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51年1月11日到1864年8月,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金田起事,到最后天京被湘军攻陷,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为标志的灭亡,共计14年时间。

自此以后,直至今天,中外以及各界对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各执一词。

但是实事求是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运动,这场波及中国18个省份,导致几千万人死亡的农民大运动,给当代中国以及世界发展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无论是政治,经济,军事还是文化,以至于到现如今,都留下多多少少或褒扬或贬斥的各类文化意象以及笑谈。

其中,成为众人笑柄的一个,便是太平天国给各个省改名的运动,这场改名运动随着太平天国的灭亡也成为历史的过眼云烟,但是,从这场改名运动中折射出来的很多现象,却足以说明一个朝代的兴衰起源,以及背后折射的规律。

一、为什么要给各个省改名?

太平天国在建国后,曾经把清廷的“省、府、道、县”的四级行政区划方式,改为“省、郡、县”三级制,即取消“道”,改“府”为“郡”。

太平天国后期,天王洪秀全基本上不理朝政,而醉心于后宫三千佳丽,当时天王把朝政完全托付给他的大助理,领导人之一,干王洪仁

洪仁曾多次声称太平天国要划分天下为二十一个省,这二十一省当时是指清朝所设的十八省和东北三省。

洪仁还曾宣布,太平天国将在江南省设十二郡,其他省每省设立十一个郡,但这一宏图构想随着太平天国的衰落,没有,也不可能得到落实 。

实际上,关于太平天国的省有很多个说法,而在太平天国各个时期的文献中,曾提到的省却出现了苏福省、天浦省、桂福省和伊犁省(新疆)等现今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的省份的名字。

他们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给各个省改名呢?

细看细读各类历史典籍,发现太平天国各类王侯给各省改名无外乎三种原因,一是为尊者讳,二是为王者贵,三是为权者意。

1、为尊者讳主要指的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王都有避讳的思想观念。

因为古代人,尤其是皇帝,改名字或者取名字都不能犯忌讳,无论人名,地名或是类似于商铺等的任何名字,都要避开与统治者相同的名字,甚至说话都不能说到相同的字,不然就是犯忌讳,极容易引来杀身之祸,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的各种文字狱。

虽然历朝历代都要在某些方面进行避讳,但中国历史上哪朝哪代也没有太平天国更痴迷避讳这件事。

除了在地名上,还有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洪秀全原名叫洪火秀,为了与上帝“邪火华”之名避讳,他将名改为为“洪秀”,后来又改为“洪秀全”,可以说洪秀全本人就是一个展现为尊者讳的信大成者。

2、为王者贵主要指的是,那些被封为王的人,为了显示自身的尊贵而提出要与自己相避讳的人和事。

众所周知,从一个个卑微的,卑贱的社会最底层的泥腿子,通过了农民起义一跃变成了贵为王侯将相,那种奴隶一夜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必须要通过某种形式来加以抒发,而为王者贵正好体现了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

众所周知,太平天国对于各种王位的分发十分的大方,前前后后一共封了2700多个王,也就是说从起义初期的各色人等都封了王,大王小王非常之多。

所以,为了避讳“王”字,所有太平天国占领的区域之中,所有的王爷都要求姓“王”的人都要改成姓“黄”。

而除了“王”字,在太平天国的统治范围中,只要是代表权力、尊贵含义的字,统统成了避讳,再比如“君”、“臣”、“后”、“主”、“督”等。“君”要用“上”来代替,“臣”要用“下”来代替。

这些都是为王者贵的最真实体现。

其中最过分的是一些贵族、当官的居住地方,在文字中和口语中都要避讳开来,比如我们现代人都并不陌生的的“京”、“都”、“宫”、“殿”、“府”等等。

3、为权者意,主要指的是这些最高当权者有时候为了显示自己手握重权,可以掌控或者决定别人生死大权的力量,而所展现出来的随意性。

比如说看到洪秀全随意几次改换太平天国的国名,其他的一些王也开始了相互的攀比。

大家同样是泥腿子出身,都是从广西金田那个地方一起发家的。

大家都是难兄难弟,凭什么你可以随意改名,而我们却不行呢?

于是,太平天国初期的6个王都开始了他们的随意改名的过程。

看到了天王洪秀全把东北三省分别改成了乌龙江省,奉添省,还要把直隶省改成了罪隶省后,西王萧朝贵不甘寂寞,赶紧跟上,把和他名字相关的省份都改了,比如把贵阳改桂阳,而南王冯云山初通笔墨,他更加的是不甘示弱,赶紧连改三省。

这其中的斗争,颇有点阿Q的那种“和尚摸得,我为什么摸不得”的意味在其中。

二、各省改名奇葩面面观

要说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里,各个省啊,城市啊,改名的也有不少,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代新人换旧人。

实际上,改名换庭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大都是朝廷或者官府召集众多大臣或才子士人集中研究,最后慎重其事定下来,最后还要进入史书记载等等。

一般而言,改的名字都比较有文化,有品位,有出处,在历史上也大多流传了下来。

而我们要谈论的太平天国的改名,则实在是太过于奇葩,太过于随意,以至于在历史上留下来的都成了一个个笑柄。

就比如我们要说得太平天国的名字也都是三易其名,从原来的太平天国,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国、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国。

一个国家的名字都反复无常的改来改去,也预示着这个天国的寿命恐怕不会太长久。

就比如我们要说的太平天国的都城,在南京定都以后,原来的金陵,建邺,江宁等等有历史文化属性的名字随即就被改为了天京。

但毕竟人家是天国,所以都城叫天京,说来说去也还可以,也算是挺配套的,而其他各个省的改名就显得有点乱七八糟,糊涂而随意了。

我们从天王洪秀全改的名字开始说起。

比如他把清朝发迹的东北三省首先拿来开刀。

黑龙江省被他改成了乌龙江省,起因在于他觉得黑龙有点气势太大,要反清反到底,就必须把清朝满族的这个根给挖掉。

于是他就把黑龙改成了乌龙,他倒没有想到的是,他给历史上也摆了一个乌龙。

现在的辽宁省,也就是当时满族的起源地,即当时清朝的奉天省。

对于这个地方,洪秀全天王肯定是不会放过的,他别出心裁把奉天的天字,改成了添油加醋的添,既避开了自己名字的忌讳,也给清朝当权者一个恶心。

而更为浓墨重彩的是当时清朝的都城,北平所在地的直隶省,也不知道洪秀全脑袋里面当时冒出的是什么天才想法,他直接把直字改成了罪字,这样一来,直隶省变成了罪隶省,想必当时直隶省的那些人,包括清朝最高统治者,都是他太平天国的罪人,都是他洪秀全天王的罪人。

而其他的众王一看天王对各省的名字开始“大开杀伐”,于是众王也毫不留情,开始了火力全开的改名之旅。

虽然说他们改名的原则都是为了避讳,要和自己名字中的有关字词要避开,但是有时候又不大讲理,好像随机性有点大,属于典型的想干啥就干啥,干成了啥就是啥。

比如太平天国的南王,他的名字叫做冯云山,所以为了避讳云和山这两个字,各个省比如带有“山”和“云”的都需要改动。

于是乎,山东、山西改称之为珊东、珊西,而云南也被他改成了芸南。

西王的名字叫萧朝贵,在被封为西王之后,他就有些飘飘然,他感觉得贵阳这个名字和他有所忌讳,因此直接将其改成了“桂阳”,把广西“桂”的简称也给剥夺了。

如果你以为这样就算结束了这场改名游戏,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还有很多与他们名字中不相关的省份也被改了名字。

比如,只要有“江”的省份,都改成了“姜”,比如新姜,姜西等等。

此外,还有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所在地的江苏省,也被一分为三,分别叫天浦省,苏福省以及桂福省,真的是名不知所起,为何而来?

要说更为奇葩的就是浙江省,他的“江”没有被改成“姜”,但是却加了一个“天”字,被改成了浙江天省,可是天不是和天王的天,天京的天相忌讳吗?可以说这个省名改的毫无道理!而台湾则改成苔湾,更是毫无逻辑可言呀。

不仅如此,甚至还出现了一个省份有好几个名字的奇葩现象,比如新疆这一块区域,有的史料上记载改成了前面说的“新姜”,有的记载则是改成了“伊犁省”。

从太平天国改省名的不太成熟的思路来看,他们主要是从那些王的名字忌讳为主线,而以随意发挥为辅线的一个改名逻辑。

东王的名字叫杨秀清,西王的名字叫萧朝贵,南王的名字叫冯云山,北王的名字叫韦昌辉,翼王的名字叫石达开,还有多得数不清的众多的王……而云南称之为芸南、贵州称之为桂州、武昌称之为五仓……

以此进行类推,你大概率就可以知道自己家乡所在的省,被改成了怎样天纵奇葩的名字了。

参考资料:

一,《清史稿》,中华书局。

二,《太平天国: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华文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

三,《洪秀全传》,张伟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四,《太平天国兴亡录》,(日),陈舜臣著,红旗出版社。

举报/反馈

趣史录

1284万获赞 61.8万粉丝
仅是一闲云野鹤之士,隐于野
电商达人,乘风计划作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