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一代高僧虚云法师在云门圆寂。消息传出,许多知识界人士自发前来吊唁,悼念这位为佛教做出巨大贡献的百岁僧人。

虚云法师出生于1840年,旧中国进入百年耻辱时代。中原佛教在外来文化的扩张下迅速衰落,与中华民族一起,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虚云一生历经五帝四朝,与无数政客打过交道。他出家后兴佛建寺,为抗日部队捐款捐物,成立佛教医疗队,救助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百姓与士兵,受当时人们的爱戴

虚云法师晚年减少游历,回到少年时修行场所整理佛教典籍,潜心悟佛。圆寂当日,他对世人只留下了一句遗言:戒。

世家子弟出走红尘,一朝顿悟

1840年,虚云出生在福建泉州府衙门,父亲是当地官员,母亲颜氏生下他后当天去世。不久,父亲续弦。

虚云俗家姓名为萧,由于一出生就失去母亲,父亲对他十分疼爱,很早就请人为他开蒙。虚云到五六岁时,已能熟读四书五经,写诗作论,令其父深感欣慰,以为此子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虚云长大后,父亲为他娶了一门,女方是当地有名的贤良女子,但虚云并不喜欢。两人成婚后,虚云与这名女子从未同房

父亲见儿子对娶妻生子毫无兴趣,焦虑之下又为他再娶一位妾室,但虚云对两位妻妾礼数周到,从不踏进二人房间

急怒之下,父亲再三逼问,才知道虚云早在几年前就与佛教众人往来,并逐渐萌生了出家的念头

这令他的父亲大惊失色,作为晚清政府在泉州衙门的官吏,虚云父亲坚持认为娶妻生子才是凡人正道,见儿子似乎决心已定,父亲索性将他关在房中,不准他外出游历。

娶妾后第二年,虚云找到机会,从家中逃出,前往附近寺庙拜佛

咸丰八年,虚云在鼓山涌泉寺拜常开大师为师,第二年,受具足戒正式出家

此时虚云法号还是古岩,虚云二字为后来心有感悟时所取。

1858年,中华大地战火纷飞,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虚云在寺庙中研读经书,与常开大师讨论高深佛法,被寺中上下人等认为天赋异禀

但此时虚云对自己所学颇有不满,他认为自己从早到晚都呆在山中,既不了解山下局势,也无法渡人成佛,这与佛教宣传的“普度众生”已经完全相背。

常开和尚见他悟性颇高,加之山下民间疾苦令他们这些方外之人也无法置身事外,于是同意他下山游历。

在涌泉寺修行数年后,虚云如愿以偿走出寺庙,开始面对人间疾苦。

这一时期,晚清政府逐渐意识到改革必要性,一面派兵镇压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一面派洋务派大臣前往西方各国取经,购买机器设备、枪械弹药,并积极开办工厂,发展经济。

然而中国百姓并没有因此富裕多少,大量金钱经由李鸿章等权臣之手,进入了他们自己的腰包,百姓仍是一穷二白。

虚云在各地行走,拜访名寺高僧,足迹踏遍中国各地。先后到达高旻寺、天童寺、天宁寺等佛教名寺,随后南下到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国。

回国后,虚云又经四川徒步到达西藏,参观了布达拉宫等著名建筑。

沿途中他见识了底层百姓生活的艰难现状,对西方侵略者的耀武扬威感到愤怒,但虚云感受最深的,仍然是面黄肌瘦的中国老百姓,以及他们精神深处的麻木不仁与迷茫无措

虚云原本指望以佛学思想减轻百姓精神负担,但很快他发现此路不通。百姓常年被战火侵扰,温饱尚且成问题,根本不可能静下心来听他讲述佛经典故与高深经义。

虚云游学时期,中国大地先后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派运动、义和团运动、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事件,帝国主义势力在我国渗透已深,本土宗教在民间影响力大跌。

同一阶段的道家影响力也大幅下降,而作为外来宗教,佛教建筑被战火摧毁,信徒日益减少自顾不暇,佛教陷入1500多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

虚云由此意识到,要想宣传佛法,引导信众摆脱人生苦难,必须先保存佛教建筑与佛教信徒

这一时期,虚云的佛教思想也在不断向世俗靠拢,并在后来逐渐发展出了一套自圆其说的生存理论。

这一举动虽在当时受到了佛教保守人士的抨击,但从实际效果看,毋庸置疑,虚云为中原佛教保存了最珍贵的火种。

乱世破戒,得道高僧为救人而愿杀人

宣统三年,即中国民国元年,清政府隆裕太后代皇室发布退位诏书,宣布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此时虚云已经回到中国,在各地继续宣扬佛教,并筹集善款修建佛寺。

民国时期由于局势动荡,各宗教人士很难摆脱世俗之事专心论学。1912年,即中华民国成立初年,各地佛教代表汇聚上海留云寺,商量筹建中华佛教会,推举当时著名“诗僧”寄禅法师为首任会长。

中华佛教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佛教团体。寄禅法师担任会长后,设本部于上海静安寺,在北京法源寺设立办事处,决心为保存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但好景不长,袁世凯恢复帝制,不少地痞流氓趁革命军率兵讨伐,拉起队伍占山为王,成一方军阀。为了筹集军饷,这些人便盯上了当时佛家的私有财产,甚至派兵公开抢夺僧产摧毁佛像驱赶僧人

虚云法师当时正在某处寺庙修行,也受到波及,被对方刻意为难。

寄禅法师听闻各地佛教代表传来的消息,一怒之下从上海奔赴南京,面见孙中山,希望获得保护。后来又前往北平,要求北洋军阀给出答复,不料反被对方当众羞辱。

寄禅法师悲愤不已,回到法源寺,当晚胸痛圆寂。

这件事给了虚云极大刺激,他由此深刻意识到,佛教要想在世俗中获得一席之地,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与政客一类的“大人物”打交道,否则乱世纷争不休,佛教兴亡只在片刻之间。

此后,虚云长年在云南、广州等地驻扎修行,与不少政治人物保持来往。借此机会,虚云向这些“大人物”宣传佛法,讲述佛经。

在虚云努力下,广东军阀李济琛、陈铭枢等人都成为他的入门弟子,佛教也因此在这些地方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大军从华北南下,一路夺取重要城市如上海、南京、武汉等经济军事重镇,并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血案,30万人葬身金陵。

此事曝光后,引起国际国内震动,宗教界人士对日军侵华罪行愤恨不已,纷纷出钱出力,积极抗日。

此时虚云法师已经97岁高龄,由于广结人脉,他在国民党内部有很高的知名度

虚云曾在抗战初期就对门下弟子坚定道:值此国家危难时刻,佛教徒也须当记得以身报国,抵御外敌,即便为此破杀戒也未尝不可

日军南下中原后,虚云以耄耋之龄前往各地举办佛教活动,把筹来的善款捐给抗日军队。他还利用自己的号召力,一力推动当时不少佛教寺庙都组建人手,成立佛教医疗队,奔赴战场救助在抗战中受伤的中国伤员与平民百姓。

1942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国民党内部有人得到消息,称日本打算请“高野山”密宗僧人来施“密法”破坏中国抗战。

蒋介石年轻时曾修禅宗,手抄《楞严经》为母祈福,因此同意了这个说法,派人请虚云法师到重庆参加“护国息灾法会”。

1943年,虚云到达重庆狮子山慈云寺,主持上午显坛盛会。

这场法会参与者众多,有参加青年军、后来大名鼎鼎的虚云首座弟子显明禅师,杭州招贤寺住持弘一法师的师弟弘伞法师、密宗能是法师、国学大师南怀瑾

期间蒋介石还与虚云谈起佛学,请他为自己讲授宇宙生命起源之说。虚云不好拒绝,只泛泛而谈。

后来为避免对方疑虑,虚云法师又补写一封书信,内容是手抄《楞严经》全文。蒋介石看后草草置之,不再过问虚云本人

百年岁月兴佛建寺,一生功过“戒”字说尽

抗战胜利后,虚云继续留在寺中修行,此时他年纪已高,佛教在其努力下情况好转,虚云便逐渐减少与政治人物的往来,专心领悟佛法。

从1919年起,虚云先后担任福建鼓山涌泉寺、广东南华寺、云门寺住持,到新中国成立时,虚云已109岁。

1950年,110岁的虚云被众人推举成为中华佛教协会首席发起人,并在四年后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在最后十年长住北京云门寺,寺中上下不再需要他外出筹款,佛教徒人数逐渐增加,在战争年代破坏殆尽的佛教建筑也在他努力下,陆续重修。

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虚云先后参与重建了昆明云栖寺、兴福寺、节竹寺、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普贤寺、涌泉寺、南华寺、云门寺等工程

1951年,虚云法师曾在云门寺被人围堵,逼迫他交出院里财产,发现法师身边没有财物,这群人恼羞成怒,对他一顿拳打脚踢,导致他肋骨断了数根。

此事惊动当地村民与海内外佛教界人士,众人来到云门寺,极力劝说他前往北京避难,以免遭人报复。

他座下弟子也担忧师父身体健康,便与众人一起,护送虚云法师进京避难。

临行前,虚云回想自己一生饱经沧桑,有感而发,写下一副对联:

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

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五帝为道光、咸丰、光绪、同治、宣统,四朝指清朝、民国、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及新中国。

九磨十难,指他自鼓山涌泉寺下山之后,发愿重修佛教寺庙时步行万里,一路经历的人情冷暖、风霜雨雪。在后人总结的十大磨难中,虚云曾数次染上疾病,被土匪抢劫,在冰天雪地或荒漠山丘中奄奄一息,险些就此去世。

而佛教人士把虚云在危急关头多次化险为夷称为受文殊菩萨保佑,特意化身点醒法师,使他历经磨难终于完成当初发愿

虚云进京后,受到北京佛教人士欢迎,此后近十年时间,他在云门寺担任住持,直到1959年圆寂。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纪念虚云法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其贡献之大:

“虚云曾传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兼禅宗五宗法脉。”

禅宗以下有五宗七派,盛行于中唐到北宋年间。蒙古入主中原后,喇嘛教取代禅宗在统治阶级内的地位,成为皇家倚仗。

经明清两朝后,佛教在中国地位与影响力都有大幅下降,不复盛唐荣光

到了晚清与民国,中国民众经数次文化运动洗礼,破除封建迷信、推崇民主科学的口号无处不在,佛教、道教等各个宗教势力均受到沉重打击。

虚云后半生游历各地,中国佛教境况已经极度难堪,佛教徒被当做封建顽固分子受到猛烈抨击

知识界人士也因佛教消极避世思想而对他们加以蔑视,认为值此国难当头,佛教徒却一味逃避时局对国民生存现状视若无睹,枉为中国人。

面对佛教艰难的生存现状,虚云从人性与国情的角度出发,号召佛教弟子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并提出由佛教界牵头,各寺庙积极响应,成立佛教医疗队,奔赴抗日前线,救助伤员与无辜卷入战争的平民。

在虚云倡议下,不仅佛教成立了医疗队,宗教界其他有识之士也先后组织人手,成立各种救助队、运输队、后勤保障队,为救国图存尽一份心力。

虚云也因这些言行举止受到民众尊敬,与当时印光、弘一、虚等著名法师并称为民国四大高僧。他一生谨言慎行,为重振佛教殚精竭虑,持身自省,在修行庙门前刻一“戒”字,时时自问。

临终前,弟子围在他身边,而虚云只留下了一个字的佛偈:戒。

这一字之偈引起后人参悟无数,但时到今日,仍没有人能准确说出,虚云法师这句偈语究竟想表达什么。

参考文献

1、中国佛学院:《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2、《柏林禅寺》:《 当代中国佛教复兴前史 :太虚大师与虚云和尚交往

举报/反馈

人间史名人录

18万获赞 2.4万粉丝
来了来了,一起读书、运动、学习
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