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要将知识管理神圣化和口号化

知识管理,是一个很多企业一直在提但又停留在口号上、纸面上的管理概念。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经常把知识管理神圣化,认为知识管理是用来进行战略层面的制度设计。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爱因斯坦曾说:“知识的核心是经验,其他不过是信息而已。”

这句话为知识管理的价值释放提供了一个准确定位。以此类推,停留在战略层面的知识管理理念或思维模式只不过是一项名叫“知识管理的信息”,只有让历史经验获得充分释放、传承和实践指导,才能真正发挥出知识的价值,达到这一目标所必要的工作过程也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知识管理”。

所以,我将知识管理总结为:

知识管理就是经验的纸面化,就是将企业发展中所积累的以及企业以外的经验得失形成规范文档、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培训传导得以推广。

企业管理的过程就是知识发挥——积累——完善的过程。理解了这个过程,你还认为知识管理遥不可及或者高不可攀吗?


02 知识管理运行体系构建方法

既然我们知道了知识就是经验的纸面化,那么在企业管理中要做的就是将这些纸面化的经验加以分类管理,使其能够成为一种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操作方法。这一管理过程我将其称之为知识管理运行体系。

知识管理运行体系至少应包括三个层面:
  • 一是核心层,在图中可以看到处于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最中心,它是由企业所建立的知识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对各种知识进行收集、汇照和分类管理。

  • 二是传播层,在图中可以看到处于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最外层,也可以被称为知识运行层。通过知识分享、知识共享和知识评价为知识受众提供知识学习和知识总结。

  • 三是运行支持层,从图中可以看到处于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中间层。运行支持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知识培训和知识更新,实现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收集;通过对知识价值和知识贡献的评价,实现知识内容的更新。

03 知识管理的内容

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将知识管理的内容作用于现实的管理工作。那么,知识管理的内容都包括了什么?

下表清晰展示了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具体工作内容与管理机制。

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前提是对行业及企业中具有应用价值的数据、方法和经验教训的收集、整理、分类和编码。其次,必须定位于对跨组织项目协助与员工能力素质提升这一核心价值。

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运行,是把已知的风险通过知识工具的载体在项目涉众中进行传导,用一种类似与情景再现的方式表达对项目过程管理的风险关注,促使目标受众从被动到自觉的去学习、掌握和利用这些知识或信息。

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成功运作,评价机制至关重要。对知识的应用价值评价可以通过关键内容的达标程度进行量化和考评。例如,掌握和运用工作任务中必备的符号与概念的熟练程度、知识管理中的风险提示与实际工作结果的对比。还可以通过工作总结、项目总结的方式收集员工个人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然后加以知识甄别,由此对知识利用的附加值和知识贡献度进行两个方面的考察。

04 知识管理情景化的实现

一是建立企业知识管理运行体系。可参考上述内容构建、实施和管理;

二是建立知识管理标识。通过显而易见的知识管理标识形成对已有知识的结果导向,让那些以前存在和发生、并仍然存在和潜在发生的管理风险变得显而易见和身临其境,对人们产生重复性的警示作用。

因此,知识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对知识利用的传播深度,不仅能够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防控,同时也能促进沟通机制的完善。

举报/反馈

管理源于实践

11.6万获赞 5850粉丝
来自实践的解决方案、管理思想与创新方法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