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11岁的王兴泉最期待的课余活动就是到位于长江畔的武汉革命博物馆“打卡”,令他心之向往并持之以恒的是一份坚持了近3年的“工作”——博物馆的志愿者讲解员。
“临刑前,夏明翰向敌人要来纸笔,迅速挥笔写下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王兴泉落落大方地向观众讲述革命烈士夏明翰的生平事迹。
400多米的武昌都府堤路被称之为“红巷”,这里集中了武汉革命博物馆下辖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五大会址等多处革命旧址和红色教育基地,不仅是百年党史的重要见证,更是武汉市著名的“红色名片”。
武汉革命博物馆自2016年开始招收“小小讲解员”,并在馆内和校园同步开展培训活动,至今已累计培养8届共1000多名学员,最小的年龄为8岁。王兴泉是该馆的“明星”小讲解员,自2019年上岗以来,他累计为200多批次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讲解时长超过300小时。
武汉革命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王兴泉在进行讲解。新华社记者伍志尊摄
“这里的讲解员老师既专业又亲切,耐心传授我们发声技巧、讲解礼仪等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王兴泉说,上岗前,武汉革命博物馆会对他们进行培训,他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系统学习了很多革命历史知识。
在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读五年级的王兴泉时常和身边同学提及自己在博物馆讲解的经历,分享红色故事。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博物馆,踊跃加入“小小讲解员”的队伍中。
武汉市博物馆资源丰富、教育资源充沛,将两者相结合成为各大博物馆深入探究的课题。记者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目前武汉市共有各类博物馆124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18家。除了招收“小小讲解员”,遍布武汉三镇的各类博物馆还探索出许多“新花样”“新玩法”,吸引少年儿童前来体验。
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模拟探方里,一群孩子正兴致勃勃地进行“考古作业”。他们握着手铲仔细清理表土,认真拍照记录,干得热火朝天。每当一件“文物”出土,他们都激动不已。
来自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的二年级学生罗周峻熙挥舞着手中的“文物”兴奋地说:“下到探方里挖出青铜器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成了考古学家!”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小小考古人”社教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5月14日,孩子们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参与社教活动。受访者供图
“博物馆能够为不同人群提供感受文化、参与文化的体验。”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万琳告诉记者,孩子们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家乡悠久的历史,甚至找到未来的职业方向,这既是时空的交融,也是博物馆的力量所在。
除了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持续开展多年的“小小考古人”品牌社教活动,不少小朋友在历史类博物馆里通过类似活动初步接触和了解到中国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收获课本之外的知识。
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万全文说,走进博物馆是最好的亲子活动之一。让孩子们养成去博物馆的习惯,既是博物馆教育的职责,也是我国博物馆未来发展的趋势。
记者:王天宇、喻珮
举报/反馈

新华社新媒体

4067万获赞 357万粉丝
新华社是国家通讯社实时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
新华社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