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彭钰滢 上海报道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白居易笔下的寒食清明祭扫之风,自古以来已经成为国人熟悉的清明印象。

  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清明祭扫之景已发生了变化, “云祭扫”增多。

  民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第二天(4月4日),各地祭扫活动平稳有序:全国各地开通网络祭扫平台1543个,共接待网络祭扫群众604万人次。而在清明假期首日,全国统计的网络祭扫平台共有2304个,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比增长了275.7%。

  这意味着,人们对“云祭扫”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各地“云祭扫”增长较快,但滋生的一些乱象亟待解决。

  部分地区暂停现场祭扫,“云祭扫”更安全

  受疫情反复的影响,上海、深圳、青岛等多地在清明节前发布相关倡议与通知,暂停部分地区的现场祭扫活动,倡导更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方式。

  根据民政部的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机构要坚决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精准防控要求,在当地疫情防控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抓紧制定与当地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祭扫服务政策措施;贯彻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创新祭扫服务载体,大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

  3月28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通知称,为配合做好核酸筛查和区域管控工作,保障广大市民健康安全,自3月28日起至4月5日24:00,本市各公墓暂停接待市民现场祭扫。

  为了满足部分市民的祭扫需求,上海民政局表示,各公墓将继续提供网络祭扫、代客祭扫、集体祭扫等服务。对于部分有落葬需求的市民,自即日起至4月5日24:00,非封控管理区的公墓将按照正常业务流程与客户商定后,继续提供预约落葬服务。落葬严格控制参加人数,每户不超过10人,入园市民除出示健康码、行程码外,还需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市民王女士(根据受访人要求,下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一家人就为已故的祖父母在“上海福寿园”公众号上预约了4月5号的代扫服务。他们选择了价位260元的“暖阳”套餐,套餐中包含擦拭墓碑、点香烛、献鲜花、整碑拍摄这四项服务。

  “在整个服务中,工作人员会先整理现场,再擦碑、点香烛、鲜花,最后鞠躬礼毕。”王女士表示,在上海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云祭扫”非常方便,他们一家人都觉得很合适。

  浙江等地也随后发布清明出行祭扫要求。

  3月29日,浙江省在当日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倡导线下预约限流、线上网络祭扫相结合的文明祭扫方式。大力倡导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鼓励采用线上祭扫、云祭扫等方式。

  线下扫墓活动带来的人员聚集和流动问题,势必提高疫情传播的风险。从传统到时新,从线上到线下,人们在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逐渐习惯了“云”中生活。“云祭扫”也愈发受到各地政府的推广。

  多地推广“云祭扫”,英烈纪念同步进行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调查,各地“云祭扫”方式主要分为网络祭扫、代客祭扫、集体祭扫等类别。记者发现,网络祭扫主要基于公众号、融媒体客户端等平台。

  深圳发布暂停线下祭扫活动后,便鼓励市民通过“i深圳”、“粤省事”上的“云祭扫”模块进行网络祭扫,采用网上献花、线上寄语、云上代祭、撰文追忆等方式追思故人。

  例如,在“粤省事”小程序中,市民可在首页搜索框中输入“云祭扫”等关键词,再点击“云祭扫服务”,其中有“在线祭扫”和“代理祭扫”两种服务。“在线祭扫”服务中,市民即可通过在线发送寄语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也可创建先人纪念空间,用献花、寄语等方式缅怀先人。

  如若选择“代理祭扫”,则需要提供殡葬服务机构、预约时间、代理祭扫服务套餐等信息,委托殡葬服务机构代理祭扫。代客祭扫服务是有偿的,但价格适中,部分墓园还会举行一次集体祭扫活动。

  另外,广州市民政局继续推出“信邮哀思”服务,为市民提供1500个免费名额。在“微邮筒”公众号中,市民可在线写信或制作明信片,广州邮政将会统一打印制作并寄送给先人所在地。

  线上烧纸、线上送花、遥寄书信等等“云祭扫”的活动,成为了无数因疫情管控无法亲身前往的祭奠者弥补遗憾的方式,同样也使得无数英烈能够被人们记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全国多地已经为不能到现场祭扫的烈士亲属提供在线祭扫和代祭扫服务。

  江西丰城和广西龙州合作,为牺牲安葬在广西龙州烈士陵园的丰城籍烈士搭建线上烈士陵园骨灰堂,让家属能够实时表达思念之情。

  此外,游客也可进行在线祭扫。如在“粤省事”的小程序中,用户可搜索“英烈祭扫”,在祭扫的页面有许多当地英烈的姓名,并通过送鲜花、留言、了解英烈生平、分享等方式进行缅怀。

  据悉,截至4月3日28时,已有60.5万余人在粤省事中祭扫英烈。

  “云祭扫”乱象亟待解决

  事实上,“云祭扫”并非近年首创。但随着局部地区疫情的波动,这种方式也逐渐得到接纳和普及。

  然而,这一互联网场景,却被有些人盯上,灰色服务花样百出,行业乱象丛生。

  21世纪经济报记者在某品牌手机应用商店中搜索“云祭扫”,出现了大约20个相关的应用APP,有在线祭祖、创建墓碑、创建纪念馆、AR点蜡烛等类型。某些APP祭拜的“贡品”则需要高额充值,甚至还推出打榜功能。

  一些二手电商平台也推出了代客祭扫的服务。据悉,在某二手电商平台,清明代客祭扫的套餐价格在200元至1000元不等,且随之包含的代磕头、代大哭等等服务也引发了人们对这类服务的反思。

  4月2日,为规范网络祭扫秩序,防范借网络祭扫传播封建迷信信息、随意“立碑”侵犯他人权益、恶意敛财损害群众利益等乱象,国家网信办相关部门下发通知,部署开展清明期间网络祭扫规范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网站平台不得发布传播歪曲历史、诋毁英烈等违法违规信息;不得随意创建网上烈士纪念馆、无证明文件随意“封”烈士;不得传播低俗庸俗、封建迷信等违法不良信息;不得以巧设名目收取高额服务费、售卖豪宅文玩等导向不良纪念品、提供私人订制豪华服务等方式借机敛财;要严防活人被祭拜,随意立网碑建网墓等情况。同时,网站平台要及时处理网民投诉举报,回应网民关切;要依法依规从快处置违法违规信息和账号,并及时发布公告。

  “云祭扫”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纪念方式的取代,更不能被商业利用而失去缅怀先人的初衷。

  来自浙江的何先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达了担忧,“所谓‘祭扫’,至少要有一个‘扫’的过程,需要‘扫除坟前的杂草’。”

  “我担心‘云祭扫’可能会因效率化而变成‘今天你打卡了吗’、‘一键完成云祭扫’这样的表面行为。”何先生认为。

  不可否认的是,踏青、放纸鸢、吃青团、扫墓等清明传统习俗将会持续传承。而在“云祭扫”的方式下,人们不再为山海所隔,亦不被疫情所阻。

举报/反馈

新浪财经

4304万获赞 331.7万粉丝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的全球财经内容服务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