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建筑大师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志同道合,在考察中国古建筑方面,也是最佳情侣档。

虽然身为女性,林徽因穿着旗袍也能攀斗栱和梁架,令人敬佩。

1933年,梁思成先生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古建测绘——山西应县木塔,但林先生因故缺席。

梁思成就天天写信,把测绘的过程寄给她看。

民国才女林徽因,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她把这些信加上自己的文章,发表在当时天津《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别出心裁地给测绘工作,来了一场“直播”秀。

梁思成和林徽因

林徽因描绘了梁思成成行之前,对木塔的心心念念:

“思成自从知道了有这塔起,对于这塔的关心,几乎超过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早晨洗脸的时候,他会说‘上应县去不应该是太难吧’,吃饭的时候,他会说‘山西都修有顶好的汽车路了’。

走路的时候,他会忽然间笑着说,‘如果我能够去测绘那应州塔,我想,我一定……’他话常常没有说完,也许因为太严重的事怕语言亵渎了。”

彼时,梁思成连木塔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突发奇想:写了一封信,‘探投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请帮照一张应县木塔照片,并且在信封里面放了一个银圆。

后来,真有照相馆把照片寄来,还不收钱,林徽因说“这照相馆的索价也很新鲜,他们要一点北平的信纸和信笺作酬金,据说因为应县没有南纸店”。

1933年应县木塔照片

梁思成对应县木塔的第一感受:“今天正式地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Overwh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喘不出一口气来半天……

我的第一个感触,便是可惜你不在此同我享此眼福,不然我真不知你要几体投地的倾倒!”

“这塔真是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而让梁思成和林徽因,如此梦绕魂牵的,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坐落在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原名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清宁二年修建。

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纯木结构、全塔无钉,全榫卯体系。

应县木塔是一座八角五层的楼阁式木塔,一层重檐,带有回廊,此后每一层都有屋檐和平坐(也就是阳台),八角攒尖顶,顶上有塔刹。

应县木塔一共包含五个明层和四个暗层,外观看起来是五层,内部加上暗层实际共有九层。

暗层(即结构层)里有很多斜撑,过去术语叫“斜戗”,类似于现在大跨度建筑的桁架结构。

以前有人认为中国古建筑只会用梁柱体系,不会用三角结构,其实三角结构就藏在暗层里。

值得一提的是, 应县木塔用了70种斗拱,共计480朵,是中国斗栱登峰造极的作品,堪称活教科书。

当你站在塔底仰望,一丛一丛的斗拱,宛如佛陀的坐莲,在天际层层绽放,神圣恢弘得让人跪服。

应县木塔被称“中国第一木塔”,代表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成就。

我们时常感叹唐宋中国建筑,要去日本京采风,但完败日本,我们只要一座应县木塔就够了。

当年,测绘的过程极其艰辛。梁思成先生和莫宗江先生,花了整整两周,完成了巨大的测稿工作量。

测稿是在坐标纸上,用铅笔打草稿,把要量的尺寸记录下来的初步成果。

当时的测绘条件和设备还很原始,拉皮尺、记数据,一层塔就要量上百个尺寸……

成千上万的构件,每一个都要精心测量,这是巨大的工作量。尤其他们测到塔刹时,迎来了真正的挑战。

当时带了测量仪器,梁思成给林徽因的信说:因为仪器只能给塔刹测个高度值,然而塔刹造型很复杂,有各种雕饰细节,要把每个构件都测下来,就只好爬出屋顶去工作了。

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梁思成他们上到塔顶,感到大风仿佛要把人刮下去,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唯一的办法是攀住塔刹下垂的铁链。

但这九百年前的铁链,谁知道它是否会锈蚀断裂,令人望而生畏。但梁先生他们硬是双脚悬空地攀了上去,这样才把塔刹测了下来。

最终厚厚的测稿被带回北平,在此基础上才完成了最终图纸。

梁思成渲染图

与梁思成一起去测绘应县木塔的莫宗江,在南禅寺“修缮如旧”时,他很满意地说,反复地说:“你看,这么小的殿多大气,古人的大气你感受到了吗?”

应县木塔有如此气势如虹,这就不得不提到全盛的大辽。

中国历史上的辽国,是契丹人建立的国家,始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而女政治家萧绰——萧太后,把这个帝国推向巅峰,

远比辽太祖遇到的局面棘手,萧绰遭遇的对手,是缔造了大宋帝国的宋太祖赵匡胤,和雄心勃勃的宋太宗赵匡义。

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匡义遣30万大军向辽国全线进攻,萧绰携幼帝御驾亲征,她以气吞万里的气概,大败三路宋军。

杨家将的鼻祖杨业,就在这一次大战中殒命。辽军全胜而归,从此宋军不敢入辽境。

之后,萧太后“亲御戎车,指麾三军”,威逼宋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盟约规定:宋岁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帝尊萧太后为叔母。

宋辽多年芥蒂,终于偃旗息鼓,此后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当时的辽国,疆土远大于宋朝,辽太后萧绰终圆了大辽的强国之梦。

萧太后公元1009年辞世,之后经过近50年的酝酿,释迦塔经终于在辽道宗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破土动工。

一个伟大的建筑,只能诞生在一个辉煌的时代。

应县木塔作为一个宏大的建筑工程,需要稳定富足的社会环境,而萧太后为大辽打下坚实根基,才支撑了这项伟业。

辽国在萧太后时代,迅速进入封建社会,为巩固统治,崇尚佛教,接纳了中原灭佛政策驱逐的佛门高僧能人,还网罗了第一流的建筑人才。

应县木塔历经900年,地震、大风、雷击等自然灾害,都没能撼动它。

木结构斗拱,精密的榫卯搭接,提供了足够的缓冲空间。

元代之后,应县曾发生过十余次较强的地震,其中六级以上就有三次,房毁人亡,木塔却安然无恙。

1926年军阀混战,木塔被200多发炮弹袭击。

1948年解放应县战争,被12颗炮弹击中,至今在木柱上还能看到弹孔,但木塔巍然挺立。

塔刹由铁链连接,与塔身融为一体,又有极佳的避雷效果。

国家文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

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

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

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

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梁思成曾为应县木塔撰文:后来我发现,那是“长明灯”,自九百年前日日夜夜地亮到如今

但毕竟饱经沧桑,应县木塔早已发生了倾斜,其中一根柱子倾斜12度,现在还以平均每年2毫米的速度继续倾斜。

目前,木塔一层以上也已经不对游客开放。

我们多少能体会一些,梁思成先生当时的心境:“临走真是不放心,生怕一别即永诀。

应县木塔,让我们且看且珍惜

(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

>>>>>>>>>>>>>>>>>>>>

分享建筑的风景和故事,

我们一直在路上

举报/反馈

建筑黑咖啡

5.7万获赞 2805粉丝
建筑相关的风景和故事,一直在路上
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