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壳粿是用“鼠壳草”做的一种粿品,是潮汕地区传统特色粿品之一。鼠壳草全年可采摘,采集嫩株洗干净,焯一遍开水捞起,再加入适量水碾碎成鼠壳草浆混合糯米粉制成粿胚,里面再包上绿豆、黑芝麻、花生、糖等馅料做成的风味粿品,名为 “粢壳粿”。多数是在清明或春节除夕用作慎终追远的祭祀后食用的粿品。所以鼠壳粿对潮汕人来说也是春天的美味。

鼠壳草学名鼠麴草,又名鼠曲草、佛耳草等。鼠壳草多生于湿润的丘陵和山坡草地、河湖滩地、溪沟岸边、路旁、田埂、林绿、疏林下、无积水的水田中。

鼠曲草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提到:“北方寒食采茸母草和粉食”,这里的茸母草也同样是鼠曲草。可见人们用鼠曲草和粉做粿的习俗,已经来源悠久了。现代著名作家周作人也曾写过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故乡的鼠曲草》。

鼠壳草全草性味甘、平、无毒。其功效多可用作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以及非传染性溃疡、创伤之寻常用药,内服还有降血压疗效。据药学家日华子所著的《日华子本草辑注》记载:“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去热嗽。”

鼠壳粿

潮汕鼠壳粿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南宋末年,由于元兵入侵潮汕,烽烟四起,民不聊生,人们为求生存,只得忍着饥寒啃草根、吃野菜。人们在吃野菜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叫做“鼠曲草”的野菜,它不仅可以吃,还没有毒性与副作用,而且香味浓郁,还可以开胃止咳。后来,人们便用鼠曲草取汁混合糯米磨碾成浆,然后以浆为粿胚加料做成粢壳粿。其实,粢壳粿的由来不独传说有,史料也有记载。南朝宋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写道:“三月二日,取鼠曲菜汁作羹,以密和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可见这种防病食俗自南北朝时就已有之,后来随中原移民南迁而传入潮汕。因气候的不同,潮汕人吃鼠壳粿的时间一般在端午节或者春节至元宵之间,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鼠壳粿祭祖

鼠壳粿不仅是潮汕特色小食,又是人神共飨的美食。名称里虽有 “ 鼠 ”,却与 “ 鼠” 全无关系,只是因为乡间野草 “ 鼠壳草 ” 做成的粿品。

鼠壳草加糯米粉揉成的面团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自然对 “ 鼠壳粿 ” 不陌生,它几乎是每个潮汕人儿时一道美味的回忆,每年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会做这种粿。

鼠壳粿的皮散发着天然鼠曲草的清香,内陷是豆沙、黑芝麻、花生和糖等做的馅料,吃起来糯叽叽的口感,特别软糯香甜,小时候特别喜欢甜食,自然是很喜欢吃,应该说在以前鼠壳粿是老人小孩都很爱吃的粿品。

甜口黑芝麻花生绿豆沙馅料(黑芝麻,去皮绿豆、花生米、糖冬瓜等)

皮薄馅多

现在的年轻人多半不怎么喜欢吃,因为传统鼠壳粿馅料比较重油重糖,所以现在根据现代人的口味也出现很多改良版的鼠壳粿。减糖减油,现在还有些鼠壳粿是包咸味的纯绿豆馅和咸香米饭做的馅,相对传统的鼠壳粿会更加健康点。

咸口的糯米饭馅料(香菇、虾米、肉末、花生、小芹菜等)

鼠壳粿是潮汕人智慧的结晶,鼠壳粿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种供品,一种美味的小吃,更重要的是它独特的文化精神。它也蕴含着我们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告别与对未来一年的美好展望。所以鼠壳粿依旧深受潮人的喜爱。

举报/反馈

云朵料理站

3346获赞 396粉丝
营养均衡,吃出健康好味道,动一动少病痛。
美食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