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西欧其他海军强国,战后德国海军的大型水面战舰发展历程(主要是西德)还是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清晰的。从上世纪50年代的租借美国6艘二战时期的弗莱彻级驱逐舰起家,到后面的唯一一型自研驱逐舰(101型汉堡级驱逐舰),以及型号众多自研护卫舰(F120/F122/123/124/125型)。而现如今的德国海军因为大舰弱火力的设计饱受诟病,尤其是最新型的F125型护卫舰更被调侃为武装游艇,而今天我们将介绍F125型的前辈,专注于反潜的F123型勃兰登堡级护卫舰。

战斗力先不谈,丑是真的丑

F123型勃兰登堡级起源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西德的造船业得以恢复,建造了战后第一型驱逐舰(101型汉堡级驱逐舰)和第一型护卫舰(F120型科隆级)。到了1972年,西德海军开始谋划新型护卫舰来取代逐渐落后的汉堡级驱逐舰和科隆级护卫舰,这就是后来的F122型不莱梅级护卫舰。然后在70年代至80年代之间,西德海军相继建造了8艘F122型护卫舰以替换老旧的F120型科隆级护卫舰。

F122型护卫舰

时间来到1989年,此时西德已经在北约90年代护卫舰替换计划(NATO Frigate Replacement,NFR-90)花费了5年时间,碍于防空系统方案以及成本上的分歧,西德最终退出了NFR-90计划,而此时汉堡级驱逐舰已经老迈,新老舰艇替换工作刻不容缓。于是西德在F122型不莱梅级护卫舰的造舰经验基础上,同时吸取了MEKO护卫舰的模块化架构理念,设计建造了新型F123型勃兰登堡级护卫舰。

F123型勃兰登堡级护卫舰

F123型勃兰登堡级特点

在舰体设计上,勃兰登堡级的干舷较高,适航性较佳,并且完全采用钢制构造上层结构采用了长艏楼船型,同时设计得较为低矮,并且带有一定的内倾设计,再加上多面体造型V字形双烟囱,具有一定的隐身性。

勃兰登堡级拜仁号护卫舰

在动力上,勃兰登堡级采用了柴燃交替动力推进装置(CODOG系统)。中低速巡航时采用两具德制MTU 20V ZOV 956 TB92柴油机动力推进,高速时则采用两具美国GE公司 LM-2500燃气涡轮机提供动力。最高航速可达29节,保持18节经济航速时,续航力高达4000海里,可很好执行远洋反潜任务。

F123型勃兰登堡级装备

在舰载武器上,勃兰登堡级在舰首装备了一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同时在主炮后方以及舰尾机库上方各装备了一座21单元MK49型RAM拉姆短程防空导弹系统用于近程反导防空,射程9千米。同时还舰桥前方布置了两组八单元MK-41 Mod3型导弹垂直系统,可发射海麻雀近程防空导弹,射程16千米。

美德联合研制的海拉姆舰空导弹系统

在反舰方面,勃兰登堡级装备了两座双联装法制MM-38飞鱼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在反潜武器上,勃兰登堡级装备了两座双联装324毫米 MK-32型鱼雷发射装置,可发射MK46或MU90型轻型反潜鱼雷,另外还可携带两架“海山猫”Mk 88A反潜直升机执行远程反潜作战任务。

双机库还是不错的

在电子设备上,勃兰登堡级装备了一具SMART-S 3D E/F频多波束目标捕获雷达,可实现全天候对空对海探测监视,最大对空探测距离超过100km。另外勃兰登堡级还在后桅杆顶端装备了一具同样经典的LW-08 D频2D中长程对空搜索雷达,最大作用距离可达400km。在反潜探测方面,勃兰登堡级装备了一具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DSQS-21BZ(后升级为DSQS-23B)中频舰首主/被动声纳,后在中期现代化升级中加装了一具(LFTASS)主/被动拖曳阵列声纳系统,增强了全舰的水下态势感知能力。

F123型勃兰登堡级服役

F123型勃兰登堡级是一级主要用于反潜作战,同时可承担防空、编队战术指挥和水面作战等多种作战任务的护卫舰,共计服役4艘。四艘勃兰登堡级分别在1994至1996年间陆续服役,虽然带有浓厚的救急色彩,但是依靠于德系造船厂在MEKO系列护卫舰上成熟的设计经验,使得该级舰设计性能足够优秀,并为下一级大型防空舰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的设计建造打下了基础。

F124型萨克森级护卫舰

举报/反馈

车友车行2021

4.6万获赞 2032粉丝
致力于给观众带来接地气的文章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