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申庄前南起古吴路,北接小莲河桥,长113.6米,宽2.8米。
历史上巷内有休休庵,故名休休庵前;到了清乾隆年间,申氏义庄迁入巷中,更名为申庄前。
申时行(1535年-1614年),苏州人 ,明代大臣,官居宰相之高位。
申时行大魁天下之前,申家就是苏州城里的普通人家;之后,催生了一部弹词《玉蜻蜓》。剧情影射了申家的隐私,当朝宰相乃是僧人之子,是其父和尼姑的私生儿。这故事渲染了人性铿锵的一面,皇帝听了都会拍案叫绝的。
《玉蜻蜓》即便是史实也是无法考证的事情。犹如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阴暗的一面,旁人能揣度却极难印证。倒是成全评弹界有了一部传承了几百年,到今仍为教科书级别的经典之作。而同样在苏州城里存世了几百年的申家规模宏大的房产,有的在破败中但有望将来得到修缮,有的颓败了,有的仅剩风影了。申庄前巷内的申家家庙(义庄)就属于仅剩的风影。
申家家庙(义庄)旧址在申庄前巷北口。目前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这儿是申家的祠堂,这种说法是有商榷之处的,旧时马医科申文定公祠才是申家祠堂。再说家庙和祠堂是有所区别的。家庙是为祖先立的庙,是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地方;祠堂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地方,是宗族的象征。而一般人家的祠堂含括了家庙的内容。只有有爵位的贵族才有资格建家庙。
申家在这儿建家庙也符合申时行当时的身份,这儿原来是座古刹,是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的休休庵(又名圆觉寺、普光王禅院),历代都有重修,明万历年间申时行重修后征为家庙。
清乾隆年间,申家又把地处城隆庙附近的申氏义庄(大风受损)迁入了休休庵。
申氏义庄由申时行、申用懋父子俩创办,最初置田一千一百余亩,随后有所壮大。
申家在明朝为苏州城里显赫大家,到了清朝申家在仕途上甚少有建树,但是仍为苏州城里的四大家族之一,其中义庄是维系申家家族运转的重要经济基础。
当年申庄前的休休庵既是申家的家庙又是申家的义庄。在申氏家族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巷子内的一道主要风景。就逢年过节,申家祭祀先祖的仪仗、仪式,就能把整个巷子给热闹了。
而至今的申庄前是苏州老城区的一条寻常小巷子,历史上的休休庵早已不存,上世纪六十年代休休庵还剩有“将军门”和多块记年、记事的碑刻,也在特殊的年代里被特殊的方式破坏殆尽了。当年休休庵宏伟的规制也难以考证了,能给人留下想象空间的旧物,只有巷子北口掩埋在地里仅露出桥栏的 圆觉寺桥了,它曾是休休庵中旧物,由此能模糊地勾勒出当年休休庵大略的占地面积。
今日走进已散为居民,昔日休休庵旧址;看过去大人家的风影,犹如看人生潮起潮落。由此感慨之际,假设,倘若正遇邻里间为丁点利益穷吵相骂时,你也让他们跟你一起共同感慨一下,为了这点破事伤了和气真的是对人生的大不敬。相骂的二方定然会一致怒斥你,滚开,哪儿跑来的十三点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