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近日,市民政局印发《漯河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于今年5月20日起施行。
《办法》明确了低保审核确认权限,简化优化了确认流程,强化了救助资金全过程监管。新修订的《办法》主要有以下变化:
《办法》适度拓展了低保范围,明确低保边缘家庭中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和三级智力残疾人、三级精神残疾人;低保边缘家庭中患有当地有关部门认定的重特大疾病的人员;脱离家庭、在宗教场所居住三年以上(含三年)的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特殊困难人员可以单独提出低保申请,简称“单人保”。
简化优化审核确认流程
为落实“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办法》简化优化了部分审核确认流程,明确要求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乡镇人民政府(街道),简化民主评议环节、规定了办理时限等。
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
为更好维护低保对象的合法权益,督促低保基层经办人员依规履职尽责,提高低保制度的公信力,《办法》还新增“管理和服务”和“监督检查”等章节,从加强监督、明确工作人员责任、做好信息公开、举报核查、权利救济等方面,对低保监督检查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
简化了民主评议环节
在低保制度规范化的进程中,民主评议作为必须环节,在了解低保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科学认定低保对象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的健全完善,低保对象的认定手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为了进一步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同时,为了防止少数区“以评代核”、“以评代认”,《办法》不再将民主评议作为必须环节,仅提出对公示有异议的低保申请对象,可以开展民主评议。
充实了实践中成功做法
主要从鼓励低保家庭人员积极就业,变“输血向造血”方向转变, 《办法》中增加了低保家庭成员就业扣减就业成本和“渐退政策”,引导有能力的低保家庭成员劳动致富。
通讯员:黄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