造就大产业,年轻一代的加入给传统产业注入活力,在互联网的快车上,果农们的收益也发生着变化。但也需看到,烟台虽是我国樱桃主产区,但依旧存在行业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标准化构建、品牌化运作方面很难落地。从产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这是需要烟台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