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机场附近,我们偶然发现了几台以及报废许久的机场工作车。这些报废车非常的有意思,我们也都觉得它非常值得一说,所以便有了这篇文章。我们将分两期为您展示这台有趣的车,希望您喜欢。
这是一台萨博9000,作为萨博99与萨博900的继任车型开发,于1984年亮相。车辆基于萨博与菲亚特集团共同开发的Type Four(Tipo 4)平台打造,所以萨博9000还有菲亚特Croma,蓝旗亚Thema与阿尔法罗密欧164三个意大利孪生兄弟,这点可以从它们的侧面看得出来(因为阿尔法罗密欧164仅共享底盘,所以长宽高方面略有不同)。
1984~1994前期款萨博9000 CC Aero
后期款
图中这款为后期版本,与前期款相比,后期款的前中网格栅与后尾灯设计有着较大不同。前期款尾灯更方,且有黄色的角灯设计。而后期款则取消了角灯,改为一体同色角灯,并将大灯设计进行了圆润化处理,让其看着不那么呆板。
萨博9000 CC
萨博9000 CD(这尾部设计真的可以说是跟E34宝马5系一模一样)
本文的主角萨博9000 CS
该车型拥有多个版本,CC为四门掀背版(前期特供),CD为三厢轿车版(该版本也是国内引进量最大也是最常见的萨博9000版本)以及本文中的CS版本(该版本于1991年推出并替代了CC版本)。继续细分之后,还可以分出CDE与CSE两个版本,他们对应了CD与CE车型的高配版本。Aero则为CC,CS版特有,为其性能版,配备了更大的涡轮增压器。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这些车的状况令人担忧。车辆被杂草包围,漆面由于长时间的高温日照已逐步开始褪色,车身上的塑料防刮条老化严重,进气格栅及车标丢失。不过,包括车窗,车辆灯光系统一类的配件则保存完整无破损。这主要是因为车辆位置偏僻难找,所以没有被人光顾。
车辆造型整体设计与之前写过的E36宝马3系一样方中带圆,且由于是后期经过改款,所以弧形线条与圆形设计变得更加多样。
虽然从整体上来看还是一股浓浓的北欧性冷淡风格设计,但是已经有了一些跳脱感,让其看着没有那么古板。这种设计也在后来的萨博产品上有所体现,算是基因继承了。
萨博9000CS正常的样子
萨博与斯堪尼亚一家亲
车辆细节方面,该车配备了当时“非常高级”的前大灯雨刮器,前大灯与后尾灯都为玻璃材质,所以即使被废弃了这么久依然非常透彻(塑料灯同样情况下已经黄了),灯具皆为德国原装进口,可以在灯具上看到“Made in Germany”字样,就是这灯要是坏了可就麻烦了。镀铬中网采取了萨博家族经典的两竖一横设计,可惜的是之后该车中网丢失。
后尾灯采用了一体式贯穿设计,现代感十足。而且后备箱上还集成有雾灯与倒车灯。倒车灯在右,雾灯在左。高位刹车灯被设计为独立部件,形似鸭尾向上翘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计方式。
CS车型为掀背车,所以车子的后尾门连带着后窗一起打开,可以形成一个很可观的后备箱开口,对于搬运大件物品的人来说这个设计非常方便。由于该车并非高配车型,所以采用了钢圈,但外部套有塑料保护壳,看着很协调。总图来讲,细节设计非常合理实用。
在这些外观细节中,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保险杠与车身之间那个略显突兀的东西了。这其实是车辆被动安全系统的一部分,萨博独有的设计。作为对安全非常上心的北欧车企,他们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该结构为可伸缩的塑料材质缓冲结构,假如车辆发生了低速碰撞,该结构可以进行溃缩以减少碰撞冲击,最终的目的还是减少损失。在溃缩之后,该结构可以复原,倘若保险杠结构没问题的话,车主就不需要花钱更换了。可以说是非常的安全(省钱)了。
当然内在的安全瑞典人也是不会放过的,刚强度刚才配合极佳的前后部车架结构设计,设计量产前的无数次内部安全碰撞测试,让萨博与沃尔沃两个北欧车企常年霸占这各大碰撞测试的榜首,Top Gear里的测试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很难想象在30年前他们就已经做到了高空坠落后结构相对完好这件事。这很值得部分车企学习。
来到内饰,向驾驶员倾斜的仪表台以及整体平面化的造型都是满满的90年代味道。驾驶员左侧区域是灯光调节的位置,转动旋钮切换灯光模式。右手为北欧必备的3级座椅加热开关,磁带机控制界面以及行车电脑切换按键。
车辆配有自动空调与多个加热模块,每个空调出风口都配有控制风量的旋钮,且支持内部风板全向无极调节,这个设计一直延续到了后来的车型上。中控台上的很多东西都没拆除,那些地方原来都是无线电台一类的操作系统的,因为价格昂贵且还有其他用处或者需要备件使用在车辆废弃前就已拆走。
中间部分较为常规,一个硕大的挡把立在这里,手感极佳。四个升窗键也被放在了放在了中间,方便副驾乘客帮忙调节车窗。靠近副驾侧的位置布置有一个比较浅的储物槽,图中这台在这个位置上放满了电子门锁钥匙。最后面是机械手刹与代锁扶手箱。后排被设备占用,但依然可以感觉到空间很大。(就90年代同级车型而言)
硕大的方向盘里装着安全气囊
驾驶仪表配有三个显示屏,可以显示车辆基本信息
2.3L 四缸
3.0L V6
中网上的Turbo
动力方面,萨博9000拥有2.0L/2.3L/3.0L以及2.0T/2.3T发动机可选,其中3.0L发动机为V6。匹配4速自动或5速手动变速箱。由于没有打开机盖,使用我们无法判断该发动机的具体情况,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萨博的机场跑道摩阻测试车都是配备基于2.3L-16或2.3T版本开发。由于该车中网上有Turbo字样,所以该车不是2.3L-16版。该版本有两个调教版本可选,低功版170匹马力,高功版195匹马力。最高阶的Aero车型搭载的B234R发动机在加大涡轮后马力增加至225匹,妥妥的性能车了。(在当时来说)
萨博9000
萨博9-5
最后的萨博
1998年,萨博9000车型停产,将接力棒递给了自己的后辈萨博9-5,他的后辈依旧坚守着很多从前辈那里得来的东西,并且带着那台2.3L发动机一起踏入了新世纪的大门。但是,跨入大门之后的萨博急转直下,公司财务状况不断恶化,加上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让其母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在2010年抛弃了萨博品牌,自此萨博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
同年,荷兰跑车品牌世爵接收萨博,但两年后自身难保的世爵再次将萨博品牌摆上货架销售。挂上架后,我国以庞大青年汽车以及北汽集团为主的多家企业都下注收购萨博,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萨博品牌最后于2012年破产走入历史。
2.3T B235R发动机先可在BJ80上看到
绅宝D70(萨博9-5中国版)
萨博虽已不在,但是他的精神依然在世。北汽在2012年的竞标中得到了萨博9-5车型的全套技术以及Aero车型使用的2.3T B235R发动机。在之后的北汽的汽车生产中,这台2.3T发动机成为了劳模,在多款车型上使用。这也算是精神留存了。
在上文中,我们介绍了这台萨博9000CS的前世今生,那么下文我们就将带来这台车的真正的用途与使用场景。文章略微硬核,有很多比较复杂的东西。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给您带来一些新的东西,将其分享给您。
在讲解车辆情况之前,我们先要搞明白什么是摩阻以及摩阻过低带来的影响。摩阻,即摩擦因数。指两个物体表面间的摩擦力与作用在其中一物体上的垂直力的比值。该比值与粗糙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机场跑道的摩阻系数是机场安全运行的重要参考数值,同时也是影响机场运行安全。当跑道摩阻系数降低到最低标准0.41以下时,会严重影响飞机起降安全。
其实这个原理就跟踩香蕉皮滑倒一样,如果在雨雪天机场跑道的摩阻系数不足,飞机就会出现“刹不住”的情况,这种情况十分危险,大多数情况下可能致命。在以往发生过的飞机冲出跑道事故中,跑道湿滑导致飞机机轮抓地力不足也都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跑道出现左右两边系数不同,也可能导致飞机偏出跑道,造成事故。(航空事故往往都是由多个失误叠加造成的,所以抓地力不足仅是原因之一)
可以是一台车
也可以是一台半
所以,一台可以移动监测跑道摩阻系数的工程车就变得必不可少了。此类测试车辆分为单车与拖车两种。两种车的工作原理一样都是以匀速在跑道上向前行驶,开过整条跑道,测试跑道的摩阻系数。
工作原理
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测试车,都离不开测试轮。轮子放下后,车辆以推荐时速95公里每小时时速做匀速直线运动,并泼水以模拟湿滑地面效果。测试车往往为多车出动,以减少测试时间。将跑道分为A,B,C三个部分,并测量确定A、B、C三段的平均摩阻值。在使用连续摩阻测试仪的情况下,平均摩阻值就可从每段测量记录中得到了。
拖车式(水管与数据传输线需要外接)
后来,因为发现滑溜仪拖车使用不便,萨博从60年代起尝试将测试轮(第5轮)装在萨博99车型上测量摩擦系数获得成功,并将之命名为SAAB Friction Tester,简称SFT。ICA0将之推荐为跑道摩阻测试装置后,改名为Surface Friction Tester,仍简称SFT。在欧洲、北美、澳洲和亚洲的200多个机场使用。
萨博9-5版本
虽说该系统由萨博开发,但其实系统的可兼容性极高,可放置在其他非萨博车型上。但由于萨博是该系统的主要生产厂商,所以自然而然的,萨博基础的摩阻测试车变得最为常见。自萨博99车型后,萨博9000(本文里的这台车),萨博9-5等车型也都可配置该系统。
在小车使用的系统被放置于后备箱处,将原来的备胎坑打通,让测试轮可接触地面。水泵,电池,液压系统与测试电脑布置于测试轮两侧(依不同车型配置为准)。测试数据由车内的监视系统实施汇报给车上的监视员。
测试用的水来自后备箱里的大水箱
车载控制监视系统
车辆测试数据在测试途中会源源不断的被传输到机场的监控大厅,在哪里,机场的相关工作人员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在出现问题后,会及时的将情况通知给地勤人员,之后地勤就会依照问题的严重情况基于相对应的处理方法。最终,乘客的安全就在这一环接一环的工作中得到了保障。
文章在劳动节发出,也是为了向那些机场工作人员以及陪着他们奋战在一线工作车辆的致敬。感谢你们为民航安全做出的贡献,感谢你们在假期依然选择坚守岗位守护我们的其他人的顺利出行。真的非常感谢。同时也感谢能读到这里的读者朋友们,非常感谢你们的支持。我们未来还将会制作更多有趣好玩的内容,敬请期待!
(感谢@進擊的W12为本文提供的部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