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六合拳与少林心意把用拳都讲“把”,这个把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巴掌。在少林寺内殿壁画上,绘制着少林心意把的图谱,其中几乎都是开掌打击。
巴掌最常用的法子就是扇,另外也有砍、劈、撞、切等发力方式,也有结合了这些发力的中和打法。扇巴掌原始、方便、容易找感觉,出手也非常隐蔽,而且杀伤力大,因此在竞技擂台上禁止使用开掌打击。古代拳门也是一样,禁止巴掌扇耳门扇后脑,有拳诫曰:三打穿腮耳门,不打两耳扇风。
本系列特辑专栏,是对应公开文章设置的教学文章,对应原文集中有两篇,分别是:
在其他的文章中,也能找到相关技术的影子,这节课专门就功法、练法、打法理念做出讲解。
原文提到过一个普法者,他讲打架不要打脸。其中讲到了鼓膜很脆弱,挨一巴掌就能造成破裂,也就构成了轻伤。他认为,鼓膜有很强的自愈能力,因此暗示只要你动了对方的脸,他就有可能自己制造出鼓膜穿孔,使你涉嫌故意伤害罪。
但是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傻事。因为打好了行,它确实可以修复,但是你也保不准它从哪里破裂,如果破裂的位置不合适,很能引起恶化。
鼓膜破裂多是被空气冲击破裂的,中央穿孔的话,鼓膜往中间修复,恢复还是挺快的,然而一旦从边缘破裂,那么很容易引发炎症,就难以愈合了,放在上世纪时候,得从耳后开刀手术,病人十分痛苦。
如果不是深仇大恨,一般不用掌打耳门,古代手术水平不发达,也就等于是伤残了。所以过去武人严禁打两耳扇风。
开掌打击为了避免这个后果,通常是用掌跟去磕撞腮帮子。这个部位受到冲击会震荡小脑,使人失去意识。用掌跟的打击效果比拳要好。因为掌根很容易打上力量,所以传统散打大抡摆比较厉害。大抡摆看着破绽大,但是你用掌法去理解,就不感觉破绽大了,而且裁判不易发现。过去打比赛有偷偷用掌跟回搂后脑的,出现过打死人的案例。
如果放在街头,掌法就更加丰富了,因为离着腕关节近,也就没有了挫伤手腕的失误伤害,你大可去发挥。
此前几篇付费内容有讲心意横锤,横锤动作是一掌一拳合在一起,其中有个打法就是用掌。横锤篇讲到过有三种起手势,其中燕子抄水的一种,是两手前后分开,前手先撑出去,而随着蹿纵贴身发力,突然放开右手,直冲面门。随着强大惯性,这一把的杀伤力非常直观。后把拍上时候,前后手车轮回转,前手又能继续劈砍面门。
在功法训练中,铁萼堂九式功法,是放在黑熊蹭背一势进行练功。
熊式的训练中,有一个蹭背、晃膀、拍掌的运动,变式探臂、搜果,练就一种拍击、探打,这个组合起来,就能套上熊形连环把。
原文中提到力道山一连串的扇巴掌,把当时柔道第一高手、身经百战、十五年不败的木村政彦打蒙了,关键就是突撞额头那一把。这一击之后,木村政彦就陷入了被虐状态。因为清晰是需要时间的,而他没有挣脱出来,那么他刚刚恢复一点,就再次遭受到下一次冲击。
掌的线路是弧形的,就比用拳更容易命中。
作者:武作家论武术界
专栏简介:本专栏补充普通图文中,具体的武术功法、实战技术、理论辩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