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电影摄影应用美学 作者:林韬
更多影视后期干货知识 请 私信回复 “学习” 获得

握视频剪辑的节奏是影视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比如常见的影视剪辑作品,好节奏的视频能够引人入胜,看完还行继续追下一集;没有节奏的影片会让人觉得视频很拖沓,没有兴趣继续看下去。

今天从拍摄和剪辑两个层面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如何有效的控制画面的节奏、故事线的起伏。

1.运动与节奏

在研究拍摄运动的对象时,要非常留意运动的物体与画面边框之间的关系。

如果摄影机跟随着运动的物体一起移动,而导致运动的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几乎没有改变,那么这个运动的方式是不会产生明显的视觉节奏的。只有与画面的边框有了明显的相对运动,才能产生节奏点、产生节奏的变化。在这样的运动中,还有主导运动与附属运动的区别。比如一只奔跑的马,整个身体的运动是主导运动,快速摆动的四肢就是附属的运动。

有4种方式的运动能够产生最基本的节奏点,我们要尤其注意。

①进入画面和移出画面;

②在另一个物体前面或后面运动;

③开始运动或终止运动;

④改变运动的方向。

任何摄影机的运动都会体现到画面上来。如果一个向右的摇镜头,被拍摄物体在画面上就会向左移动。这就意味着,摄影机的运动导致了在画面中被拍摄物体的运动。如果摄影机的运动导致了被摄物体在画面中的入画与出画、停顿或启动,以及改变运动的方向,那么这个摄影机的运动就产生了节奏。

2.剪辑与节奏

剪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控制小到特定的时间段落内,大到整部影片的节奏。剪辑师每一次的剪接,也会产生一个节奏点。

剪辑的节奏也是包括了布鲁斯所提出的三大基本要素:转换单元、重复和节拍。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视觉对比越强烈,这个节奏点就越强。能产生对比的视觉要素有很多,包括色彩、调子、结构等多方面的内容。以哪一种视觉要素作为影像节奏的主导,需要导演和摄影师根据实际创作的情况而定。

在剪辑的节奏中,任何系列镜头的连接都包含了对比、加速(加快节奏)、减速(减慢节奏)的内容。数量较多的短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创造较快的视觉节奏;而在同一时间内只切换较少的镜头则会导致节奏慢下来。

当然控制节奏的手段是多样的,比如在剪辑两个人对话的场景时,在关系镜头后面会插入特写镜头,随着对话的进行,特写镜头会重复地出现。总的来说,同样的镜头重复得越多,在视觉上的强度和张力就越削弱。

另外,在节奏中我们也要考虑规律和不规律的因素。规律的节拍是可预知的,因而有使整个节奏趋向平稳的倾向。不规律的节拍总体来说有强化节奏的对比、产生动感与张力的作用。

观众在观看快节奏的剪辑时,比观看慢节奏的剪辑能更明显地感觉到节拍的存在。如果节奏过慢,观众会因为感受不到节拍的存在而觉得很乏味。剪辑是我们操控故事结构的最后机会,因为在这之前演员的表演以及拍摄的画面控制都已经完成。为了在剪辑的时候可以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摄影师在拍摄的时候,要考虑到拍摄的镜头在最后剪辑的流程中将会起的作用。

3.连续拍摄与分段落拍摄

一个动作、一场戏或一组场景的戏都可以称为一个“事件”。这种事件可以是很简单的(比如接电话的一个动作),也可以是复杂的(比如一段逃亡的旅程)。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分解成一定数量的“单元”。

比如“接听电话”这个动作的事件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单元:

①电话铃响;

②角色目光转向电话机;

③手伸向电话机;

④手抓住听筒;

⑤拿起听筒;

⑥将听筒放到耳朵上。

在表现这6个单元的内容时,可以有两种拍摄的方法:

A、连续拍摄的方法;

B、分段落拍摄的方法。

连续拍摄就是我们说的一镜到底就是使用摄影机跟随着拍摄对象的表演从头到尾地拍摄下来。摄影机可以是静止的也可以是运动的,可以把任何想拍的拍摄下来。如果使用这样的连续拍摄的镜头,剪辑在表现这个事件中就无关紧要了

那么,所有的视觉节奏的控制就必须在拍摄的过程中进行了。

分段落的拍摄就是我们是说的分镜,是指每一个单元都使用一个或数个镜头拍摄。这样在表达一个事件上的镜头就是丰富多样的,包括了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多样化的景别类型,也包括了关系镜头、细分镜头、插入镜头等多种镜头类型。当然这也包括了多样的拍摄角度。

视觉方式越多样化,它们组合在一起时产生的视觉对比就越大,造就强烈的视觉张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视觉样式比较单一,最终达到的视觉力度也就较弱。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创作都需要很强的视觉对比,要根据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意图而定。有经验的剪辑师会选择最适合故事内涵的镜头进行剪辑。

连续拍摄和分段拍摄是相对立的不同拍摄手法,不过综合起来使用,往往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因为这两种拍摄的方法在不同的方面都有自己不同的优势。

第一,在视觉强调方面,分段拍摄的镜头以连贯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会有很多视觉强调的点,因为每一个镜头都有它要强调的内容;相反,连续拍摄的连贯镜头,会把强调的中心放在一点或少数几个重要的位置上。

第二,对比的控制方面,在连续拍摄的镜头中,要改变画面的视觉样式,会受到不少限制,在连续拍摄的过程中摄影机是不可以停下来的;而分段拍摄就使得控制画面的视觉样式变得轻松起来了,这也意味着控制画面的对比也比较容易,在分别拍摄的每一个镜头中,都可以重新安排画面的结构,这意味着导演可以创造更多种的视觉样式在一个事件的表现中,在后期制作中,剪辑师也可以更自由地强化或弱化视觉的对比关系。

第三,分段拍摄在后期的剪辑中可以自由地安排镜头间的顺序,可以丰富多样化的叙事方式;而连续拍摄的单一镜头则更加强化了空间上的连续性和时间上的顺序性。

第四,分段拍摄和连续拍摄都是整部影片中多样化视觉表现的组成部分。在长达90分钟甚至更长的影片中,分段拍摄和连续拍摄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会防止影片在视觉上逐渐变得乏味,更加吸引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我们最终所需要的是可以交给剪辑师的不同类型的镜头,这些镜头可以流畅地剪辑在一起而不产生问题,提供的这些镜头还要能给剪辑师一定的创造空间和一定的调整余地。在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确认在连贯性上没有问题,不存在剪辑师无法填补的空当。当然还要制片人高兴,不要拍摄大量的实际需要之外的镜头。

4.节拍的快慢

节奏中很重要的是轻重强弱的对比关系,这种关系既可以出现在一个镜头中,也可以出现在镜头与镜头之间或是场景与场景之间。

节奏的节拍可快可慢,运动的物体可以产生节拍,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有节拍,在剪辑中镜头的切换当然能产生节拍。如同单个画面中的抽象结构可以控制画面整个的情绪一样,节拍的快慢也可以体现多种多样的情绪。

有的时候

较快的节拍可以传达出愉快、兴奋、喜悦的情绪;

而较慢的节拍可以强化平静、忧郁、悲伤的情绪。

画面中的演员是体现节奏的重要元素,所以我们可以为不同的角色设计不同快慢的节拍,这个都与每个角色的性格、思想,以及在这个场景中的情绪有关联。我们要考虑对于每个角色来说,什么样的节奏是最符合其性格的。

在后期的剪辑中,剪辑师还会对节奏快慢再进行一次调整,可以加快或减慢某个场景的节奏。在一个动作或事件中,节拍的快慢也不是固定的,可以在过程中加快或减慢。节奏的节拍逐渐加快则强化了画面的运动感和视觉的能量,而节奏的节拍逐渐减慢则会舒缓画面原有的张力。

5.故事的节奏

不同的故事会有着不同的节奏。我们可以通过画一条曲线来表示整个影片的节奏。

有的故事有着几个很明显的大的起伏,每个起伏都有自己明确的高峰和谷底,这是比较经典的故事节奏,比如电影《教父》。有的快节奏影片的节奏曲线是一连串的短小起伏,这样的节奏多出现在喜剧片中。当然故事节奏也可以是比较慢的,有着起伏不强烈的曲线,这种曲线代表的是那种慢节奏、矛盾冲突不强烈的影片。

故事的节奏是整部影片的总节奏,它的韵律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整体基调。因此,摄影师在拍摄每一个镜头时,都需要考虑影片与故事节奏之间的关系。

举报/反馈

弘成木子老师

541获赞 255粉丝
影视后期栏包剪辑特效合成干货分享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