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汶川地震第14年。
每年这个时候总是格外的伤感。
不知道,
你是否还记得一的中学校长。就是在汶川地震后,骄傲着说着:“我们学校没有一位学生伤亡,老师无一伤亡”的英雄校长。
他叫叶志平。
叶志平矮矮的,胖胖的。
他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的校长。
5.12地震爆发时,安县正位于大地震的三条主断裂的前山断裂地带“安县—灌县”。
跟汶川一样,安县也是重灾区。
无数的人在场灾难中丧生。
但奇迹的是,在安县,那所因“成绩”而闻名的桑枣中学,千名学生全都安然无恙。
救下这千条人命的——
正是叶志平坚持修缮了的实验楼。
早在1978年5月,叶志平就被分配去了桑枣中学做了教学老师,他是个好老师。
但他也多爱管闲事。
上世纪80年代中,学校里要新建一个实验教学大楼,由于那是80年代,学习预算有限,国内也没有什么正规的建筑公司,这栋新的实验教学大楼陆陆续续盖了两年多。
完工是完工了,但叶志平和其他的老师们还有学校里的学生们都拒绝搬进去新楼。
没人知道这座看起来展现的崭新的大楼到底有着怎样的风险,毕竟这栋新的大楼,外观是竣工了,但没有单位,敢为学校这座新的实验教学大楼做验收和质量检测,
明眼人一看,这是烂尾楼。
可,最后没办法,学生越来越多,不搬去又去那里上课呢,最后叶志平还是搬了进去。
但叶志平从来没有妥协过。
搬进去后,叶志平就再三提醒班上同学,实验大楼的栏杆安全标准不达标,不要在追逐,也不要趴伏在栏杆上,要注意安全。
1995年,叶志平调任校长。
他下定决心要重新那座华而不实的大楼。
1997年,在叶志平的指挥下。
他把实验大楼旁边的一栋厕所楼给拆了,这栋厕所楼的建筑质量太差了,一旦发生什么意外,原本质量可疑的新楼也会遭殃。
一旦实验大楼倒了,那就是百条人命。
叶志平不敢想这些。
拆,必须得拆。
厕所楼拆掉后,叶志平又重新修了一个厕所楼,虽然只有一层,但是安全也稳固。
修缮工作并没有结束。
叶志平总是对80年代修建的实验大楼充满了怀疑,别人都劝他,大楼都用了快10年了,肯定没什么事,但他不放心,他疑神疑鬼,但又不是专业的,就到处给楼挑刺。
这修一下,那修一下。
1998年,叶志平,偶然间发现,他这10年的怀疑猜测是对的,这栋新的实验大楼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
两字之差,却有着巨大差别。
叶志平很生气,但这么多年过去再问责,早已找不到人,愤怒中的叶志平只有自己去找正规的建筑公司,重新在板缝中灌注了混凝土,并且选用聚丙烯纤维陶粒混凝土。
聚丙烯纤维陶粒混凝土最大的特征就是在地震发生时,为塑性破坏,无碎块剥落。简单来说,地震发生时,它更安全。
板缝材料的偷工减料,叶志平下定决心要彻查这座,80年代的实验大楼的安全隐患。
1999年,叶志平把实验教师大楼的砖栏杆拆掉,换上轻巧美观结实的钢管栏杆。
接着,他对楼动了大手术。实验大楼的22根承重柱,将原本的标准的37里面直径的三七柱,重新灌水泥,加粗到52里面的五零柱,四肢箍,内套八角箍筋。原本普通的大楼因这次对承重柱的改动,有了抗震的能力。
地震发生时,许多的学校的教学楼都是用了20年30年的老房子,历任校长和负责人们也都是翻新外表,不曾翻新内部结构。
地震一来,不少学校的教学楼大多破碎性到倒塌。而叶志平的这次下大手笔加固,让地震中的桑枣中学的大楼屹立不倒。
加固的大楼救下了千条人命。
但任何事情也有代价。
那是90年代,还是在县城里。
原本桑枣中学就是公立学校,又不赚钱,全靠市里面和县里面的教育局养着,
可那会儿,大家都穷,教育局能拨的钱不多,桑枣中学教学经费本了紧张,叶志平却把大量的钱放在了修大楼里面。人们对他有争议,有说他不务正业,有说他肯定拿着修楼的钱,在背后偷偷搞腐败贪污...
毕竟,这栋实验教学楼,当年修建的时候才花了17万,但叶志平上任后,不断修缮,仅仅是第三次的承重柱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
花的钱太多,也难怪会有争议了。
当然,也有人真的找过叶志平。
有一次,一个建筑材料供应商找到他说:“叶校长,你们学校买电线吗?买我的吧,我给你5万元回扣。”叶志平生气地问,“我们学校的电线一共才20多万元,你给我5万元,你赚什么钱?你干脆把电线送给我们学校好了。”
还有一次,一个想承包学校建设项目的老板,将20万钱塞在叶志平车子的后备厢里面,他发现后马上退了回去,他说:“你可别害我。如果你不拿回去,我就拿到学校,我们学校搞建设正缺钱呢!”,叶志平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不要钱,他的心里也只有学生。
没有钱,他就跟教育局的那边人去讨价还价,今天拿5万,下个月又拿5万,面子什么的无所谓,关键是一定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修缮工作,
他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叶志平跟工程单位协商,把实验大楼的修缮工作,全部放在了寒暑假,周末以及假期。
一点点把拥有16间教室的实验大楼的修好。
对于学习新修的楼,叶志平也格外的严格。
新建的大楼,他全程几乎是盯着建筑队施工完成的,生怕有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
因为新修的大楼要贴大理石面,按照以往的经验,贴一下就行,但叶志平不放心。
万一年久失修,这石面掉下来砸到学生怎么办,于是叶志平就跟工程师说,多花钱无所谓,但一定要安全,于是工程师就提出建议,那就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用建筑外檐装修的术语讲,这叫“干挂”。
叶志平这才满意,放在心来。
也正是这个举动,5·12地震那天,桑枣中学的不仅楼没塌,就连墙面的一片砖都没掉。
学生全都安然无恙,轻伤都没有。
当然,除去大楼的稳固外,还有着让学生避免恐慌引发意外的是,叶志平从2005年开始组织一次又一次的全校安全演练。
叶志平知道,安县位于地震带上。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于是从2005年开始,叶志平决定,要在全校每一个学期,都举行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他对这场演习不是过家家的形式主义。
叶志平格外重视紧急疏散的演习,他亲自根据教室到安全处的距离,推算时间,并且规划好了每一个班的疏散路线——
灾难发生时,每两个班合用一个楼梯。
每个班必须排成单行,教室里的孩子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老师们也被告知要时刻让学生们保持稳定,不要发生踩踏事件,也不要发生拥挤事件。
2,3楼的学生要跑快些,不要堵塞通道,4,5楼的学生要慢跑,不然会造成挤压。
但,果然,第一次演练,一团糟。
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把演习放在心上,
慢悠悠地走着,仿佛好些这场演习就像多此一举,叶志平对那些学生们愤怒,让老师们对其严加管教,在大会上,他再三嘱咐,让学生们不要把演习当成玩笑,一定要让参与到演习里中来,它能在关键时刻救你的命。
一年两次,每次叶志平也都会计时,久而久之,演习的计时,也成了班级间的竞争。
叶志平看着学生们用时越来越快,不知道是好是坏,他也生怕在演习时发生踩踏,于是在后来,他又安排老师们站在每个楼层楼梯处的拐角处盯着,时刻注意学生安全。
地震那天,叶志平不在学校,他在绵阳市区里开会,学生们都在教室里上课。
5月12日14时28分,地震发生时,学生们虽然恐慌,但他们却按照平时学校的要求用了最熟练的方式疏散,那天学生们格外安静。
地面在晃动时,老师让所有学生趴在桌子下,随后老师把教室前后门都打开,怕地震扭曲了房门,第一波震后,让学生们立刻按照紧急疏散的演习的方案跑了出去,但这是地震不是演习,学生们都很紧张和害怕。
老师生怕他们跑的太慢,又有余波要发生,但是又怕他们跑的太快,发生踩踏事件,但令老师们也大吃一惊的是,学生们井然有序。
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职工,用时1分36秒,从不同教学楼撤出,无一人伤亡。
地震爆发后,基站被毁,断了信号,叶志平发了疯的从市区赶回来,他最担心的还是那栋没有验收过的实验大楼,他怕自己还是差了功夫,没有把它做好,没有修好它。
可等到他到了学校,看到的是——
他的那群11岁到16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坐在操场上,老师跟他报告:无一人伤亡。
他哭了,55岁的男人,爆哭如雷。
但留给他的还是如何学习,大地震后,桑枣中学的教学楼和宿舍成了危楼。为了不耽误毕业生的中考,叶志平组织初三年级组教师办起了临时校外学生学习辅导站,把各种复习资料和训练题及时送到学生手中。
与此同时,他有协调各方紧张筹备复课工作,建起了30多个临时帐篷教室。震后一个月,桑枣中学初三学生就在全县率先复课。
那年中考,桑枣中学又是第一。
96秒零伤亡的奇迹,最后传遍了整个祖国,很多单位都看中他的名气和管理能力,有私立学校开出高薪挖他过去,也有单位想邀请他就任职,但都被叶志平一一拒绝了。
他说:“我在桑枣那么多年,有感情了,我离不开桑枣中学!我想把新的桑枣中学办得更好!”于是,灾后重建,他又积极地投入到了新校舍的建设工作去了。
新学校办公室、教室地板都没有砌地砖,全是水泥地面。因为,叶志平说:“这是我特意让施工方改的,就是为了方便学生在上面蹦蹦跳跳,还节约成本,栏杆全用实心的,学生娃再顽皮都撞不断,防盗铁门换成木门,遇上紧急情况一脚就可以踹开..."
叶志平始终深深地爱着他的学生。
最终,2011年6月27日,他因脑溢血在四川成都辞世。叶校长什么都防到了,就是没有防到自己的身体,但那“1分36秒,是他57年人生最绚烂的时刻。”
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