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达州日报

一直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玉坪寨村突然火了!尽管远离城区,山路崎岖,但有了“出产本地车厘子”这一特殊光环的加持,通川区双龙镇玉坪寨村在今年“五一”期间强势出圈,成为众多达州好吃嘴的圣地。“到玉坪寨村实现车厘子自由”一度火爆朋友圈、刷屏社交网。

当车厘子下市,市民新鲜感消退,玉坪寨村如何继续保持热度、不减发展速度、推动乡村振兴,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小小车厘子

激活沉寂山村

山川环绕,形似半岛,与达川区堡子镇隔空相望……虽隶属于城郊的通川区双龙镇,但从主城区驱车到玉坪寨村仍需一个半小时左右。

汽车沿着Z型山路蜿蜒向上,跨过一个垭口,眼前豁然开朗——数千株车厘子果树迎风而立、向阳而生,漫山遍野,满是翠绿。

这儿的车厘子5月中旬已结束大面积采摘,但细细寻找,在塑料大棚里,还能发现不少树上仍挂着车厘子,粉色、黑色的薄皮上覆着一层轻霜,柔软的根部点缀着几片绿叶,叫人看在眼里,嘴里便有酸甜之感。

“很甜,也没使用任何农药。”基地业主、今年52岁的唐华平随手摘了几粒车厘子便丢进嘴里,脸上满是自豪。

2016年,唐华平和其他几位业主一道成立川东红车厘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集体+农户+合作社”的模式(村集体和农户以扶贫周转金、基础设施建设入股),流转土地270亩,投入400万元,种下了9000余株优质车厘子树苗。

“农业项目投入大、见效慢,更多的是靠情怀。”这些年,因缺乏技术加之管理不善,玉坪寨村的车厘子一直未能实现大面积挂果,业主们纷纷离开,唯有土生土长的唐华平选择了坚持。

“这里面既有我的乡土情怀,也有乡亲们的致富梦想。”这两年,唐华平缩小其他生意规模,一门心思扑在基地里,带着农户挖沟理渠、施肥授粉,干得不亦乐乎。

春风不负赶路人。今年,基地车厘子首次规模挂果,8亩地产出1万余斤。尝鲜的市民蜂拥而至,基地仅游客入园采摘收入就达十六七万元。沉寂的山村一下活络起来,不少村民到基地门口干上了卖水和方便面的副业,抢先享受发展红利。

“我们种植了红灯、美早、拉宾斯、佳红数等10余个品种,覆盖早、中、晚各个季节,预计明年产量可达15万斤,2至3年后逐步满产可达70万斤左右,实现产值3000万元以上。”唐华平信心满满地说。

前不久,疏于回家的唐华平给女儿摘了几斤车厘子作为补偿,没想竟得到女儿的充分肯定,满满一大筐转眼被她一扫而光。这更坚定了他“让更多人品尝通川造优质车厘子”的决心。

目前,基地已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城市的水果经销商达成购销意向协议,玉坪寨车厘子的市场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将大大提高。

“三色”大经济

促进乡村振兴

和唐华平一样,玉坪寨村党支部书记李华和区公安分局派驻玉坪寨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玉坪寨村“第一书记”唐涛这段时间也一直泡在基地里。

“玉坪寨村海拔高、早晚温差大、光照充足,十分适宜车厘子、青脆李等特色水果的种植。我们要加强村企合作,做强产业支撑,增强村级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李华说。完善设施、优化服务、打造品牌,借力车厘子发展乡村旅游,让采摘的游客留下来吃顿饭、买点农副产品甚至住两晚再走,一连串的想法已在玉坪寨村谋划实施。

“我们的工作重点将继续放在‘人’上。一是深化与科研院校对接,破解种植技术难题;二是加强与邻近村镇联系,解决忙时用工荒,真正把车厘子做成推动乡村振兴的火红产业。”一旁的唐涛接过话茬。

除了车厘子外,眼下唐涛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一道正全力推动玉坪寨村48亩撂荒地整治和580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工作。他说,“组织派我们来,我们就必须把工作干好!”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自对口帮扶玉坪寨村以来,通川区公安分局派出精兵强将,围绕“产业带动、项目支撑、农民增收、脱贫奔康”目标,着眼“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帮助玉坪寨村打造“三色”经济(红色经济车厘子,黄色经济优质水稻,绿色经济畜牧养殖、有机蔬菜种植),车厘子、有机蔬菜、林下养殖、稻田种植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如火如荼。

随着村组道路建设、人居环境改造、标准圈棚建设、危房搬迁改造、安全饮水和蔬菜种植基地等一大批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玉坪寨村的基础设施、人居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平时在基地除草、施肥、修枝、摘果,一天有80元的工资,这在农村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等产业发展起来了,我们的生活肯定会更好!”结束采访时,我们遇到了正在园子里忙碌的村民刘传会,71岁的她,爽朗中溢着幸福的笑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

举报/反馈

人民融媒体

8224万获赞 110.1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