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造人的愿望由来己久,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描写。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科学怪人、《浮士德》玻璃器皿中的人造人,以及阿西莫夫的机器人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类对自身改造与创造的愿望。科技发展已经改变了“人”的传统定义,如今,人类从自然选择的人发展为科技介入后非纯粹的生物人,而克隆人等新型人类使科学、伦理、社会与人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克隆叙事不仅在科幻的外壳之下反映了当代科技异化和人的物化,而且通过对科技未来与人类自身的寓言式书写,聚焦予科技对人类伦理的潜在威慑力,包括家庭人伦、人际观念、道德意识、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因此,科技的伦理思考与构建在当代高科技语境下更为重要。

一.克隆人科幻小说与克隆人的身份

20世纪,科学逐渐指导着人类生活,甚至支配着现代生活。当代的科学与技术密不可分,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化的价值观及其伦理规范,无论在日常生活、艺术抑或战争中,科技无处不在。现代的学校也早已把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学等学科列入必修课程,将它们与人类生活相结合,在判断真理、学习知识的同时给予人类深切的人文关怀。

神话与科幻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神话世界中,神魔、巫术、巫师权利至高无上,统治着一切,而科幻小说是基于科学规律发展而成,科幻世界中的统治者依靠的是科学知识与技术控制,摈弃了巫师与咒语。纵观西方科幻小说近两百年的历史,可以发现几乎所有作品都基于社会生活及科技发展,探讨了文学与社会、与历史、与实践的关系。三大技术革命,无一不推动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方式、伦理道德,甚至思维模式。

但就目前来看,技术不仅打破了人类传统的人际关系网,而且还成为操控与驾驭人类的手段,人逐渐失去生命本应体验的东西。人与人的交际模式改变,人不再需要面对面的接触交流,各自在封闭的空间享受自我。交流可以由一个电话、短信、邮件、语音、视频代替完成,这也意味着人类的伦理空间有所变化。

结语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来看,科学选择是人类依靠科技在现阶段及未来很长的时间里的必经阶段,反映的是现在及未来人类生活状态、生存环境和伦理状况。这是古代文明乃至二十世纪初都不曾有过的新型伦理环境。科学选择体现了时代特征,体现了人类发展的规律,并且规定了人类在什么样的历史环境和伦理环境下做出的选择。

科幻小说的方法论是认知性的,不仅是对现实的反映,也是关于未来可能的存在的反映,它意味着一种创造性的方法,趋向于动态的转化,而非对作者经验环境的静态影射,比如勒奎恩等女性科幻作家的思想实验就集中体现了她们对科学选择时代人类命运、伦理道德及思维模式变化的思考,而这些可能尚未存在。

举报/反馈

民民小说推荐

0获赞 112粉丝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