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证明《西游记》是谁所著的实际上难度非常大。首先,我们从署名的情况来看。《西游记》并没有进行署名,历史上的知名作品都是分为两类。一类是当局者著作,以达到某种理想状态,比如西汉贾谊《过秦论》三篇,针砭的是当时西汉文帝时期出现的豪强,也就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土豪劣绅、官僚体系土地兼并严重、地方与中央政权矛盾重重等问题以秦之灭亡进行警示。由于秦汉的文脉兴盛,没有形成后来的帝权集中,思想禁锢的情况,所以贾谊的《过秦论》文风犀利,文采奕奕,又在朝局引起了重大的波澜自然需要有人负责,所以当局者署名为的是实现自己文人的理想,即为皇帝述说民间疾苦,期盼皇帝能够帮助庶民。另一类是旁观者著作。这类内容非常多,比如元明之交时期的富商罗贯中,写作的《三国演义》,以《三国演义》来影射当时的诸侯。汉朝昏庸也是元朝昏庸,黄天当立等于明教兴起,等等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创作的。当时又处于乱世之中,只要不说关于元朝的祖宗和当局的现象问题就不是很大,署名完全没有问题。

反观《西游记》的中心思想是你不给我的,我可以自己当。孙悟空不满玉帝的弼马温官职能够给自己起齐天大圣。这在我们现代而言无关紧要,但是在古代等同于谋反,即使是以神话而言,也是挑战了封建的礼制问题。所以,当局者来写《西游记》断不可能。因为,皇帝之臣只有劝谏,不能反抗,更不能挑战皇帝的帝权。所以,以这个标准来看,《西游记》就不会是当局者,当权者所创作。那么,会有人说,退休后写作?更不可能!除了自己想那拿自己的氏族来看玩笑。明朝的锦衣卫特务机构,对于朝臣的掌握程度非常高。同时,没有动机。写文学作品都需要有个动机,一者是想着青史留名,二者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三者是破落的书生对现实的不满。除此之外,无其他分类。《西游记》是哪一类?绝不是青史留名,也不会是破落书生对现实的不满,整个《西游记》的主线都是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停的想办法去解决的思路来进行的。那么就只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一条可选了。

那么以这个逻辑来看。《西游记》有什么政治理想和抱负?答案就在于《西游记》的成分及其复杂上面,最终的完成者,是将各类故事进行整合,然后形成一个主线不动,各类劫难选择明朝的各种奇葩事来进行叙说,加以比丘国、狮驼国、乌鸡国、西梁国等等,各类派系就是当朝的各种党派。也就是说,写作《西游记》的人,除了文学功底扎实以外,还需要对整个朝局、社会有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于解决社会矛盾、朝堂的问题有自己的想法和对策,以此利用《西游记》铲妖除魔来影射当时的社会乱象,让当局者、旁观者都能够认识到西游世界中的大同社会是如何的。从这一点看,作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当过明朝的官员,但不是位高权重者。

第二、对庙堂有认识和了解,自身处在中层阶级。

第三、对社会民情有基本的认识,长期活跃在民间。

以此,我们再看《西游记》作者的问题。民国时期鲁迅、胡适先生经过考究,认定最终完善《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其依据是从《天启淮安府志》所载断定淮安府人吴承恩所著。但是,《天启淮安府志》是在清朝咸丰年间重刻,已不存在吴承恩作《西游记》的条目。鲁迅先生的依据是从清朝乾隆年间的考古学家吴玉搢读天启《淮安府志》后,发了一通感慨,大致的内容是:天启年间的《淮安府志》记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

从这一个证据链条来说,鲁迅先生和胡适先生,针对《西游记》作者确实经过了一系列的调查,那么为什么证据如此的单一,不能够从别的角度来判断吗?实际上很难,因为《西游记》的版本也是非常多,现行的版本是万历年间的世德堂版本《西游记》。在此之前《西游记》的版本有多种,大概是有十几种的版本,比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元杂剧《西游记》、明初版《西游记》等等版本。

也就是说鲁迅、胡适先生是以世德堂版本的《西游记》进行的作者溯源,那么成本的版本的时间与作者的生卒年非常接近,也就是万历二十年的第一版,公元1592年,此时吴承恩去世仅10年,李春芳去世仅8年,而李春芳可以判断为校订者。《天启淮安府志》修于天启6年,公元1626年,距离吴承恩去世40余年,距离,万历世德堂版本《西游记》刊印仅有30年不到的时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西游记》一经刊印以后市场反响非常巨大,作为地方府志怎么会弄错?

我们来看府志是怎么回事?府志实际上就是地方志的一种,另一种是全国性的。省府州县是明清时期的行政划分,每个省份都有省志、每个府志、每个州都有州志、每个县都有县志。内容涵盖:政治、经济、人物、文学等等内容,且都有一定的自主权,只要结构上符合政府的要求,其余的内容可增可减。

地方志作为一个地区的大集合,我国自秦汉以后都非常重视地方志的编制和修订,目的就是为执政者更好的了解地区的人口、经济、土地、文化等组成,以便进行管理。比如广西地情网雷坚在《地方志的产生与发展》中,强调:《汉书·地理志》记载了西汉103个郡国以及1587个县、邑、道、侯国为纲,叙述了这一时期全国的地理概况,各郡、国、县、侯国的山川、物产、人口和民俗等,内容丰富,便于检索。

隋唐时期,大业年间(公元605~616年)“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宋王朝承袭唐代三年一造图经的制度,规定:“凡土地所产,风俗所尚,具古今兴废之因,州县之籍,遇闰岁造图以进。” 明王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就于洪武三年(1370年)下令编修一统志,以夸耀明朝统一的功绩,了解各地地情。以此,可以证明地方府志的官方性质,也就是说府志的内容具有及其的严谨性。

所以,说《西湖记》是记错成为《西游记》为吴承恩所著就是一种概率非常低的说法。官方的信息出错,而且是对于畅行市场多年的《西游记》记载错误,这么的影响力记错可能性非常低。那如果是淮安府志记错了,那么其他地区的府志是否有人来认领?虽然,古代没有旅游业,不会搞什么噱头,但是地区多一个名人的事情,谁不会去想?谁不会去做?有人会说为什么其他四大名著没有府志来记?原因很简单,发生的时间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全部成书在元末明初,《红楼梦》则是清朝中期。仅有《西游记》是成书在明朝的中晚期。所以《西游记》中的世界内容更反映出了明朝时期的历史、社会现实等等。所以说,以府志来判断《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已经是铁证如山了。因为,文学家来判断文学作品,更多的是文学的艺术层面,用府志来判断本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是具有唯一性的特征。但是也可以去想,为什么胡适不说其他人完成的《西游记》?不找其他人的府志,难道他也是淮安府的人吗?肯定不是,胡适与鲁迅根据清代吴玉播的《山阳志遗》、阮葵生的《茶余客话》和丁晏的《石亭记事续篇》等书的考证,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的结论。

最后,来看吴承恩的履历: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生卒年为1500年-1582年,一说是1506年-1580。从明朝的历史线来看,处在明弘治年间(1470-1505),明孝宗朱祐樘,以孝、仁作为庙号是古代皇帝当中具有较高评价的皇帝。

《淮安府志·卷之二十二下·文苑》:吴承恩,字汝忠,山阳人,嘉靖中岁贡生,官长兴县县丞,英敏博洽,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家甚贫又老而无子,遗稿多散逸失传。承恩谓文自六经以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时作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官长兴时,与徐子与善、沔阳陈玉叔守淮安,子与过淮,三人呼酒,韩侯祠内,酒酣谕诗,终日不倦。时又有吴万山者,善诗及草书,玉叔皆折节交之,得娑罗树旧柘本于承恩家,即万山双钩刻诸石,子与常与玉权书云,二吴高士,咄咄仲举,设榻待之可也。万山名从道,沐阳人,世居山阳。

也就是说吴承恩后无子,其父吴锐(1461-1532),吴承恩父亲,字廷器,号菊翁,为人忠厚,喜谈说史传,好游淮地名胜古寺,故而能够对吴承恩进行影响。其中的重点是在明嘉靖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吴承恩娶户部尚书叶琪的曾孙女为妻,然后经过几次科举考试皆名落孙山。在嘉靖二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542年,吴承恩时年四十余岁着手整理《西游记》,在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吴承恩成为了岁贡生,即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

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吴承恩认知新野县知县,兴建水利、增修儒学等民生及文化学术工作。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小股倭寇深入明朝腹地,袭扰南京,吴承恩弃笔从戎,并积极参军抗倭。这一点,吴承恩在《西游记》的整理和创作中有所增益,《西游记》中关于兵戈,如十万天兵天将描述、狮驼国小妖描述皆用来军事战术、训练术语等。而后,嘉靖三四七年,公元1558年,辞官归隐,着力写作。《西游记》成书时间,在嘉靖至万年年间,隆庆皇帝在位时长六年。

综上,先说说吴承恩的官职问题,知县的官职从历史的长河中,相比首辅、丞相、一省的政府官员而言,官职确少。但是,作为读书人来看,特别是在明朝,官僚体系当中,无党派而言,知县官职不小,绝对不是破落书生,以及对现实不满的书生那么简单,毕竟人家从政管辖一县之事物。而且,明清时期的知县管制刑名,以现有的官职来看,等同于县长、县委书记、县政法书记、法官等一身,非《范进中举》之范进,非《聊斋志异》之蒲松龄能够相比的。以吴承恩的官职来看,只需要坚持下去,虽无高官后禄,但是地方政府的实权问题不大。所以,吴承恩的个人性格,可以判断为不计较个人之得失,考虑的必将是明朝社会、官僚体系、仕子书生之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

从《西游记》的历史价值来看,更多的不是神魔小说那么简单,任何一个文学作为都有其核心的思想,可以从历史、社会、个人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探究。《西游记》的价值在于社会、个人层面已经被人们所重视了,但是其历史价值的问题,目前尚没有去挖掘。而实际上,《西游记》的重大价值就在于历史价值上面,以历史观的视角来分析《西游记》才能够看到,唐僧取经实际上就是一个治国理政之道,神仙、佛祖都是在玉帝的管辖以内,唐僧团队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背后是当局者、旁观者受制于玉帝以及各个党派的领导人通力合作的行为。也就是说,唐僧的取经之路,每一个困难和挑战都是各个党派成员在基层从事的内容,得益于玉帝的恩准、如来的支持来完成的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局面。也就是有了后来的杀妖除怪的结果。试问,谁能够由此历史观和历史的视角?如果没有从政经历、从军经历、与社会接触之深,文学功底之厚,谁能够完成《西游记》的社会结构搭建?所以,完全可以断定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是吴承恩完成《西游记》,当然是最后完成,也就是《西游记》的成书成分非常复杂,不仅有《大唐西域记》还有许多,民间故事、明朝历史故事等等。即便不是吴承恩所著,其作者也需要具备以上的特点,更倾向于是吴承恩所著!因为,明朝晚期没有他人能够对整个社会有此认识。

举报/反馈

起风1001

2.1万获赞 305粉丝
所见,所思、所想、321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