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连宁燕
5月6日下午,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政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董晓飞,团市委副书记李正,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毕见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梁晓东,市商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洪伟介绍威海市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的提问。威海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是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也是全域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有朝气、有活力的城市,对青年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威海1987年成立地级市,如果城市算年龄,今年才35,在中国城市中算是年轻的。年轻的城市,有着青年的气质,充满着开放、创新的活力。作为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威海大力实施城市国际化战略,加快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今年威海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威海市委、市政府始终把青年发展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今年,“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先后写入威海市第十六次党代会报告和2022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威海市委张海波书记明确提出,为青年人才来威就业创业创造更友好的环境,让青年人才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更有作为。4月8日,威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召开,成立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专班,通过部门联动、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威海市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等一批惠及青年的政策陆续出台实施。
本次出台的《威海市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实施方案》,主要目的是吸引青年人才,目标是招引青年人才增幅20%。方案内容共12个方面、65项具体措施,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角度是“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从规划、教育、就业、住房、婚恋、健康、权益等七个方面,让青年生活得更安心。另一个角度“青年对城市更有为”,动员青年在文明建设、创新创业、岗位建功、社会治理、精神文娱等领域发挥生力军作用,让青年发展更专心。通过这些切入点,把“青年友好城市”目标,化为真金白银的举措、真情实感的服务。同时,方案围绕青年从择业就业、安居乐业、价值实现出台三个政策礼包。
下步,威海将以打造“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为目标,实施“三个行动”继续做好青年人才引进工作。驻威学子留威行动。在驻威高校设置“引才服务专员”,给予专员一定补贴,激发引才积极性。开展政策宣传、招聘服务、就业指导、创业服务、职业培训、困难帮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七个进校园”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能力培训、就业能力实训等“三个一”能力培养,实施青年见习计划1000人;外地学子来威行动。健全全员对接联系高校机制,适时组织重点企业赴东北、西北等高校密集地区开展集中招聘,举办第二届“高校学子威海行”活动,加强与知名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联系,组织举办“百校百企、才聚威海”校招云聘会等不少于50场网络招聘活动,公开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90人左右;威籍学子回威行动。运用大数据方式充分挖掘威海籍在外学子资源,利用寒暑假期组织500名左右学子开展“威海籍毕业生家乡名企行”观摩体验活动,吸引威海籍学子返乡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