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王安石的治黄创新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
约一千年前,王安石的这首《黄河》,不仅描写了黄河气势磅礴的壮美景色,还以政治家和文学家的独到眼光,透视了黄河经常发生的灾害带给黎民百姓的深重灾难。
王安石
王安石一生改革创新,励精图治,关注民生。他深谙水利即是农业命脉,在水利上做的文章也最大。北宋熙宁二年,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制定颁发了著名的农田水利法。他大刀阔斧,狠抓落实,不仅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农田水利官,而且还让朝廷直接委派官员巡视、督查各地兴修水利事宜,很快便在全国形成了“四方争言水利”、兴修水利工程的高潮。据史书记载,从熙宁三年到元丰元年的9年中,全国兴修和恢复水利工程1万多处,有36万多顷土地受益,变成了旱涝保收田。
北宋河运
对宋王朝政治、经济影响极大的黄河治理,王安石作为当朝宰相,更是投入了不少心血。这主要是因为,北宋京城开封府地处黄河下游,河患与统治者的利害关系紧密相连。
北宋河景
在黄河下游,一场引黄放淤、开发黄河水利的革命,把黄河水沙利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这也是北宋以前从未有过的。据记载,在沿黄各府、路兴修水利工程750余处,灌溉面积达10万顷之多。黄河下游两岸竞相引浑水淤地,改良土壤,使大片荒漠变为良田。为了淤田,在王安石的力推之下,朝廷专门设立了沿汴淤田司,开展引黄放淤长达10年,有力促进了黄河下游两岸的农业生产,也为进一步巩固宋王朝的皇权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疏浚河道
北宋时,黄河已进入“东汉故道”行河的末期。由于这条河道行水时间已近千年,河床淤积相当严重。为了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王安石积极倡导并实践了机械法来疏浚河道泥沙。
北宋黄河河道
据记载,当时民间曾有一位名叫李公义的人,向朝廷进献铁龙爪扬泥车,用来疏浚黄河河道。这种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用船载着巨大的铁龙爪,在内河里进行挖掘施工,从而使沙起水浑,水沙俱下,达到疏浚河道的目的。王安石论证后,命人将铁龙爪扬泥车进一步改制成疏浚杷,形如农田犁地时所用的耙。使用时,在疏浚杷上压上巨石,再用粗绳与船载的绞车相连,船走,绞车绞,使河道泥沙与水俱下。此法不仅可用,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河道疏浚费用。经宋神宗同意后,沿黄各地推广开来。据记载,当时利用这一方法,从河南新乡一带疏浚黄河直至入海口。王安石这种勇于开拓的精神,为我国人民以机械力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开创了先河。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尽管后世对于王安石变法褒贬不一,但他敢于变革、力求创新的精神,为华夏儿女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主播丨刘子杨
审核丨陈锐
监制丨樊弋滋
统筹丨罗景月 李莉
文案丨燕乃一
责编丨周念晨
美术设计丨杨桦 赵墨
音频丨张玉峰
校对丨孟京
参考资料丨《黄河堤防故事》
中国水利报社新媒体中心(影视制播中心)出品
(收听更多《大河脉搏》文章,请关注“中国水事”微信公众号,从菜单栏—主题栏目—大河脉搏获取更多内容。)
往期精选
王景:800年黄河安澜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