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匹独特的奔马。
只见它身材壮实滚圆,昂首挺胸朝天嘶鸣,四肢修长三蹄凌空飞奔,仅一只右后蹄踏在一只青鸟身上。从它的正面看去,马头竟然是歪斜的——原来为了保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立而不倒。
它就是中国旅游界的形象大使——人称“马踏飞燕”的中国旅游标志,标准称呼是“铜奔马”。

马踏飞燕
一. 马踏飞燕的横空出世
那是1969年9月10日,距今53年前的一天,甘肃省武威市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13生产队的村民们,正在相应政府的号召挖防空洞。村民们挖着挖着,无意间发现了很多青铜器。原来,这里有一座埋藏着大量青铜俑的古墓。其中有一个颇有阵势的车马仪仗队。这个车马仪仗队包含14辆铜车,17个铜武士俑,28件仆人俑,还有包括一匹奔跑的铜奔马在内的铜马39匹。
但是,由于当时发现这座墓时只是将里面的部分文物带出了墓葬,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所以搞不清当时这个仪仗队最初是怎么排列的。墓葬中的各种殉葬品被送到了生产队的大队部,后由公社书记向上级政府做了反映。

马踏飞燕正面图
二. 马踏飞燕的脱颖而出
这座被称为雷台汉墓的墓葬,经专家鉴定约建于东汉晚期,为大型的砖石墓葬。所谓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为前凉国王张茂所筑灵钧台。
墓主人是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子,约建于在186—219年之间。这座夫妻合葬的墓规格较高。由长斜坡墓道和甬道及前室、中室和后室组成。墓穴中挖掘出大量珍贵文物230多件,其中铜器127件。铸造最为精致的是铜车马仪仗队,仪仗俑共有99件,而其中工艺水平最高的,就是这匹铜奔马。
1971年9月,郭沫若先生陪同柬埔寨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了这只与众不同的铜奔马,对青铜器颇有研究的郭沫若,惊奇地称其为“马踏飞燕”。于是,这匹非同寻常的铜奔马就开始“崭露头角”,一步步走上了出土文物的巅峰。

与马踏飞燕一同出土的铜车队
三.成为旅游界形象大使
郭老回京后,对全国10省区出土文物展览筹备组成员说:“甘肃的出土文物(“马踏飞燕”等),要调来的话,就会压倒这里的一切。”果然,马踏飞燕在北京展出后,立即震动了国内外史学和考古界,同时也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美誉。
中央各大报刊杂志纷纷发表文章,说“马踏飞燕”是“无价之宝”,是“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一件瑰宝。”此后,“马踏飞燕”还在日、美、英、法、意大利、瑞典、奥地利等国家展出。凡是参观过展览的人士,都对“马踏飞燕”赞不绝口,叹为观止。“一颗引人注目的明星”、“绝世珍宝”、“艺术作品的最高峰”等等,赞誉之词无以复加。
1983年,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珍贵文物。

中国旅游标志
四. 马踏飞燕产生的社会基础
“马踏飞燕”的产生,与丝绸之路的繁荣,以及汉朝河西走廊养马业的兴盛有关。汉武帝酷爱良马,曾多次派使者用重金在西域索取良马。他先后得到了洼池马、乌孙马、大宛马等。每得到一批良马,他就做一次“天马之歌”。武威郡和张掖郡地处河西走廊的两端,西域的良马都要通过这里才能到达中原。所有这些,都为东汉时的无名氏艺术家创作“马踏飞燕”这一稀世珍宝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生活素材。他们通过长期观察分析和研究创作,把许多种良马的特点集中起来,加以提炼和大胆的艺术构思,终于创作出了一个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完美的艺术作品——“马踏飞燕”。所以,“马踏飞燕”的出现,也反映了东汉时代丝绸之路的文明和河西走廊的繁荣昌盛。
五.马踏飞燕有关的争议

汉武帝与汗血宝马图
有专家指出,马足下踩着的不是燕子,而是龙雀——一种神鸟,所以它应该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第三种观点是“燕隼”。因为燕隼体型大小如鸽,形似雨燕,飞行迅速。第四种观点是“乌鸦”,因为“天马”前蹄在“乌”背上方,好像在追赶着乌鸦。
甘肃省博物馆在考古报告中指出,此墓建造年代是东汉晚期,也就是三国时期。有学者不同意考古报告的结论,共提出东汉、汉魏、西晋、晋末、前凉等五种说法。关于墓主人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这些其实都无关大局。
不过,我以为还是郭沫若定义的“马踏飞燕”这个名字最好。因为这个名字既响亮,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