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河图绝对是最吸引人的内容之一。人人都认为包含这高深的哲理,然而人人都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哲理,人人都希望能破解河图,然而人人都最终没能破解。河图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为人们认为,河图出现,天下圣明,是国家走向盛世的征兆。

关于河图的来历,也是众说纷纭。最早记载河图的是《尚书》,原文是这样的: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老严就不多举了,但是胆敢认为,要不我们就因繁就简,用字词的本来意思去解释:大玉、夷玉、天球、河图,用于在东方建立制度。玉的意思就是玉,昆山玉和田玉这种玉。大在古代是巨大的意思,比现在的意思更重。夷,有两种解释,一种指的是少数民族,当然有时候特指东方少数民族,另外一个意思是平坦。老严认为后一个意思更契合。因为前面讲到的都是玉,老严认为天球可能也是一种珠宝。

《尚书》只是讲到有河图这个东西,并没有讲到来历。综合各种古典记载,对河图的来历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伏羲氏根据天文地理和身边描述的纹理,并受到龙马身上的花纹的启发,画出了八卦图,这就是河图。根据这种说法,所谓河图就是八卦图。而八卦图大家都知道长什么样子,在我们东方有一个国家还把它印到白布上。如果真的是这样,八卦河图合而为一,就不那么神秘了。然而老严认为,八卦的基本元素是阴阳两爻,排列出来之后,有点像山川天文的景象,这只是巧合。

还有一种说法。大禹治水的时候,黄河里出来了一只乌龟,乌龟背上的纹理刻画的是治水的思路,当然是用图案刻画出来的。大禹于是根据这个设计图治理好了大洪水。这个说法是不是玄幻我们先都可以不管,这是违反历史的。大禹和他的助手经过长时间的考察,才确定了治水方案的。而考察的过程当中,还不断询问当地人民大洪水之前的山川物产情况,记录的文字就是《山海经》。

不管河图是什么来历,总是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只在人们的传说之中,并没有人知道这里面到底画了什么还是写了什么。直到宋朝的时候,河图的内容忽然横空出世,有一个叫刘牧的学者在他的书中说,河图的内容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与四为肩,六与八为足,五为腹心,纵横数之,皆十五。盖易系所谓参伍以变,错综其数也。”到了南宋,朱熹在这基础上做了修正。因为文字讲述的已经非常明确了,所以有人根据文字的描述,画出了一张图。这就是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河图。

刘牧是怎么知道河图内容的,老严并不清楚。老严查了很多资料,也没有资料说到这个来历。而老严对刘牧这个人也并不了解。倒是朱熹,这个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老严是如雷贯耳,因此万分鄙视。因为儒家理论而鄙视朱熹,原因说来话长。有一个典故是,他欺负一个根老严同姓的官妓,让老严对这幅道貌岸然的面孔下隐藏着地肮脏之心看了个清清楚楚。他是把儒家理论教条化的关键人物,这也是老严鄙视他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他提出的河图,老严心里直接任性拒绝。

总体来说,对河图的研究,在宋朝之后忽然膨胀。然而研究的对象,就是我们今天能见到的,从1~10有序排列的这幅图。

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河图本尊,然而老严在另外一本书上发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河图,跟南宋时候出现的这幅河图完全不是一回事,从内容和形式都不是一回事。

记载这幅新地河图的书,是《穆天子传》。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内容记载的是周穆王西巡昆仑的故事。西巡的起因是北征犬戎,猎获了白狼,认为这是吉祥之物,应该捐献给河伯。因此到了阳纡山。这时候最早的河伯冰夷已经不在了,当河伯的是他的后代柏夭。祭祀完毕之后,柏夭给周穆王看了一张图,这就是河图。

这张河图有文字也有图片。图片画的是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玉果、璿珠是玉中极品,分析起来应该是极其稀少的。烛银和黄金之膏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总之是人间瑰宝。老严私自怀疑是当年女娲补天遗留下来的稀有金属。而且河图也批注了这些都是天子的宝器。宝器是古代的一种礼乐制度,必须特定的人才能持有特定的宝器,否则就是僭越。那是重罪。天子宝器就是天子的象征。

接下来,河图写的是:天子之珤万金,(这里缺了几个字,可能是竹简出土的时候玷污了或者毁坏了。珤即宝字)珤百金,士之珤五十金,庶人之珤十金。意思是说,天子的宝器应该价值万金,士大夫的宝器应该价值百金,普通老百姓的宝器应该价值十金。按照上下文意思,中间可能漏了诸侯的宝器应该价值千金类似的意思。

此外还有:天子应该有日行千里的马,能够战胜猛兽,有日行百里的狗,凶猛强壮,能够打得过猛兽。此外还有一些文字:天子之弓射人,步剑牛马,犀(脱了一个字)器千金。因为关联不大,就不翻译了。总之,这些文字讲的是天子以及各级官吏的配置。

上面这些图文综合起来,可以看出讲的是王权制度。而且中的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应该是上古时候帝王世世相传的,但是到了周朝时期已经没有了,只有图片,甚至周穆王都只能看看,了解上古帝王的镇国之宝。

至于河图上讲述的制度是谁制定的,老严认为不是周文王。制定这些制度的时候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应该还在。虽然周文王是礼乐制度的制定者,但是他并没有制定河图制度。因为从他到周穆王才100年左右时间,期间并没有迁都之类的变故,不会遗失。所以反推,周文王的时候这些宝器就已经不在了。

所以,制定河图制度的时间还需要往上推。黄帝的时候,多民族国家雏形正式出现;伏羲是中华民族最早礼仪的制定者。他们俩都有可能是河图制度的制定者。至于是谁的可能性更大,老严认为黄帝可能性更大。因为伏羲虽然是神,他也无法预料之后会建立国家。

河图为什么会在河伯那里呢?这点可能比较难理解。天子可能会轮流当,但是河伯永远不变,都是冰夷的后人。所以,放在河伯手里,就算改朝换代,制度可以永存。河图是画(或者其他方式,比如铭刻)在墙壁上的,或者可能是石壁。地点在距离河伯住处有一定距离的黄山,当然不是今天安徽的黄山。“乃披图视典,周观天子之珤器”。披图,说明河图平时是遮盖起来的,具有保密性。典字本身就有制度的意思。周观,说明从头到尾看完了,那么河图应该很长,《穆天子传》并没有完全记载。

然而传统说的河图到底是宋朝河图还是河伯河图呢?老严认为是河伯河图。第一,古代的河指的是黄河,所谓河图就是藏在黄河或者河伯那里的图。第二,《尚书》讲的“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大玉、夷玉、天球和玉果、璿珠、烛银、黄金之膏都是珠宝,很可能是相同物品的不同称呼,都指的是帝王宝器。同时,在东序,说明河图的确跟某种制度有关。

《易·系辞传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里的“则”和武则天的则一样,是效仿的意思。意思是说,如果河图出现,洛书出现,圣人就会效仿行事。当然就带来天下兴亡、国家繁荣。按照语义来说,河图也是一种规范,一种制度。当然,和河图并列的还有洛书,老严了解不深,今天就先不提了。

至于宋朝出现的河图,老严虽然不会说是朱熹等人故弄玄虚,但是如果推测为陈抟等人的道家感悟,还是合理的。在中华文明中占据重要作用的那幅河图,应该是周穆王见到的那一幅。而且,这幅河图有可能现在还在。当然有三个前提,第一是河伯河图的确是铭刻的而不是绘画的,第二是在贺兰山多次大地震中并没有损毁,第三是周穆王以来没有遭到人为损坏。河伯之都,在今天的贺兰山青铜峡。

举报/反馈

老严国学精神

40.9万获赞 12.8万粉丝
追溯文明起源,探索人类真相;发掘文化深度,提升品牌价值;专注传统智慧,策划惊爆项目。
乘风计划作者,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