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和煦的春风,近日记者走进大足区高升镇旭光村,只见道路宽敞整洁,农房错落有致。站在高处眺望,水田映着天光,草木葱茏,小桥、凉亭、远山、近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以前这里可不是这样,多是破旧的农房,道路也是坑坑洼洼,村民生产生活都不方便。”高升镇镇长陈俊沛唏嘘道。
▲高升镇旭光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改”出的美丽乡村新貌。 高升镇政府供图
变化发生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
2020年9月,大足区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区县之一,并出台了《重庆市大足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以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体系为重点,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即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着力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工作。
试点开展以来,高升镇又成为大足区镇内全域推进的先行镇,开始摸索着先行先试。依托原本良好的芳香产业基础,高升镇一开始就定下了将宅基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总体思路。
“其实,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缺乏用地指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是农村普遍存在的难题。通过宅基地制度改革,将宅基地所有权收归村集体,再把老旧房屋、违章建筑等进行清理,与村民协商后进行合理利用,就能给乡村发展腾出更多‘空间’。” 陈俊沛说。
在旭光村,村民杨武治说起这项改革,笑逐颜开地说:“我腾退的宅基地,如今种上了花花草草变成了休闲广场。环境变美了,我也很开心!”
▲高升镇旭光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改”出了美丽的乡村新貌。 高升镇政府供图
但一开始,杨武治是不愿腾退自己那两间破旧老房的,因为那是家族的祖屋,是祖辈的记忆。“老房子隐患大,不如有偿退出,5年后你要是反悔了,把补偿金退还给村上,我们再给你划一块同等面积的宅基地让你重新建房。”在村干部的劝说下,杨武治最终点头答应。
太和村村民师建国也听从村干部的建议,将近100平方米的老房拆除后进行流转,打造成芳香植物种植基地,如今已成当地旅游打卡区。
胜光村脱贫户刘仁超也是受益者。他的房屋原建于一处危岩上,安全隐患大不说,交通也极为不便。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当地创造性地运用“跨组建房”的思路,为他在胜光村另寻了一处适宜的宅基地建起了新房。
陈俊沛介绍,通过把宅基地制度改革与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目前高升镇已利用腾退的房屋改建讲习所、农耕文化小院、村级养老院各1处,利用临村主干道空闲院落,建成休闲农业采摘菜园36处、打造植物景观带3000米、停车场1处、公厕1座,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一条,增加了群众活动空间,年吸引游客达10万人次左右,真正用老旧院落“改”出了美丽乡村,将闲置资源变成了村民和村集体增加收入的新资源。
举报/反馈

重庆日报

74.7万获赞 5.3万粉丝
重庆最权威信息一手发布!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