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田田荷叶,碧绿青圆;朵朵荷花;轻盈娇媚。亭亭玉立于绿水之上,飘香弄影于清风之中,如西施溪边浣纱,昭君井畔顾影,貂蝉对镜揽鬓,贵妃温泉出浴。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趋之若鹜,或吟咏其出尘脱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或赞美其质地高洁: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或心仪其美丽绝伦: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或以荷花比喻美人美物,或以美人美物比拟荷花,咏荷花与美人、咏荷花与美物的诗词层出不穷,各呈纷华。
1.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江景》
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凤凰山下,雨后初晴,云淡风清,晚霞明丽,苏轼与张先同游西湖。忽然听到江上传来哀伤动人的曲子,那弹筝美女三十余岁,“风韵娴雅,绰有态度”,就如湖中的“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虽然开过了,但是仍然美丽、清净。她的美貌甚至吸引一对不知什么地方飞来的白鹭,它们也有意来倾慕弹筝人的美丽。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运用双关手法,既实写水面荷花,又以出水芙蓉比喻弹筝的美人,不仅准确,而且极有情趣。
2.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出自宋代苏轼的《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全词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出自五代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此词上片重在写景,下片重在写人抒情。写景从西风残荷的画面写起,以韶光憔悴在加重,更见秋景不堪;写人从思妇怀人写起,梦回而感鸡塞征夫之遥远,倚栏而更见凄凉。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荷花从味觉写“香消”,从视觉写“翠残”,味去叶枯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此两句一句重在写秋色,一句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外在的景物同内在感情溶为一体,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尽而意无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4.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荷花红苞绿叶相配,完美无缺。荷叶之卷舒,荷花之开合,相互映衬,完美自然。即使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既能同荣又能同衰,坚贞不渝,永不变心。
“此花此叶常相映”明里是但愿美丽的荷花与那碧绿的荷叶长久共存、相互映衬、形影不离,实际则是希望女方同自己长相厮守,永不分离,白头到老。“翠减红衰愁杀人”明里是忧虑荷叶减翠,红花衰落,太让人伤感,实际则是担心时不我与,双方年老色衰,但愿青春常驻;更深一层则是担心两人的感情“变色”,出现意外的变故,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实在是不堪忍受,简直愁死人了。所以,诗人向情人表白心志,希望两人都珍视爱情,永不变心。委婉含蓄,耐人寻味,在众多的咏物诗中实属上乘之作。
5.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渌水曲》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湖水清澈,月光皎洁,月光映照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在采撷着白蘋。
含苞待放的荷花简直就象一位娇媚多情的少女欲语还休,羞羞答答,妩媚动人。面对美丽的奇景,让人不免神魂摇荡,无限哀婉惆怅起来。诗至此戛然而止,但其深层的意蕴却在不断地延续,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引起遥思遐想。
“荷花娇欲语”是诗中最精彩的一句,构思别致精巧。“荷花”不仅“娇”而且“欲语”,“欲语”二字尤其传神深蕴,人之“欲语”是刚要张口的样子,花之“欲语”是花苞正欲绽开、花瓣将要张口的景象。此时的花朵最为美丽诱人,又恰如其分地象征着荡舟采蘋姑娘的青春活力与情窦乍开的年龄特征。正因为客体与主体如此相像契合,才能深深地拨动心弦,触动春心,所蕴涵的情感内容极为丰富隽永。选词甚妙,设境奇绝,把荷花写活了,把境界写活了,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余味盎然。
6.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采莲曲》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菱叶随着水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说话却低头羞涩微笑,哪想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采莲少女喜悦而娇羞的初恋情态,以及搔头落水的细节描写,自然逼真,意味无穷,如闻纸上有人,呼之欲出。犹如一卷望不尽的画面,使人百读不厌。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sāo)头落水中。”仅以欲语而止、搔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爱的少女形象。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如灵珠一颗,使整个作品熠熠生辉。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传神地再现了初恋少女在羞怯、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7.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出自唐代李白的《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若耶溪旁,采莲花的女孩,隔着荷花谈笑风生,互相嬉戏,或是和风细雨,或是娇喘微微。荷叶田田,芙蓉朵朵,与春风满面的姑娘的粉颊交相辉映。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隐非隐在垂杨下。采莲女不知是在挥手还是在故意摆弄,将香袖高举,河面倒映着采莲女精心准备的新妆,露出她娇羞的神态。一幅清新明丽、萌动着少年男女微妙爱情的采莲图跃然纸上,节奏轻快,活泼自然。“笑隔荷花”细腻地表现出了采莲女纤手拨荷花愉快交谈的神态,生动形象。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让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机,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诗人将吴越采莲女的娇艳清纯放在荷花丛中加以表现,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踯躅不忍离去反衬采莲女的魅力,描绘出明艳、活泼、大方的采莲女的新形象,语言如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无做作,一气呵成,展示出诗人的姿态高雅、清新脱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
8.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出自唐代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正面写乐声,而又各具特色。“昆山玉碎凤凰叫”以声写声,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那箜篌,时而众弦齐鸣,嘈嘈杂杂,仿佛玉碎山崩,令人不遑分辨;时而又一弦独响,宛如凤凰鸣叫,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芙蓉泣露香兰笑”以形写声,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带露的芙蓉(即荷花)、盛开的兰花都是美的化身。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用“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形神兼备,妙不可言。
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9.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游黄华山》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此诗是一首写景纪游诗。诗人按游前、游时、游后的时间顺序,从耳闻、目睹、内心感受,魂牵梦萦各个角度,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各种方式,去表现黄华的自然风光及个人的初游观感,层次清晰,结构谨严,描写角度多变,表达方式灵活。写得既淋漓尽致,又余味无穷,给人以强烈感染和深刻印象。
“丹霞翠壁高欢宫”云霞流丹、峰峦耸翠、楼台宫殿、画栋珠帘,黄华风光为世人瞩目钟爱。“银河下灌青芙蓉”满壑的山石在霞彩辉映中如刚被洗濯过的清艳芙蓉,千朵万朵嫣然绽放。瀑布之壮观、山川之秀美,交相辉映,令人陶醉神往。看着如许精彩绝伦的诗歌,我们在有感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不禁惊叹古人诗歌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因为这两者的结合,美的事物才永远存活于诗歌宝库中。
10.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荷花》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这首咏荷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展现出诗人的婚前大胆追求阶段内心美的期待与欢会时的情景。用象征手法,借描写荷花来寄托自己的情事。本来是描写自己热恋之人,却不直接描写女方本身,而是以荷花出之。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先说它的色,后写它的香。就其色而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十亩方塘,田田绿盖。颜色纯净,姿态婷婷,摇曳在清风之中,那种清新明丽之美和那红绿相映所产生的美确实是无与伦比的。其色如此,其香也独具一格,“香远益清”,既“远”又“清”的芳香在群芳之中的确是少见的。从色彩和香气上看,荷花确实不同一般的凡花俗卉。难怪诗人惊叹它“无色可并”,无香可比,深深地迷恋上它,实际上这是诗人为爱侣的美色而醉心。
1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出自唐代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节选)
......
......
此诗是李白公元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滞留江夏时所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诗人因受永王之败的牵连,被流放至夜郎,中途获上赦宥。此诗是在他被赦免后所作。诗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同韦良宰的交往为中心,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感慨。表明自身在政治态度上的清白。
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脍炙人口,诗作赞美了赞美了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同时也表达了李白对诗歌的理解,即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清新质朴,自然纯美成为了唐代文人的一个审美标准。
1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出自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诗中采莲少女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全诗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
诗的前两句描写,让人感觉到这些采莲少女简直就是美丽的大自然的一部分;后两句描写的是伫立凝望者在刹那间所产生的一种人花难辨的感觉。前两句侧重于客观描写,后两句侧重于主观感受,客观描写与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手法,很好地表现了人花难辨、花人同美的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
把这首诗看作一幅《采莲图》,画面的中心自然是采莲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画面上出现,而是让她们夹杂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使采莲少女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如荷花精灵一般,青春活力,朝气蓬勃,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遐想的优美意境。艺术构思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