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一线

  4月17日消息,2022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15日至17日召开,会议主题为“行稳致远,金融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出席并发表演讲。

  吴晓求指出,我们要改变中国上市公司的结构,凸显上市公司的科技力量。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长期以来都是传统行业占据了前十位,这与资本市场的初衷是背离的,资本市场的初衷是让高科技企业排在前面。因此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是不够的,这和我们对上市公司的理解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才会有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想试图找到一种力量、一种制度,让科技型企业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占据主导力量。到时候,如果中国市值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中有五六家是科技型企业,中国的资本市场就有了充分的竞争力。我们也就找到了现代金融和资本市场与科技的结合点,找到了资本市场的正确发展方向。

  以下为吴晓求发言全文:

  非常荣幸参加2022年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我今天讲一个基础理论问题,我最近一段时期在思考,我们做教授的还是要更多地研究一些最基础的问题,才能使得我们的各项政策找到一个长久的、有生命力的制度变革,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我这个题目非常抽象,叫“创造流动性:从货币到资产——金融功能的演进方向”。

  首先,我们要思考经济发展需要哪些元素。田轩刚才说得非常好,金融本质上是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当然在不同的形态下,服务对象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经济结构,它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处在什么阶段,制度选择当然是放在第一位的,经济增长离不开适当的制度平台,什么样的制度最适合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然无数事实说明是市场经济,这恐怕是难以颠覆的。

  市场经济具有很多的基本元素,包括分工、竞争、交易、自由市场、主体平等性、激励机制等,也包括资本的作用,这些都属于市场经济的基本元素,这属于制度和法律的范围。要使经济有持续的增长,这些元素都是要尊重的,都要被纳入其中。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发展的形态变化,大家会发现技术进步、科技创新成了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甚至在当今的估值方面,我们会把科技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说这个企业的估值主要变量慢慢都会发生结构性变化,现在,科技的力量是放在第一位的。当然金融就有一个如何和科技相结合,如何服务科技创新的问题。

  实际上,经济的发展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四次工业革命,从2010年以后世界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我们称之为智能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大家会发现这四次工业革命的确推动了经济增长,所有经济的跨周期增长都来自于技术的突破,没有科技创新,没有技术革命,经济是很难进入一个跨周期增长的。你会发现金融在悄然发生变化,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也正在跟上不同形态技术的变化。比如说在蒸汽机时代,虽然资本已经出现了,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那个时代,银行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之后你会发现资本市场开始兴起了,投行开始兴起了。到了今天,各种新的资本业态出现了,这些都是适应于不同的技术变化的。因为技术要成为生产力,要推动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如何把这个不确定性配置好,这是金融所面临的问题。

  我们要应对不同的风险,以及它的不确定性的平衡,金融就要进行变革,这时金融的资本业态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我们都说金融有六大功能,包括资源配置、支付清算、财富管理(或者说风险管理)、激励机制、价格信息的提供以及股权分割。一般认为,前三大功能是金融最基础性的功能,在不同的金融变革时代,这些功能的适应性会发生结构性变化,这种结构性变化也体现出时代特征。也可以用来观测这个国家金融所处的阶段,是现代化的金融还是传统的金融,还是过渡期的金融,从金融功能的结构就可以看得出来。我们说前三大功能是最基础、最核心的,但是它们必须借助于科技的力量才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尽管说是六大功能,但是其最核心的功能可以抽象到一点,那就是金融如何去创造流动性,为社会创造流动性,这是金融功能当中的核心功能。

  在不同的时代,金融创造流动性的重点不同。在一个资本不发达的社会,金融的主要功能是创造货币流动性,我们的金融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是创造货币的流动性。虽然货币流动性很重要,它是经济发展的血液,但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我们会发现还需要另外一种功能,就是必须享受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怎么办呢?那就是必须要让这种新经济增长的财富证券化,这就是说,要把那种原来是不可分割的资产做标准化的分割,这就是所谓的金融的第六大功能,进行资产和股份的分割。资产和股份分割的核心是创造资产的流动性,也就是说把潜在的、可预期的资产提前作为一种资产形态创造出来,这就所谓的证券化。

  可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资产?它需要可成长的资产,也就是说背后支撑它的资产业态必须是科技类的、创新性的,因为它需要收益,需要承担与收益相匹配的风险。把科技转变成现实生产力是有风险的,这种风险比一般成熟企业的风险大很多,它要把这部分潜在的资产创造出来。现代金融和科技是一脉相承的,它服务于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如果这个能够理清楚,我们才能找到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逻辑所在,我们发展资本市场,要选择什么样的上市公司,资本应该投向哪些领域,就有了基础的逻辑。

  有一些企业非常重要,甚至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是它没有什么成长性,这样的企业可以用公共资本、国家资本来投资。而作为社会资本实际上还是要关注它的成长性。当然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就是资本短期和长期的平衡问题。脱离了资本的长期战略是走不远的,如果一个国家的上市公司里面几乎没有多大的创新是突破性的创新,它的创新都是服务于市值和利润的,那么这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将会是非常短期的,这个国家也没有雄厚的科技力量。在资本中应该凸显战略视野。中国必须造就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资本,投向芯片、生命科学等对人类社会和中国未来发展有强大支撑作用的领域,这是我们当前所缺乏的。但是如果只强调这一点又不行,因为资本的本性是逐利的,有一些项目可能具有长期利益,另外一些具有短期利益,我们必须找到平衡点。我想这就是资本市场发展的逻辑,要找到现代金融和高科技结合的一个交叉点。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方向就非常清晰了。我们要改变中国上市公司的结构,凸显上市公司的科技力量。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长期以来都是传统行业占据了前十位,这与资本市场的初衷是背离的,资本市场的初衷是让高科技企业排在前面。因此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是不够的,这和我们对上市公司的理解是有密切关系的,所以才会有注册制改革。注册制改革想试图找到一种力量、一种制度,让科技型企业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占据主导力量。到时候,如果中国市值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中有五六家是科技型企业,中国的资本市场就有了充分的竞争力。我们也就找到了现代金融和资本市场与科技的结合点,找到了资本市场的正确发展方向。

  今天,我从一个最基础的理论,来讲一讲金融是做什么。金融是创造流动性的,只不过传统金融创造货币的流动性,现代金融创造资产的流动性,如果把这个问题理解透了,中国资本市场以及中国金融的改革就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谢谢大家!

举报/反馈

新浪财经

4289万获赞 329.2万粉丝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的全球财经内容服务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