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新东方联合艾瑞咨询共同发布《2022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多个角度开展调研及分析,全面展现了Z世代大学生群体画像。发布会当天,俞老师也在发布会开场演讲中,分享了他眼中的Z世代大学生,在他看来,或许不同世代的人都有或这或那的差别,但很多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


——女同事说

俞敏洪:

各位亲爱的朋友,非常高兴参加2022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白皮书的发布会,也要感谢艾瑞咨询。


艾瑞咨询为中国各个经济领域的数据研究和发展方向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咨询分析报告,所以非常感谢这次与艾瑞的合作。


同事给了我一个题目,说让我讲一讲Z世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一点建议,其实这个建议是不太好给出来的,因为真的是在两个不同的时代成长起来的个体。


我估计我们在座的各位朋友,还有在线的朋友,应该都算是Z世代的,因为我查了一下,Z世代的年龄段据说延伸得还挺长的,是从1995年一直延伸到了2009年或者2010年。


其实这个年龄限制没有啥意义,因为我认为新生代都算是Z世代,而且再往大了说的话,我认为Z世代的人其实不能用年龄来区别,而是用对现代社会以及社会中间所发生的事情的接受度、观点和态度来区别。


而任何一个时代的人的观点都可能是不一样的,甚至有可能是相反的。只要看到网络上对于世界和中国所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的言论,大家就可以看出来,很多相反的观点在互相交锋。


所以我觉得,要讲Z世代,其实更多的是在讲现代的年轻人,他们的一种自我意识和自我发展的态度,以及对于世界的看法,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从我来说,我上大学的时候是1980年,那时刚刚改革开放。所以我接到这个题目以后,我就在想我们那一代人到底是个什么世代。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会把10年分成一个世代,比如说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这是我们习惯的分法。每10年做一个区分有一定的道理,至少在近几十年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在中国每一个10年都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和事情发生。


我把自己归为80年代的10年,就是从1980年上大学一直到1990年左右这样的一个阶段,我就想这个世代如果我们要把它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它到底应该是个什么词?我自己就想了一个词叫做k世代,k是什么?就是改革开放的开字。


Z世代的Z代表什么我还真不知道,大概是代表自我、自己。为什么说 K字,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开字很重要呢?因为那个时候刚好是中国的知识领域、社会结构、经济关系等,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一个时代,所以我把它叫做开放时代。


我想了一下在那个时代我们那些人的特点,因为刚好这十几年我全部在大学里面,从当学生到当老师,所以我就总结了这个特点有几点,第一个是没有经济金钱意识,我们那个时候的大学生对经济金钱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女孩子找男朋友一定是找最有才华的。我们北大有几个写诗的、编杂志的都长得比我难看,无一例外都比我早好多年找到了女朋友。


第二个特点是没有工作意识。坦率地说上大学我是5年,因为中间一年病休,从来没想到我要找什么工作,我的所有的大学同学从来没有想到要找什么工作,上大学就是上大学,跟工作毫无关系。不过之所以有这样的确定性,是因为我们大学毕业以后的工作全是国家分配的,包工作,当时的大学生是稀有动物,只不过你在毕业的时候,在国家给送的工作中间,你要挑一个你更加喜欢的。对于我们来说不存在这个压力。现在就不一样了。


第三个,我觉得我们那一批年轻人的恋爱意识其实刚刚觉醒,在大学已经允许谈恋爱了,但是不允许你明目张胆地谈恋爱。当然也给我们留了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我们有比较朦胧的对于爱情的美好向往,就像一首朦胧诗一样,或者就像在雾中间你看到的山水一样的那种感觉。


另外,缺乏对于个性和个人独立的追求,我们那时候没有强烈的个体意识,首先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大集体中间长大的,集体意识非常浓厚。其次,家庭基本上都有一大堆的兄弟姐妹,要互相照顾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再次,进了大学以后,都是以班级甚至以系为核心来开展所有的日常活动和社团活动,你个人想要开展一个活动,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所以并没有那么强的个人意识,集体意识很浓厚。现在你可以看到我们这个年龄的,你要组织他们来干一件事情,容易度比年轻人要高好多倍。


最后一点就是,对于我们来说,对知识的追求到了近乎疯狂的程度,我们那个时候如果你书包里不放着书,不仅仅是教科书,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果你一年不读50本到100本书,那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几乎是everybody。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我跟我的大学同学,都60岁左右了,在群里聊天的时候依然发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维度比现在年轻人还要广泛。现在的年轻人叫信息维度广泛,不是知识维度广泛。我们那一代的是知识维度广泛,我们趁着年轻的十年,比如说18岁到28岁,真的是读了大量的书,而且大部分都是带有思想性的,或者说是不带有时效性的书。所谓不带有时效性的书,就是现在那些书拿出来让你们读,你们照样可以读,而且照样会跟我们有一样的收获。


所以大家都可以看到,我到现在还能每年坚持读50~100本书,甚至远远不止100本。很奇怪的是,我看北大的好几个群里讨论的,居然有一半言论全是关于读书的,很有意思。刻下了深刻的烙印,读书这件事情。


那么同时,我们那一代,家国情怀绝对是浓郁于心的。因为我刚才说过了,我们那一代人是集体主义大于个人主义的,集体主义就更加容易跟家国情怀靠在一起。祖国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让我们积极参与,不管是女排赢得冠军,还是中国参加奥运会获得金牌,还是某一些社会活动等等,甚至在北大发生的某件事情,都会有一种积极参与的心态,而且这种情怀会一辈子留在心中。


那么当然了,之所以能达到上面这两点,就是对知识近乎疯狂的追求以及家国情怀有一个背后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日常娱乐除了打牌以外几乎没有,所以在大学我脸上曾经被贴过无数的纸条,因为我打牌总是输的,输了就要贴纸条。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没有娱乐活动的大学生活或者说是青年生活,其实倒过来也带来了一个好处,你内心更加沉浸于你自己所喜欢的某件事情。


比如说我们那一代搞学问的人明显多于现在的年轻人,当然现在年轻人总量上搞学问的也不少,但是现在年轻人上大学的人数是我们当初的至少30倍以上了,我们当初大专和大学人数每年录取人数是15万到20万,现在是1000万,30倍都不止。而且现在整体来说,有知识水平的人多了,但是深入做学问的人数其实可能并没有增加多少。


好讲了这个以后大家来看,Z世代,我们现在年轻人和我们那一代几乎全部是相反的。


第一,Z世代是在市场经济最活跃的时候出生的,因此对于金钱、经济、财富这种东西有着天生的敏感性,甚至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经济地位和财富地位对于人生的机会和成功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年轻的时候就对这些东西非常关注。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就会有一批人专心于去追求自己的经济和财富。走歪了当然就会出问题,自己没有能力挣到钱,就会做各种各样的贷款,而市场经济又让贷款变得非常的容易,就有不少大学生陷入了贷款的陷阱。那么当然这件事情不能算坏,因为一个发达的社会它本质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们那个时候并不是这样的。我在这里做一个比较分析。


第二,现在的孩子的焦虑程度比我们高。原因之一是还没上大学,就已经充满了竞争。你学什么专业,其实某种意义上不是来自于你的爱好,而是来自于未来是不是能找到一份工作,至少对于很多大学生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沿着自己的爱好和学问的走向往前走这件事情,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要有强烈的意愿才会去选的。


而且在大学的时候,他也不能像我们当初一样,大学4年就沉浸于图书馆学习,根本就不要为找工作做事。他的每一个学期参加的每一门考试时,包括考研也好,或者考证书也好,都在为未来到底能找什么工作而思考。工作给他们带来压力,这种压力也导致他们在选择时走向了并非自己愿意的人生道路,其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三,比我们好的是什么?恋爱对于Z世代的人来说,其实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好处是感情问题某种程度上不再是太困扰年轻人的问题,原因很简单,因为选择比较多,机会也比较多。现在网络世界打通了任何的边界,地面找不到可以在线上找,现实找不到到可以在虚拟世界找,所以感情世界和恋爱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在某种意义上。


但是它也带来一定的坏处,就是真正体会到那种纯粹的感情上的美好的东西的机会(相对少了),在我们那个相对封闭的年代,两个人一旦产生了感情以后,终生相随、不离不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状态,现在几乎就找不见了。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个进步,不是一个退步。


那么同时,追求知识不再像我们那个时候。我们当时读的书都是康德、叔本华、尼采,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等,都是这样的书,读小说也必须是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约翰·克里斯多夫》之类。但是我们现在追求知识基本上是以实用为主,我们读的书必须是对我有用的,我学了以后马上就能变得更成功,或者我的个性变得更加的好,或者我的人际关系更加好。


我自己一直在推荐书,我发现我推荐的书好卖的一定是实用的书。任何一本实用性的书,只要上了我的推荐网,基本上销售立刻就到1万以上。任何非实用性的书也就能卖到几百到上千本。但是在我心目中,一些非实用性的书,我的推荐程度其实是大于实用性的书的。或许我们不为情怀而读书,我们为这本书对我们有用而读书,已经变成了大学生或者年轻人的一个首选。


那么同时,日常娱乐变成了一种眼花缭乱的事情,这也带来了一个是世界的丰富性,但是另外一个是人的精力、时间和专注力的分散。因为人的精力、时间和专注力是有限的,在某种意义上是恒定的,就算是你再会利用你的精力、时间和专注力,但是要是你同时关注5件事情的话,你在最重要的那件事情的时间分配,一定是不够的。


比如说刷手机这件事情,你说重要不重要?重要肯定很重要,一保持跟朋友关系,第二保持社交,第三保持你跟世界的对接联络,第四你还能够从朋友圈里和其他地方看到不同的观点,来增加你观点思维的多角度性和多维度性。任何一件事情在网上一定会有两种相反的观点,甚至三种观点出现,因此部分意义上能够培养你的独立思考能力。


现在它又带来一个问题,由于算法的推动,所谓人工智能的介入,往往你所关注的问题和观点到了你身边的时候,他推荐你的所有的东西都是跟你的观点相似的。实际上就变成了施展所说的“茧房理论”,实际上就是另外一种坐井观天,表面上你接收到的全世界所有的信息,但是你收到的信息其实是支持你自己坚持的那个观点的信息,而其他的信息都被你排除在外,长此以往,对所有其他的信息你都会产生排斥心理。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就像你跟另外一个朋友的关系,这个朋友对你一直是百依百顺的,结果突然有一天这个朋友摆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要跟你争论一下,你觉得这个朋友怎么那么讨厌,基本上就是这个概念。


然后回过来讲,由于眼花缭乱的日常娱乐,包括打游戏、看电影等等一系列,使你能够专注于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情的时间就变少了,而且由于干扰非常的厉害,使你基本上不知道我这辈子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


我碰上了一些北大的毕业生,男女都是30岁左右,原则上北大毕业的学生30岁左右,一定是有自己坚定不移的人生事业的追求方向的,而且要才华有才华,要智商有智商,要社会关系有社会关系,要专业有专业,否则你不可能上北大。而他们游荡在这个社会中间,每个月也能挣到两三万块钱,但是就不知道人生方向在哪。


我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我们反正找了一份工作都能拿到2万块钱以上,我们也不容易生活太担忧,但是我们就不知道我们的事业在哪里,你俞老师这种为人生的一件事情去奋斗、拼搏、鞠躬尽瘁,这不是我们的选择。实际上他们不愿意放弃每个礼拜都要跟朋友在一起聚3~5次以及唱3~5次歌,再打5~6次牌,基本就是这样。所以很有意思。


那么还有两个跟我这个世代不一样的,第一个就是追求个人独特成为了年轻人的喜欢,我们当初标榜的是与别人一样,以及在这个方面最好比别人更加优秀,是同一个方向的。而现在年轻人标榜的是跟别人不一样,而且坚决不能跟别人一样。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进步,因为我一直认为个人主义以及在个人主义之上的大家达成协商的社会秩序,是一个社会更加稳定的基础。因为集体主义来自于奉献,当然我们有奉献精神的人很多。个人主义来自于个人权利维护之下的一种生存状态,但是大家都知道,如果这个东西你要我也要,你抢我也抢,社会就乱了,所以大家就一定要有一个互相协商的精神。


比如说大家年轻人大家都喜欢在一起吃饭,我们那个时候大概是两个月吃一顿饭,吃饭之前一定要知道谁请客,如果不知道谁请客,我们是绝对不会去吃饭的,因为吃完饭了没人付钱,这就很麻烦。而且当时去吃饭的人大部分的口袋里是没钱的,所以他就一定要有一个规矩,谁喊吃饭谁就必须付钱。


后来我发现我女儿、我儿子他们出去吃饭的时候随便去,我两个孩子都是Z世代的人,我说吃饭你们怎么弄?他们说我们全是AA制,根本就不要考虑的,一定是AA制,除非是某个重大场合,比如是某个朋友结婚了或者某个朋友办生日,这个肯定是他出钱,否则的话我们一定是AA制,唱歌是AA制,吃饭是AA制,看电影是AA制。


有一次我试图教育我儿子,我说你看爸爸就是从年轻时候请客请出了个新东方,所以你现在要努力请客,结果他努力请了一次被大同学骂了一顿,说你以为你有钱是吧?你有钱关我们什么事?你这样强行非要请客,这不是侮辱我吗?表明我们付不起钱。你看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时代。年轻时候我要请客时说:哥们今天我们AA制,我掏我的1块5毛8,你们每个人掏5毛8,从此以后北大没有一个人会理我的。


另外,家国情怀的内涵变得更加的复杂,大家都知道现在年轻人很有家国情怀,但是家国情怀是以与我们那一代人不同的方式体现出来的。我们那一代人是用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方式,而现在年轻人是以自我贡献的方式来体现家国情怀。


所以很有意思,每个时代不一样。那么回过来说到底是好还是坏,我一直认为Z世代的这种行为是好的,理由也非常简单,有一句话叫做“没有经历诱惑的单纯是假单纯”,不管什么诱惑,金钱上的诱惑也好,感情上的诱惑也好,还有其他诱惑也好。“没有经历复杂的回归是假回归。”“只有走遍世界,你才能说我就想待在家里。”你连北京城都没出过,连家里都没出过,连你那个小镇都没有出过,你说我这辈子就想待在家里,我对世界不感兴趣,你没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你并不知道当你走向世界的时候,在你人生中会发生了什么,你的选择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真和尚不多,弘一法师是一个。为什么弘一法师是真和尚?因为弘一法师是经历了人世繁华的极致以后,遁入空门。而不少和尚遁入空门一生,依然内心充满了红尘滚滚。所以没有谈过恋爱你说不想谈恋爱,没有经过奢侈的生活,你说我要过清贫的生活,这是假的。


我们从一个单纯的社会走向了复杂的社会,充满了诱惑的社会,全球通的社会。在这个过程中间给了年轻人无数的机会,当然也有了无数的坑和无数的限制。但整体来说,任何一个社会想要发展,想要兴旺,这是一个必然呈现的状态。


呈现的过程中间,是由混乱走向秩序,由纷乱走向规矩。也就是说,在新的社会形态面前,我们又重建了一个新的社会规范,而这个新的社会规范足够来概括或者说包括现在社会世界的变迁中所发生的事情,并且所有这些事情包括进去以后,依然可以给年轻人一个更好的奋斗场所,这才是真正我们想要的。


如果让现在社会回归到我们当初的一个状态,尽管现在网上有一些言论说那个时候更加的单纯、淳朴,是的,但是你让我这样的人回去我是不愿意的,我愿意回到北大疯狂的读书状态,但是其实没有必要回到那个时代,我现在不是依然在疯狂地读书吗?我愿意回到北大同学之间互相关爱的状态,但我现在不是依然也在同学之间、朋友之间互相关爱吗?


并不意味着现在Z世代年轻人面对的这样一个社会,是不能去吸取我们那个时代的那些优点和优势的,而我们那个时代,这个时代所具备的特点是我们那个时代没有的,如果把这个时代具备的特点放到我们那个时代去,一定会出现更多的混乱。原因是因为那个时代并没有准备好,这些事情出现怎样去面对。


所以实际上这个区别,我把它叫做乌托邦社会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区别,我们那个时代其实有一点点乌托邦社会色彩的,但是现在年轻人每天经历的是变化无常的、没有确定性的社会,而这恰恰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那么我把我们那个时候叫做贫困的简单,现在叫做富裕的复杂。另外我们并不能说整个中国社会已经富裕了,或者不能说我们每个人都已经衣食无忧,但是整体来说,现在社会整体上财富的平均值比我们那个时候高,它一定会带来年轻人不管从心理上还是从社会上的这种复杂性。


另外一个,我把它叫做懵懂未开和必经之路的区别。我们那个时候从情感上,到为社会复杂的准备上,以及对经济、市场,我们完全是懵懂未开的,但是现在的年轻人从出生到成长,他就是在一个复杂的必经之路上。


当他开始懂得听父母讲话的时候,父母讲话的主要内容之一一定就是工作,一定就是有没有钱,要不要买房子,今天吃什么好,穿什么衣服会不会丢面子,在耳濡目染下,他要是不把社会的这种现象变成日常思考,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人的思维来自于我们对于现实的观察,现实的观察就是这种状态,所以他的思维必须这样走。


但是整体来说,我依然认为,这就是一个社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我们很难说今天中国社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但是一定是在走向这条路的路上。因为只要你开放,只要你允许人们自由活动,经济上的自由交流,它就必然会走上这条路径。我们年轻一代要做的,实际上是在这个路径中间,我们如何逐渐地建设最好的规矩规范和互相的连接。


所以我来分析一下,Z世代的大学生们其实面临的是比我们当时好得多的环境,表面上的复杂,实际上的优点。


第一是环境的国际化,而且国际化其实带来的挑战也挺大的。因为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要在国内能够取得很好的成就,有不少人还希望在国际舞台上取得好的成就,对你的学问、语言水平、国际化程度、学科水平等等,也带来了挑战。甚至你的为人处事都要有所改革,你才能迎合国际化,你不能要求所有国际上的人都来迎合我们,必定是互相融合的过程。但是它带来的好处太大了,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省,也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是全世界都可以作为你思考的一个底色。


第二个就是叫社会多元化。社会多元化不光是指工作的多元化,还是生活方式的多元化,互相连接之间的关系的多元化,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多元化。大家都在讲中国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街道、居委会,但是其实远远不止,你微信里的群就是一个社会结构,你参加的任何一个学习小组都是一个社会结构,而且横向、纵向都是的。


比如说我常常会在得到和喜马拉雅上听书,我是他们的会员,其实又是另外一个社会结构。我在很多年轻创业者的群里,是作为导师身份进入的,但是他们年轻人的一言一行就变成了我的社会结构的一部分。所以社会多元化就是上下纵横的一种交替,跟我们当时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在成长过程中,18岁以前农村的一个村就是我的社会结构,到了北大,学生和老师是我的社会结构,后来到了北大老师,北大的老师群体是我的社会结构,后来做了新东方,新东方的人是我的社会结构。但是现在远远不只是这样。


但是社会多元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规矩少。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是冷漠的,另外一方面是少麻烦的。举个简单例子,原来古代的时候或者不太流动的时候,你住在村上,生活表面是简单的,但实际上是无比枯燥无聊的,而且充满了上下辈分。


但是现在邻居都不一定认识,上下楼甚至一个楼层之间都不认识。这次上海封城以后,开始组建楼层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互相帮助的组织,这个楼层比如说12户人家原来完全是不认识的,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互相帮助,比如自家里完全没有吃的了,另外一家还有的话至少送点下去。


但是整体来说人与人之间互不干扰,互不认识,不受社会阶层的影响,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受亲戚朋友的影响,这件事情无论如何是件好事。因为它规矩少了,你要遵循的传统少了,你不愿意做的事也得去做的可能性少了。


第三个叫做科技现代化,当然我们这一代人也享受到了,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科技是他们的第六感官,是他们的第三只手,在某种意义上,而对于我们来说,科技只是一种工具。所以,科技现代化就意味着年轻人跑在了所有变化的最前沿。


对于我来说,换一台电脑或换一个手机都是无比痛苦的事情,我口袋里的华为手机已经用了5年了,一直没换,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它已经满足了我的最基本的手机需求。我的电脑也是坚持不换,忠诚度可嘉。现在年轻人不是这样,比如说我的孩子,每出一个新款就想换,我说你的手机不是刚刚换了,他说那不行,新款中有什么功能老式就没有,但是现在朋友们都在用那个功能,我不用那个功能就没法跟他们进行交流,就没有了话语权,不行。你看这完全不一样。


科技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变化快,年轻人适应变化的能力就一定是强的。


第四个叫做工作灵活化,现在我相信很少有年轻人会说我这个工作是从一而终,就算你创业,现在年轻人干公司,干完了就想卖掉的年轻人比我们当初要多出至少几倍。我们当初创业想的就是,干这件事情就是干一辈子,你看我到现在为止还干新东方。


但是现在小年轻他不是这样,每10个干公司的人有7个人想着我把公司干好以后,我卖掉,完了以后就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才是他们想要的。公司这件事情只是他们走向想要生活的一个工具,只要创业成功想要的生活就来了。所以你没发现比我们年轻20岁的做企业成功的人比我们退休得要早吗?


昨天我刚好跟一大帮企业家在一起吃晚饭,我算最年轻的之一,60岁,年纪大的70多了,依然在侃侃而谈我怎么把企业继续做下去。我说我们这一座人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但是现在年轻人不是,现在年轻人别说创业了,就是自己干自己的事情的,是不是每天一边想着干这件事情,一边在想我这辈子到底该干什么。


当然,首先是我想说的是,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尤其年轻人,一辈子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并且愿意像我们这样鞠躬尽瘁愿意干下去的事业,这是绝对幸运的一件事情。我不反对年轻人一年换一个工作,但是我反对年轻人一年换一个工作,最后换了40年,还在换工作。工作机会多是好事,但是在这么多的机会中找出符合你的兴趣特长的工作,并且坚持下去,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


最后一个是竞争白热化,压力大。你看上的东西别人也会看得上,你有自由去追求的那个东西,别人也有自由去追求。


所以,五个化,带来的是五个相对应的东西,环境国际化、社会多元化、科技现代化、工作灵活化、竞争白热化。

那么到最后呢,毫无疑问,现在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候压力要大很多,就是因为所有一切都在变化不停,所有一切都是在你争我夺之中,但是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也有很多的优势,我也总结一下,比如说视野开阔,就全世界都在自己的眼中。第二,独立性强,没有一个人愿意为别人而生活,都愿意为自己而生活。


当然了年轻人的成长的标志一定是在自己独立而生活的同时也愿意惠及别人,这件事情变得很重要;学习能力好,学习能力强;还有交往简单,我刚才说过了,就社会关系不那么复杂;传统负担轻,因为大部分人只有父母,而父母还不一定要你自己养,除了农村的比较贫困的父母以外。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有自己的退休工资、退休金和自己的工作的,不需要你,你只要关注自己;为情所困少,感情上变得相对比我们这一代人要轻松,但是也带来了一个后果,就是传统负担轻、为情所困少的背后是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不愿意组建家庭,而家庭又是社会的最基本的最稳定的细胞,最后弄得国家现在也很着急,是吧?就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态是愿意多生孩子的心态,因为从小就在大家庭中长大,一个大家庭所带来的欢乐,对我们这一代人有着刻苦铭心的影响,但是年轻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了,所以对于这种家庭所带来的这种麻烦有着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从这可以看出来决断能力很强,就年轻人他寻找自己的生活决战能力非常强,我不想生孩子就不生,不想结婚就不结,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是吧?是好的,也是坏的。但是整体来说我觉得是好的,因为年轻人或者说是社会中一代又一代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原则上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那么,对于Z世代也有一些陷阱,我觉得其中最大的一个陷阱是欲望陷阱,这个欲望陷阱包括了对于财富的欲望陷阱,包括了对于至少暂时还不可及的所谓的一份最满意的工作的这样的愿望,还有等等其他的,就是社会表面的浮华所带来的给年轻人的心理上的这种冲击。


其实这里面我只要有一个建议,因为我在网上看到太多的大学生,因为借钱,最后陷入了无比痛苦之中,所以我其实只有一个建议,就是不能说你不能借钱,因为我在大学里也向别人借过钱,但是借钱一定要借到你能还得起,并且对你压力并不那么大的地步,否则的话宁可稍微简朴一点的生活,也不要让自己背上经济的负担,请记住了经济的负担是不可赖账的,世界上没有人借给你钱了,尤其是那些借贷机构,他不千方百计把钱收回去是不可能的。


另外就是说由于我刚才讲的种种原因,我觉得现在的大学生们要尽可能克服浮躁情绪,部分意义上借鉴我们那一代人的学习态度,因为请记住了,学习永远不会辜负你,这个世界上要多做一些永远不会辜负你的事情,你得到的知识不会辜负你,你学会的判断力不会辜负你,你得到的最好的友情,有的时候可能会辜负你,在大部分情况下也不会辜负你。也不要去做无用功的事情,我觉得真的是很重要。因为青春的时间是有限的,就像我说的精力、时间、专注力是有限的,你必须用在你最厉害的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年轻人现在压力很大,我的建议就是尽可能克服竞争所带来的压力,否则就是干脆疏忽掉竞争这件事情,而去做你自己认为感兴趣,并且未来有可能变成你的事业的事情。我读过一本书就是说在一个野外的咖啡馆里所发生的一段对话,就是有个家伙人生变得非常迷茫,天天忙着赚钱,结果后来压力大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开着汽车就跑到了荒漠中间,在荒漠中他去咖啡馆喝咖啡吃饭,结果发现上面有三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等,你要回答这些问题才行,结果就开始思考我们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上。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你拼命仅仅是为了钱吗?短暂的是可以的,我确实活不下去了,我要买馒头,我要买包子,我要每个月要拿到工资我才能活下去,可以。但是如果你一辈子这样肯定是不可以的,尤其当你的基本生存条件解决好了以后,下面那个问题就变得尤其的重要:我为什么活着?你不一定要去找人生的意义,也不一定要大而无当地去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没有必要像张载那样,但是你要弄清楚的是我做的事情真的是我心甘情愿去做的,这个最重要。


其次第二个问题是你心甘情愿做的事情,能不能让你依靠他谋生谋下去,不能谋生的话,应该怎么样和谋生和解。当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了以后,第三个问题是,是不是这件事情对别人和社会还有点用?


好,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我觉得人生就完满了。我现在在所有过去几十年的宏图大志以后,我现在问自己的问题就是,一,我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坚决不做,比如说我读书是自己喜欢的,我读书不是为了别人读我是自己喜欢的。但读书以后我觉得这本书好,我顺便推荐一下,还能赚几块钱的佣金,我觉得我很开心,跟谋生又连在一起了,是吧?


我写东西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我是自己喜欢的,我肯定不是为别人写。我现在每个礼拜都写周记,“老俞闲话”那些周记,大家读了以后都觉得我挺真诚的,真诚就是因为我为自己写的,说出来的话都是我想说的话,这件事情肯定是真的。我想旅游肯定是为自己,但旅游的时候我拍个视频,或者说是介绍一下当地的文化,让大家对这个地方有点兴趣,我觉得也是有用的事情。


剩下别的所谓的宏图大志跟我没半毛钱关系,这是最简单的道理,而且年轻人也是一样的,这件事情醒悟得越早越好,往往我认为Z世代的年轻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思考是没有任何障碍的,我们这一代人是有障碍的,你们是没有的。


好,所以对大学生的建议就几点,就是一,把大学生活过得简单一点,没那么复杂,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活的复杂度可以说是我们当初的好几倍,因为他应对的事情太多,把该学习的东西学得到位一点,不要浮光掠影,也不要光为了实用而学习,那么把该建立的友情要建立起来。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未来你的事业和个人的发展是依赖于跟其他人的友情,尤其是大学朋友的友情。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走向未来的路,尽可能早得想得清楚一点,不要像我举的刚才北大的我几个小年轻朋友的例子,活得很开心,但是真的去问他们一辈子事业的时候,其实我问他们一辈子事业的时候,并不是要求他们给我一个宏大的事业的感觉,我就想问他们你一辈子如果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到底想做哪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居然回答不出来,我觉得这是个问题。哪怕他说我就想旅游,我就想美食,我天天美食直播,我开心,就像陈晓卿一样,最后做了《舌尖上的中国》,也挺好的。那也是事业,我说的事业不是那种宏大型的东西,所以把未来的路想得清楚点,越早进入,人生越丰满。


但是,不管是什么时代,一些本质性的东西必然不会变。比如说我说了一句话叫成为一个值得被信任的人,并且做一个对别人有帮助的人,这两个只要是在人类社会就永远不会变。值得被信任的人背后就有好多东西了,你是不是一个人品好的人,你是不是一个诚恳的人,是不是一个坦诚的人,是不是一个大方的人,是不是一个被朋友欢迎的人等等。


作为一个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就意味着你所做的事情和你这个人本身在自足的情况之下,自我满足自我欣赏的前提之下,你是不是在损害别人,这是最低标准,再往上走一点就是,是不是同时对别人有用,是吧?再往上升一点就是是不是对社会有用,这是一个简单的路径,两条路,就像我对新东方说的八个字,叫做修炼自己,造福社会,或者说成就社会。


所以这就是我对年轻一代的孩子们讲的东西,我来分析一下我这一代人和年轻一代人的区别,今天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举报/反馈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8.4万获赞 2.1万粉丝
新东方,旨在提供有文化价值的教育、生活、文旅服务。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