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屏幕承担着手机的显示功能,以及触控操作的入口,地位十分重要。

本期小编将和大家聊一聊手机屏幕背后的秘密,“怎么判断屏幕品质” “全面屏、曲面屏、折叠屏有什么区别” “PPI、刷新率等各种概念指的是什么” 等等这类问题都将一一得到解答~

01 手机屏幕的主要参数

分辨率

是判断屏幕图像显示是否清晰的重要参数。

屏幕显示的原理,其实是把有效面积划分为很多个小格子,每个格子只显示一种颜色,这就是成像的最小元素,我们把它叫做“像素(Pixel)”。

像素是屏幕上的小方格,每个方格显示一种颜色 屏幕在长度和宽度这两个方向上各有多少像素,就叫做分辨率,一般用AxB来表示。

比如,iPhone X的屏幕分辨率为1125x2436,也就是说,这款手机在宽度方向有1125个像素,长度方向有2436个像素。

话说回来,分辨率越高,屏幕显示就越清晰吗?实则不然。试想,同样的分辨率在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上,像素分布的稀疏程度不同,显示效果当然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判断屏幕显示的清晰程度,还需要引入像素密度的概念。

PPI(像素密度)

是根据屏幕大小,折算出每英寸屏幕包含的像素数量。PPI越高,每个像素的面积越小,显示效果就越平滑精细。

其计算方式是利用勾股定理,通过分辨率中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像素数量,计算出对角线方向的像素数量,然后再除以对角线长度(也就是手机平面大小的英寸数)即可。

有了度量方式,那么手机屏幕采用多大的PPI才好呢?我们的期望当然是:眼睛看到的图像清晰平滑,完全感受不到像素的存在。

视网膜屏幕

十年前,乔布斯在iPhone 4发布会上这样说道:“当你所拿的东西距离你10-12英寸(约25-30㎝)时,它的分辨率只要达到300PPI以上,你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 这就是苹果对“视网膜屏幕(Retina)”的最初定义。

但实际应用中,由于人们视力不同或习惯使然,有人看屏幕的距离会更远也可能更凑近。因此,300PPI这个数值并不是绝对的。

业界也并未囿于这个值,而是不断拔高,目前主流手机的PPI都在300到500之间。

刷新率

就是一秒时间内手机屏幕显示刷新的次数。比如常见的60Hz刷新率,就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每秒刷新60次。

为啥屏幕显示的内容要快速刷新呢?

当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0.1-0.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由于视觉暂留效应,如果给人眼看多张快速变换的图片的话,前一张图片的内容还在视觉暂留,下一张图片又很快映入眼帘,就给人以连续的动画感觉,这就是视频的原理。

视频和动画的原理

因此,视频播放有一个“帧率(FPS: Frame per second的概念,就是每秒播放多少张连续画面。

当帧率为16 FPS时,人眼就会认为图像是连贯的,更高的帧率可以得到更流畅、更逼真的动画。一般来说25到30 FPS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帧率提升至60 FPS则可以明显提升交互感和逼真感。

所以,屏幕的刷新率必须要大于视频的帧率。否则,视频都播放到下一帧了,而屏幕还没刷新显示,停留在上一帧都内容上,用户体验自然不好。

目前绝大多数的视频帧率都小于60FPS,因此手机屏幕的刷新率不应低于60Hz。理论上来说,刷新率越高,屏幕的显示和操作越细腻流畅。

色域

是衡量屏幕图像色彩效果的重要参数,指的是屏幕所能呈现的色彩范围。 常见的色域标准主要有:sRGB、NTSC 92、Adobe RGB、DCI-P3等,其中——

  • sRGB适用性最广,大多数数码设备都支持sRGB显示;
  • NTSC的色彩覆盖最为广泛,它是基于广播电视传输协议所设立的标准,电影爱好者在购买显示器时,可重点关注下该色域覆盖表现;

  • AdobeRGB是由Adobe公司推出的色域标准,专业设计人士可多关注下显示器在该色域下的覆盖表现;

  • DCI-P3是美国电影行业提出的标准,覆盖了更多的绿色和红色,可以展示更加丰富绚烂的色彩效果。

不同色域标准覆盖的颜色范围

色域覆盖越广,能呈现的色彩就越丰富。高色域的显示器一般要达到100%sRGB或72%NTSC色域覆盖。至于对色彩显示质量很高的行业,则可以选择对AdobeRGB、DCI-P3等专业色域有更高覆盖度的显示器。

亮度

一般也指屏幕峰值亮度,表示手机所能显示的最大亮度。 峰值亮度决定了手机在户外的使用效果。峰值亮度越高,强光下的屏幕显示会更清晰。

另外,峰值亮度还是给HDR使用的,因为HDR需要很宽的动态范围,所以需要有足够亮的显示屏,来达到HDR效果。

峰值亮度一般只出现在画面的一小部分,SDR显示设备这部分等于是被变暗了;而HDR能够还原高亮度,让图像带来接近自然的观看感受。

对比度

是指屏幕上同一点最亮时(白色)与最暗时(黑色)的亮度比值,用来评价画面明暗的差异程度。 对比度越高,手机画面层次越多,细节越丰富。

02 手机屏幕的不同类型

目前主流的手机屏幕,从大的技术上来分类,主要就是LCD和OLED这两种,新晋的MiniLED可以看作LCD的进阶版。

LCD

英文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也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液晶显示。

OLED

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翻译过来就是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作有机自发光显示。

MiniLED

顾名思义就是体积更小的LED,其显示应用一般在背光方向,主要用于助力LCD显示升级。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不同比例的这三种颜色混合,就可以得到自然界中几乎所有颜色了。因此,手机屏幕上的每个像素也都是由这三种颜色混合组成。

LCD成像原理

LCD多个像素点共用背光源

LCD依靠LED背光层提供光源。

每个像素在背光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层有着红、绿、蓝三种颜色的薄膜,也就是彩色滤光片,背光源透过它就能变成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光。

但这三种光的强度如果一样的话,混合起来就又成了白光或者灰光,因此必须灵活控制每种光的强度,才能混合出多种颜色来。

这时,就轮到液晶出场了。液晶有个特点,就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其分子排列会产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光的通透性,改变电压可调整透过光的多少。

对于LCD来说,夹在背光和薄膜之间的液晶层,通过调整输入电压来调整可通过的光亮,再通过有色薄膜之后,就可以得到不同强度的三原色光,混合之后就是变化万千的颜色了。

OLED成像原理

OLED每个像素点独立发光

OLED的结构和LCD相比简单很多,不需要背光,也没有液晶和彩色滤光膜。

它依靠内部的有机薄膜层,通过电流时有机薄膜就像有色小灯泡一样,可以直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市面上有种AMOLED,实际也是一种OLED,前面的AM是指OLED的驱动方式,全称Active Matrix,也就是有源矩阵,通常使用TFT作为开关,来控制通过有机材料的电流来实现不同颜色显示。

MiniLED成像原理
MiniLED拥有更精准的背光控制

MiniLED由于体积更小,可以实现动态背光技术。 简单来讲,就是让画面亮部的地方背光点亮,黑色画面部分熄灭,将整块背光模组分开控制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提升MiniLED的黑场效果,实现更高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与OLED在画面表现上的缩小差距。

03 不同屏幕的优劣势

跟OLED屏相比,LCD屏有不少劣势。

LCD无法显示黑色

由于液晶层无法完全闭合,总有一些背光会透过去,因此LCD无法显示纯黑色,只能显示为深灰色。

LCD无法实现纯黑色

而OLED则可以通过控制每个像素的开关来实现纯黑色显示。

OLED完美黑色效果 这也导致了LCD对比度比OLED低很多,画面显示效果相对差一些。

LCD屏幕厚度大

LCD由于结构复杂,受限于背光层和液晶层,屏幕厚度远大于OLED。

在手机这种追求纤薄、内部空间极为有限的场景下,屏幕薄一些,就能塞下更多的其他元器件,用于提升其它方面的性能。

LCD难以实现曲面屏

LCD无法大幅度弯曲,而OLED可以。 所以那些曲面屏或折叠手机,往往会采用OLED屏。

OLED非常适合实现曲面屏

LCD耗电量大

由于LCD屏存在背光,使用时必须整个点亮。 OLED则可以单独控制每个像素的开关,所以LCD屏的耗电量远大于OLED。

LCD响应时间长

LCD屏幕由于响应时间长,在画面快速滑动时会产生拖影。

而OLED响应迅速,干净利落没有拖影。

说了这么多LCD的缺点,OLED当然也不会是完美无缺,它主要有烧屏和频闪的问题。

OLED烧屏

由于OLED屏所采用的有机材料老化速度较快,如果有的像素工作负荷大,有的却比较空闲,就会出现整块屏幕老化程度不一致的问题,导致不同区域的颜色显示发生偏差。这种现象就叫做烧屏。

烧屏是OLED屏的缺点。

对于LCD来说,背光是整个点亮的,并且液晶的老化时间也要更长一些,因此基本不存在烧屏的问题。

OLED峰值亮度低

尤其是全屏亮度,目前OLED手机宣称超过1000nit的“峰值亮度”都是指局部短时间最高。

但为了防止烧屏,厂商会有意避免长时间高亮度输出。因此OLED在峰值亮度上,没有LCD效果好。

OLED频闪

OLED调光方式比较麻烦,需要通过高频地开关屏幕来实现调光,想要调亮就打开屏幕的次数多一些,想要调暗就关闭屏幕的次数多一些。

由于每次开关屏幕的时间很短,人眼虽然难以察觉到屏幕的每次开关变化,但可以却感受到一段时间内平均的明暗,这样就实现了调光的效果。

比如说要实现50%的亮度,就要一半的时间打开屏幕,一半的时间关闭屏幕,在更低亮度时关闭屏幕的时间会更长,屏幕一闪一闪的,甚至到了肉眼可以见到的地步。

OLED的这个现象就叫做频闪,也因此得名“伤眼屏”。

OLED暗部细节差

OLED调光时,由于电压问题很难维持在低-关的亮度之间,容易直接关闭,造成近黑区一片全黑。

这就导致OLED图像显示时暗部细节不容易很好地呈现出来。

为改善LCD的缺点,和OLED竞争更大的市场空间,MiniLED来了。

MiniLED更轻薄

MiniLED较LCD采用的普通LED体积更小,应用于屏幕会更加轻薄。

特别是华引芯白光MiniLED背光方案,较普通蓝光背光,省去由蓝光转为白光的膜材,可以做到超薄机身,它也是行业内较前沿的MiniLED背光技术。

MiniLED寿命长

MiniLED延续了LCD的优点,使用的是无机材料,不易老化,所以使用寿命较OLED更长。

MiniLED对比度、清晰度提升

通过动态背光分区技术,背光层可以实现分区点亮,不再像LCD那样整屏点亮,因此画面对比度和清晰度得到大幅提升,甚至可与OLED媲美。

MiniLED更省电

由于是分区点亮,不亮的画面部分可以关闭分区背光,所以MiniLED较LCD也更为省电。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我们期待MiniLED将带来的更多惊喜。

举报/反馈

光感生活

403获赞 29粉丝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