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解读规划内容。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王益光介绍,为推动国家和省关于交通运输重大战略落实,加快构建武汉市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审议,《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正式印发实施。


《规划》提出两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其中:到2025年近期目标任务为“两通道、五枢纽、五体系”,促进两条综合运输大通道(中部陆海大通道、航空运输大通道)内畅外联,推进五大综合交通枢纽(铁路客货运双枢纽、全国公路路网重要枢纽、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际航空客货运门户双枢纽、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一体融合,推动五大市域交通运输体系(公众出行、城市配送、绿色交通、数字交通、交通治理)便利高效。


到2035年远景目标任务为“一城、两圈”,即基本建成联贯长江经济带、联接“一带一路”、联通世界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融入“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有力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武汉建设。

从三个维度看武汉

《规划》注重交通网络化、一体化、生态化发展


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规划分院院长王军丽介绍了《武汉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布局思路,从全国、区域、市域三个层面进行了阐述。


王军丽介绍,站在全国看武汉,更加注重网络化发展。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背景下,《规划》积极关注武汉与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成渝四个重要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武汉是京津冀至粤港澳、长三角至成渝两条主轴的交汇点,因此《规划》中谋划了“超米字型”高铁网,南北方向形成京广、京九双通道,东西方向形成沪蓉、沪渝双通道,对角方向形成福银、胶桂通道,有效连接全国重点城市群;延长武咸城际至南昌,规划研究武汉至安庆高铁,加密长江经济带内部交通联系。


站在区域看武汉,更加注重一体化发展。水路方面,持续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深化港口资源整合,促进港口布局优化和功能协同发展,拓展武汉港口集装箱“水上穿巴”至城市圈,打造以阳逻港为核心的中部地区枢纽港。公路方面,强化城市圈城市高速公路直联直通,建设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和武汉至周边城市射线,建设武汉至大悟、阳新、天门、松滋等高速项目,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支撑引领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


站在武汉看武汉,更加注重生态化发展。在“人享其行”方面,完善多样化的出行服务,加快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打造“轨道上的武汉”,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常规公交、慢行交通等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出行品质和绿色出行比例。在“物优其流”方面,持续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持续健全城乡配送体系、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增强系统安全性和城市韧性。

到2025年

武汉要开通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数达80条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王益光介绍,“两通道”包括做强多向拓展、内畅外联的中部陆海大通道,构建链接全球、覆盖广泛的航空客货运输大通道,加快形成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打造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


建设内畅外联中部陆海大通道,到2025年,形成“四向十通道”陆海国际通道网络,集装箱铁水联运能力达到210万标箱;构建链接全球航空运输大通道,到2025年,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数达80条。

到2025年

武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王益光介绍,“五体系”是要健全便民利民市域交通运输体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推动运输服务便利化、多元化、品质化发展,逐步实现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健全高品质公众出行体系。至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分担率超过62%。


健全高效率城市配送体系。至2025年,社会物流总额达到5.5万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健全高效能绿色交通体系。至2025年,中心城区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应急车辆除外)100%,交通运输碳排放强度下降率5%。


健全高层次数字交通体系。至2025年,形成累计500公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重点领域北斗系统应用率达99%。 


健全高水平交通治理体系。至2025年,较大以上等级道路运输行车事故万车死亡人数下降率20%。

到2025年

武汉至周边城市直联直通直达,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100%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王益光介绍,“五枢纽”是指打造一体融合综合交通大枢纽,推进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提升和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这包括实施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武汉段)、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合肥段(武汉段)、武汉枢纽直通线(武汉段)等11个项目。至2025年,形成“一环八向”铁路货运网和以武汉为中心的“超米字型”高铁网,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000公里,建成铁路客货运双枢纽。


实施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和武汉至大悟、阳新、天门、松滋等高速公路项目,实施G107、G347、S101等国省干线公路项目,谋划形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城市圈的“七环三十射”高快速路网络,实现武汉至周边城市直联直通直达。至202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168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1000公里,建成全国公路路网重要枢纽。


实施武汉港阳逻港区铁水联运二期以及武汉港(向阳、粤汉、中华路、集家嘴等码头)8个项目。至202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500万标箱,打造以阳逻港为核心的中部地区枢纽港。


实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T2航站楼改造、湖北区域管制中心工程、保税物流中心(B型)、第三跑道及配套设施工程11个项目。至2025年,天河机场航空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航空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加快形成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实施顺丰智慧供应链科技创新产业园、武汉邮区中心局等6个项目。至2025年,邮件快件业务量达到27亿件,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100%,武汉国际邮政快递枢纽开放功能进一步增强。

武汉三大火车站

共规划有14条轨道交通线路衔接


武汉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曾铁梅对武汉如何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进行了介绍。


曾铁梅表示,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是综合交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武汉已形成了武汉站、汉口站和武昌站三大铁路枢纽格局,通过市域快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了枢纽和城市间的高效转换。武汉站规划4号线、5号线以及市域快轨19、10、20和25号线共计6条线路衔接,其中4、5号线已建成通车。 


汉口站规划有2、12、10和13号线共计4条轨道交通线路,其中2号线已建成,12号线在建;武昌站规划有4号线、7号线、11号线和12号线共计4条轨道交通线路衔接,4号线和7号线已建成通车,11号线和12号线正在建。乘客通过高铁和城际铁路到达武汉站、汉口站和武昌站后,可以通过快速地换乘轨道交通到达武汉三镇的核心城区以及光谷副城、蔡甸、江夏、黄陂等远城区。同时,通过轨道交通2、4、11号线等线路已实现天河机场、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等既有交通枢纽互联互通,其他在建和规划的综合交通枢纽也充分考虑了和轨道交通的统一规划、同步建设。


即将建成的武汉东站也是一个“四网融合”的典型案例。武汉东站将集铁路、长途汽车、城市轨道、常规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轨道交通2、11号线等主干线路已接入。围绕建设“轨道上的武汉”,武汉轨道线网规划将打造2小时武汉城市群出行圈和1小时大都市区通勤圈。武汉地铁近期在全面推进已批建设规划项目的同时,重点推进四期建设规划调整、新一轮建设规划以及武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线网规划。

来源:长江日报

举报/反馈

武汉交通

5.9万获赞 18.4万粉丝
武汉交通政务、资讯信息发布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