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上方视频)



01.学术研讨预告


人类的思想可以跨越一切,不惧疫情,无视界限。

在疫情起伏的当下,“东方幻想”元宇宙科幻大会汇集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讨论“未来叙事与叙事未来”。


他们有的长期封闭,有的天涯海角,大家都快忘记面对面交谈的感觉。


但是,在元宇宙中,他们的思想冲破了所有障碍,乘着比特的洪流,进行思想交汇、碰撞!



出席的重要嘉宾有吴岩(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威廉(知名作家,中山大学副教授)、林玉凤(澳门大学副教授)、杨平(蓬莱科幻学院首席科幻作家)、马海平(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子音乐人之一)、Samuel Lepoil(法国沉浸式戏剧导演)、王浙(美图公司美学研究院总监)。


论坛主持人是吟光(作家,蓬莱科幻学院院长)和俞同舟(中国美术学院创设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副所长)。

这是一场艺术、文学、科幻、音乐的群仙会!通过彼此的分享,我们跳出日常生活,一窥未来。

6月2日,元宇宙见!


02.参会嘉宾



论坛主持人


吟光,作家,蓬莱科幻学院院长,香港作家联会推广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常务理事。


出版长篇小说《天海小卷》《上山》及同名音乐,参与主编科幻集《九座城市,万种未来》,组建“滑倒乐队”,为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之夜”创作主题曲《科学之梦》。


开场介绍


哲学家韩炳哲认为:当今面临着时间的消散,因此需要恢复凝思的生命。


本次展览以“艺术乌托邦”为主题线,遵循“分布式叙事”——未来叙事的一种假想逻辑,探索元宇宙空间中的跨媒介、交互式、沉浸感叙述手法,表达凝视生命、重现艺术“灵光”的题旨。

论坛主持人



俞同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媒介与交互研究所副所长,其创作的增强现实、混合现实、影像装置、球幕电影等作品相继在武汉、杭州、上海、伦敦、耶拿、巴塞罗那等多地参与展览及电影节播映,现阶段着力于通过在现实虚拟连续统一体框架中创造智能物联网特有的未来主义对象。



王晋康,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高级工程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荣誉理事。曾获97国际科幻大会银河奖、银河奖终身成就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等重要奖项。


被誉为中国科幻的大地。本次论坛分享主要围绕 个人的科幻创作经历,199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从事科幻创作近30年,看到中国科幻的一步步成长。


也看到一代一代科幻人的努力和成长,非常高兴本次能够参与美院的科幻课题,希望以自己的创作经历,鼓励年轻的学生。



吴岩,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法论与文化产业教研室主任,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美国科幻研究协会SFRA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获得者。《科普创作》《科学故事会》副主编。


本次论坛发言将代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对科幻大会表示祝贺,同时分享自己之前参加美国元宇宙会议的经验。



马海平MHP,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电子音乐人之一。现签约于太合音乐旗下。集先锋音乐家、TECHNO制作人/DJ、当代艺术家、Podcast主理人多重身份于一身。依靠活跃的演出和唱片发行,成为备受尊重的独立音乐人。


电子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开启未来世界文化的一把文化钥匙,它已经做好了打通元宇宙和现实世界界限的准备。在本次论坛中马海平主要就“电子音乐在Z世代代流行文化的作用”展开,对电子音乐在当下及未来,元宇宙及现实的发展语境进行了畅想。


林玉凤,澳门诗人,专栏作家,大学教授。澳门土生土长,少年时代起发表作品,曾获澳门文学奖新诗组冠军。

曾任记者,现职澳门大学,为传播系副教授及澳门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媒介与社会以及传播史研究,出版学术论文数十种。


本次论坛分享内容主要从元宇宙时代故事叙述的功能与可能—一个传播史的角度出发,从传播史当中的叙事概念,检视现行的剧本杀现象,从而讨论元宇宙时故事叙述的功能与可能。


杨平,科幻作家,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蓬莱科幻学院首席科幻作家,多次获得科幻银河奖,多次担任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评委,作品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海外发表。


本次论坛杨平老师将围绕AR叙事的更多可能,及全感知的AR体验所带来的沉浸式感受展开讨论。

王威廉,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名誉教授。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在本次论坛中的分享主要围绕通往未来文化的三组关系。首先是自然现实与技术现实。其次是科幻与荒诞的哲学关系。


第三是生命与身体的观念异同三个方面展开叙述。人的生命跟他所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在未来不仅仅要修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要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



塞缪尔·莱皮尔(Samuel Lepoil)是一位互动作家和导演,其课程设置既有古典(LycéeHenri IV的现代文学预备班)又有现代(Les Gobelins的互动设计专业硕士)培训。


他在Tamanoir担任创意总监,这是一家探索各种形式的沉浸式创作的创意工作室。


塞缪尔(Samuel)的创作历程是在剧院和虚拟世界之间来回穿梭,他将使用运动捕捉技术在本次项目中将两者进行融合。


王浙 aka mzw,艺术总监,音乐人,科学幻想爱好者。2001年赴英留学,后毕业于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并工作生活于伦敦,2021年回国任美图公司美学研究院总监。


本次论坛王浙老师主要围绕在世界日趋多元多维的大环境下人类的形象会演变成什么样子,以及由影像视觉作品里的经典科幻形象,到元宇宙下的虚拟形象审美形态的变迁。

03. 组织策划


以下按姓名拼音排序


策展人

俞同舟、吟光

发起人

端木琦、马海平、王浙、许俊、杨平

邴寅、程斌、程鹏、郭磊、郭奇

李思蔚、卢晨、王志鹏、张琛

元宇宙工程

剧本杀指导

万鹏、游者


设计团队

陈诗莹、陈希、董晓奥

卢易雨、王怡丹、徐进贤

数字人团队

陈育箐、程雨婷、龙雨煊

盛沫瑶、孙嘉、王浙(指导)


叙事团队

李梦梦、刘嘉瑶、毛雯婧、戚皓禹

邢英琦、杨畅、越子诚、赵佳嘉


展具团队

陈雪丽、郭美玲、李亮、卢易雨、蒙政良、欧阳君信、欧阳屹杰、戚桑蕾、钱宝鑫、王梦成、王瑞、韦雯雯、许嘉怡、郑家怡、周江毅、

朱乐妍、曾格


艺术家

蔡杭洁、曹嘉峻、曹颖、曹彰莹、陈诗莹、陈曦、陈育箐、程雨婷、

丁雨谣、董晓奥、董伊璠、费依然、冯天柏、冯驯、付晴、何诚昊、

韩文静、侯少康、胡沁园、胡云飞、黄艳、季晶晶、康雨婷、李承钊、

李思源、林纯羽、林沁一、林诗君、刘笑朵、龙雨煊、楼晓茜、卢易雨、麻淞滔、马一鸣、梅江芸、蒙政良、潘文汐、盛晟、史淑慧、舒杨、

孙嘉、王蕾、王瑞、王睿思、王亚楠、王怡丹、吴俊熙、吴睿涵、

吴浥嘉、吴浙杭、熊丝、徐嘉怡、徐晶、徐姝皓、徐艺翔、薛晨菲、

严婧丹、杨畅、杨睿媛、杨舒淇、叶冠云、叶张可遇、叶芷祾、叶朱虹、詹硕宇、张子阳、章馨文、赵嫚娣、郑林、周江毅、周柯含、朱冠豪、

朱琳萱、祝亦霏


宣发组

陈希、丁羽珩、高娇娇、姜玉璇、李宵、孙继凯、

宋超、徐进贤、吟光、杨平、游者、于嘉荣、张晨格、赵明琪

主办方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

媒介与交互研究所

蓬莱科幻学院

美图公司

协办方

Vland云现场(vland.live)


直播通道


(泰山科技学院官方直播间)


(MANA直播间)


(Vland云现场虚拟空间互动云平台)





来源 | 蓬莱科幻学院
编辑 | 闫语慧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