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有大乘佛法和小乘佛法之分。

佛教宗派共有八种分支,分别是:法相宗(瑜伽宗)、三论宗(法性宗)、天台宗、华严宗(贤首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密宗)、律宗,还有并不能称其为宗派的俱舍、成实等宗。除去俱舍、成实,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佛法的目的就是求所谓“觉悟”,只是求悟的途径不同,在目的上是同一的。不同的宗派就是就是在求佛的途径上有所不同,佛法既有了这许多的途径,也就有了这些宗派。

佛法在印度,小乘虽有部执之分,大乘虽有空有之辩,却并没有许多门户。传到中国后才兴起诸多门户。姚秦时期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了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后来研究三论的,就成为三论宗。后来鸠摩罗什法师又翻译了成实论,研究成实论的,就成为成实宗;慧远法师在庐山念佛,后来这一流就成为净土宗。梁代菩提达摩祖师所传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称为禅宗;隋代智者大师,依法华智度等经论,成立天台宗;唐代法师玄奘,翻译解深密经瑜伽唯识论,成立法相宗;又翻译俱舍论,成俱舍宗;南山道宣律师,成立四分律宗;贤首国师,立华严宗;善无畏金刚智,传出了真言宗;还有昙无谶所传的涅槃宗,菩提流支所传的地论宗,真谛三藏所传的摄论宗等,最多时有十六宗派之多。其中也有不久衰微的,也有融入它宗的,最后只有前述八大宗派流传至今。

三论宗,也就是法性宗,它的教义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主张: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就是中道,也叫诸法实相,这就是此宗的中心思想。

瑜伽宗,又称法相宗,唯识宗,慈恩宗,是由印度弥勒、无着、世亲创立的宗派。由玄奘法师传入中国。它的教义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五法是: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三自性是: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八识是:眼识、耳视、鼻视、舌视、身视、意视、末那视、阿赖耶视。二无我是人无我和法无我。此宗教义深入分析诸法性相阐明心识因缘体用,修习唯识观行,以期转识成智,成就解脱、菩提二果。

天台宗,因为创始人智者住在浙江天台山,所以叫天台宗。它的宗义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此宗总结了从前各派思想,将佛教教义加以精密调整,发展了大乘圆教理论,展现了中国独创的大乘思想。

贤首宗,又称华严宗。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他的中心思想。

禅宗,是六朝菩提达摩所创,此宗主张禅坐、静修。就是清除杂念静心修禅。是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禅宗曾经大盛于中国,八世纪时曾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神秀,主张渐修,曾盛极一时,不久衰落。南派惠能,主张顿悟,后世尊为六祖。是中国流传最广的佛家宗派。

净土宗,因其始祖慧远在庐山礼佛,主张往生净土,故称净土宗。是依照《无量寿经》经义,提倡观佛、念佛以求往生极乐净土为宗旨。此宗的特点就是要求信众不一定非要通达经旨,也不一定非要静坐专修,只要保持信愿俱足,一心念佛,临命终时就会往生净土。当然平时也要持戒诵经,广行善事才行。由于此宗法门简便,最易普及,所以别宗学者也多兼修此法,因而使净土法门在中国得以广泛流传。

律宗,因注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依据五部律中的《四分律》建宗,故称律宗。由于此宗的盛行,中国僧人特别重视佛教的戒条。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教。此宗以密法奥秘,不经灌顶,不经传授不得任意传习及显示别人,因此称为密宗。

注:部分内容参考百度词条,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举报/反馈

老孙情感解惑

2.4万获赞 2803粉丝
挥斥方遒,谈笑间,述说千古风流人物。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