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升课程思政的理念认知
相较于大部分高校学制来说,高职院校的教育学制时间短,培养技能的任务很重,因此在教育过程中为了培养实用型人才,可能会存在思政教育上的不足,以及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欠缺等问题。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建设上“两张皮”的问题未能完全解决,不同学校对其认知程度和实践力度上也是参差不齐的,部分还停留在课程思政化上。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应更加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将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课程体系中,但这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高职院校可以构建完善的理念运行体制,对课程思政的领导、管理、运行等机制进一步完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课程思政的认知过程中,将主动认知作为核心理念,多借鉴其他省、市试点高校课程思政模式的成功经验,而不是硬性地应用与照搬。要依靠不同地区、各类专业学生的特点这些优势,提升对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上的认知,将课程思政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落实到实践教学之中。
二、挖掘课程思政的课程体系
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和实践模式,目的在于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对学生的精神和个人价值起到引领作用[8]。高职院校中不同类型的课程即存在不同的性质和内容。当前,专业技能课程与思政课的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课程体系的研究动力和研究著作也相对匮乏,对于专业课中思政内容的教育理解通合度不高。高职院校要切实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与资源,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主动构建专业教育课程,综合素养与思想政治内容共同发展,结合课程思政的理念,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补充,使之引领专业课教育教学过程内容,成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三、融合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
要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目标,就要提倡通过内容体系的深度融合以及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来实现。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实现课程思政绝不是要生搬硬套地内容说教,而是融合了思政元素与资源后嵌入式地融入课程内容体系,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并逐渐向所有课程推广,直至全面覆盖。这些思政元素与资源可以包括责任意识、人生规划、豁达品质、家国情怀、信念坚定、行动力、交往礼仪、敬业素质、合作能力、细节意识、法律意识等等很多方面。例如在机械系学生的课程思政中加入情景教学,模拟焊接工作的环境较差、劳动强度大等场景,应对自己的岗位压力,提升敬业素质,增强自我调节能力。或者依托专业先进实验室等硬性学术资源支撑课程思政教学,激发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和兴趣度。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可以融入法律意识内容,对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结合当前社会现状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规章制度,进行劳动合同法、安全纪律制度或者不同企业的规章制度的学习,培养遵守职业道德、遵守法律法规意识。
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关键在教师
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当前有部分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尚未被充分激发,仍片面地认为课程思政教育是思政课教师和班级辅导员的职责,专业课教师应将课堂时间全部集中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上,重视课程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了“价值理性”。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将其错误地理解为理论上的思政说教以及在课上短时间宣传时事政策即可,或者担心无法把握好政治内容而不愿触碰思想政治教育。在挖掘思政元素以及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专业课教学时仍存在一定差距,没能做到深度融合与运用。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必须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者,鼓励教师多参加课程思政的主题讲座,提供一些通俗易懂且切实有用的思政材料给专业教师学习,为本校教师进行成功试点高校的经验分享,切实转变教师观念,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教师协作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育理念,不仅要靠思政课和思政教师的引导,也需要所有教师都承担起课程思政的重任,只有充分发挥科研、实践、网络、心理、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合力。当前教师队伍中思政课教师与其他课程教师和学校各部门教辅及管理人员的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协调和有效沟通。有些学校存在让思政课教师统一做课件并统一使用的误解。实际上课程思政的主体还是专业课和通识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可以起到引领作用,但绝不能取而代之,只有做到整体教师队伍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实现预期效果。因此,不同高职院校还是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打造出课程思政的整体教学队伍,从政策导向、制度建设、资源运用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召集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集体备课,在讨论与沟通中确定下一阶段的教学重点,解决各自所面临的困难与瓶颈,提升教师团队的协作能力。
五、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重心在学生
从学生群体的成长差异看,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社会等资源构成了不同的社会现状,地方资源是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天然载体。随着高职院校近年来扩招政策的贯彻落实,扩招学生生源多样化,学生的社会身份、成长环境不同,其教育差异也不尽相同。如今高职院校的学生可能是普通学生、退伍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群体,所以在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不同身份的学生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方向和需求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才能将课程思政建设完善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政教育。从学生群体的思想特点复杂性上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因成长环境不同,这一群体在思想上也具有独特又复杂的特点。在当前社会,思想相对自由的大环境下,学生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因素的不同,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独特性格和自我价值认知的形态,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不断更新自己过去的认知与理解,追求自由、奋进、独立等价值取向相对明显。尤其在当前新媒体发展前景广阔的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了解知识和想法的途径更加广泛,容易受到他人的思想干扰。例如,当前抖音短视频特别火热,但其中有些视频资源存在与我们思想观念相悖的价值观,容易产生误导,因此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除了在校接受思政教育外,还会在新媒体平台接触到教育。或者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更愿意开启弹幕,关注他人在观看同一片段的所言所想,产生思想互动。因此,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时,我们也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都会受到哪些思想因素的带动,并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