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长尾,分账票房迄今已超3500万,投入产出比高达400%;豆瓣开分7.8分,很快涨到8.2,现在稳定在8.1,为分账剧史上最高……20207月底在爱奇艺独家上线的青春剧《如此可爱的我们》,截至今年2月底,19个月过去,口碑和收益依旧杠杠的。

拍十年短视频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36日,杭州有意司影视创始人、《如此可爱的我们》监制程小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可爱》赢在用最擅长的方式讲最熟悉的故事。她说:我们不太在意故事有多重、场景要多大,更在意每一场戏都是好看的,每三秒钟都有吸引人的东西,不注水,不拖沓,没有功能性人物。与其让观众二倍速,不如我们主动二倍速。

01上大学开始拿起机器,拍短片打下坚实根基

程小妤,90后,湖北武汉人,微信标注是一条蓝色的鱼,所以朋友都叫她小鱼2009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当时两个专业放在眼前,一个是导演专业一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编导专业偏新闻,小鱼爸爸觉得女孩子学导演太辛苦了,希望她毕业后能去电视台工作于是选择编导专业,也和猫的树成为同班同学

当时大学有一门叫做短片创作老师每周都会给她们布置短片作业,然后放给所有同学观看,拍得好,他就夸,拍得差,他会直接骂人。猫的树两人当时组成了一个,一起拍短片。在程小妤看来,艺术是一个主观性较强的东西,总有一方要妥协,而且,也愿意妥协,当然,妥协的人经常是猫的树。

因为特别想要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认可,两人都特别努力。结果,老师觉得两人挺棒的,介绍了不少的商业片给她们拍。但两人在短片上的专研并未停下来,反而,更加投入,甚至为此在大三的时候停学开了一间婚礼工作室,最初的想法是赚些外快,补贴短片。那个时候,短片还没有盈利点。拍一条有品质的也要花几万甚至十几万。

没想到,工作室做得特别好,也较早地提出了旅拍的概念——把新人带到国内外名胜地拍婚纱照和视频,通过音乐和画外音讲恋爱故事——甚至做到了全国数一数二,大约一两年后每月利润就超过百万。短片事业也在同步进行。牵扯了她们太多的时间精力,尽管老师一直催促她们回去毕业,还是留下了遗憾。

以公司养事业养热爱,拍自己喜欢的东西,这就是程小妤的初心。她们在网上找人,到全国各地去拍摄,一气拍了《你还要我怎样》《你还记得那个少年么》《遇见你这么美好的事情》《比起十七岁的你》等系列微电影,发现并推动了一些艺人的走红,比如那个时候活跃在微博上的宋威龙、胡一天以及白鹿等。初识白鹿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女孩,微博粉丝2万多,拍了一些短片后,粉丝很快逼近100。而他们特意飞去大连,给宋威龙拍第一条短片的时候,他还在读高二,现在也有多部影视作品,如《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等。

这个时候,程小妤还是觉得没有找准位置,她很焦虑。尽管婚纱工作室做得也挺好。但她在想自己到三四十岁是不是还能做这一行?2016年,在工作室赚最多的时候,她给关掉了。她决意要往影视走走。身边所有人都非常不理解:这个东西是赚钱的,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要干影视,二者也可以同时进行啊。

猫的树是支持她的。两人从大一开始在一起,兴趣爱好相同,也相互影响且相互作用。程小妤擅长策创,做剧本,猫的树擅长摄影,搞生产,相比于导演,他更想亲自掌镜。如他所说:我对镜头是有要求的。也希望是有明显辨识度的。

我们都热爱生活,喜欢电影,也想证明自己,我们不止能够拍好短片,也能拍好长片。程小妤说。

而她进入影视却不是从拍片开始的,而是从艺人经纪开始的。因为拍了很多艺人,也和他们成了朋友,比如,就把全约放到了她这里。2018年,程小妤和猫的树相携来到北京。费启鸣走红,综艺和商务合作很多,后来走到影视剧。

小日子挺滋润的。但程小妤觉得这个路可能不长远,所以最终决定所有精力投入到影视剧的创作当中取消掉了经纪这块自己不擅长的业务艺人,每天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人,总有一天或者突然不在你这,那就等于啥都没有了。她说,没有自己的抓手和核心竞争力,让她深感忧虑。

02旗帜鲜明干分账剧,做擅长表达的东西

到了2019年,程小妤无论如何都要拍剧,但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门路,不认识平台的人,搞不清楚定制、自制、版权是咋回事,递过一些案子但没有回复。

有个朋友告诉她说有一种模型叫分账剧,自己投资,自己掌控创作、制作和盘子,甚至无需事先通过平台,凭实力,是未来,但也有很大风险。

当时,新生团队,没人背书,没有成名作品,几乎找不到出路。她觉得分账剧是自己和团队的破局之道。坚持要做。全公司都反对。就连猫的树这次也不答应。大家都觉得这样的东西太不保险。后来,开了一次会,她的旗帜非常鲜明:做!如果你们都不同意,那我就一个人独立出去做。总算统一了思想:干分账剧!

然后,开始讨论做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之前,她和猫的树拍的所有短片,几乎百分百的都跟校园有关,那是她们熟悉的场景,那里有她们熟悉的人和故事,也是他们擅长表达的东西。OK,就做一部校园剧。七八月定下来的故事方向,确定在11月开机,剧本创作只有不到四个月时间。

作为创意策划人,程小妤领着编剧团队天天开会。本子完成得还算顺利,讲述了一群生于1992年、成长在树德教职工家属院中、自诩为编号1992“天团的90后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关乎于梦想、成长与暧昧情愫的温情故事。题为《如此可爱的我们》。

没有强情节、大冲突和那么多狗血的东西,就是程小妤她们那个年龄段的人的生活日常和细节。有点像情景剧。但是比较快乐和搞笑。她觉得是能够打动人的。

说起来也是艺高人胆大。201911月,在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在武汉开机了,最初总预算700万,后来加上宣发以及延时、补拍等到了近900万。

怎样解决资金问题的呢?一是借,二是抠。

开始没有地方找钱。有个朋友出了30%多,公司凑了一点,剩下的200万,基本上是找亲戚朋友借的。窘迫到明天要花一笔钱,今天晚上给亲友打电话说借钱。被拒绝了,又找下一个,反正是边拍边借,一直持续到杀青之后。

而在拍摄过程中,有些团队成建制地被砍掉了,比如美术和造型团队。他们的活儿都归程小妤了。又经友好协商把编剧酬劳改成了投资合约。

用新人当然也是为了控成本。也是觉得他们有更强的忍耐力和上进心。

一个夏天的戏,放在南方冬天,这种阴冷,比北方的大雪天更磨人。在拍摄现场,程小妤穿了很厚的棉袄,都冻得发抖,但是演员要穿短袖,还要吃冰棍。

12月份武汉疫情开始爆发,大家最初并不知道它有多么严重,程小妤像是有感应似的,也是为演员们着想,考虑到他们在湿冷的南方冬天拍夏天的戏,非常辛苦,决定让大家回家过年,留几天的戏,开春再过来,搞一个小团队,三四天就把它拍完了。就在大家离汉的第二天,2020123日,武汉封城。再晚一天,全剧组80余人都要留在武汉,几个月下来,这得是多么大的一笔开销啊。

此后3个多月里剧组返汉无门,没有成片,不能送审,也没办法跟平台对,公司也没有其他的收入,房租工资一直都在支出,其他合作方都在待命。

到了20204月,武汉还没有解封,剧组只得找了一个替代的城市镇江来补拍。如果再不拍完上线,就真的熬不下去了,整个公司可能要垮掉了。

补拍也需要钱,程小妤被困在武汉,得想办法解决钱的问题。之前她曾用业余时间开了一个淘宝店,也被当作了资金来源,她从小区到从仓库去,每天去发点货,收个几千块钱,再给员工打过去。第一次出去的时候,小区管的严,出了小区,就不让回来了。结果她一个人就在仓库里住了好几天。后来政策稍微放宽了一点,她也可以早去仓库,晚归小区。

想起这些,程小妤就想哭,但她也觉得这是上天对她的考验,挺过去了,也得到很好的回报,她觉得老天爷也挺眷顾她的。

03豆瓣8.1收益超四倍,《可爱》为何如此讨喜

成片之后,给几家公司看,有人不乐观,觉得太琐碎太日常化;有人很开怀,基本上是从头笑到尾。爱奇艺分账剧团队就特别喜欢。直接签了合同。于2020731日独家播出。

在《可爱》之前,爱奇艺所有分账剧都是全集放开的。但程小妤很喜欢自己的第一个大孩子(长剧),坚持分两周两次放出,一次各放8集,她希望分账剧也像定制剧那样有追剧概念”——先看了一部分的人,自己对后续有所期待,也愿意去告诉别人,我看了一个好剧,快跟我一起去追吧。它有一个发酵的过程,有那么几天空档期,进行一些剪辑、物料的输出,对后续是有帮助的。

第一周播出效果不是很好,一天最高分账不过20多万,这样下去必亏无疑,团队急坏了。程小妤也有些自责。但爱奇艺的后台数据给了她信心:在分账票房之外,站内搜索和反馈都是很好的,因为,《可爱》零宣传上线,观众需要时间按图索骥、口耳相传。应该正处在一个发酵的状态。果然到了第二周,突然就上了热搜,把她吓了一跳:这种轻小体量、无明星流量也没有炒作事件的剧,怎么可能上热搜?

分账金额也跟着一下子就上来了。每天高收一百六七十万。简直是飞跃性的攀升。各种数据也分外的亮眼:

加上长尾,分账票房迄今已超3500万,投入产出比高达400%,在分账剧史上名列前茅。

爱奇艺站内最高热度达到6356,霸占分账剧热度榜首19个月,直到今年2月才被《一闪一闪亮星星》超越。

豆瓣开分7.8分,结果很快涨到了8.2,现在稳定在8.1(超过11万人评分),为分账剧史上最高。官抖陡增60万粉丝,很多大剧都难达到这样的水准。

《如此可爱的我们》为何如此可爱,如此讨喜?

媒体评论称,《可爱》是典型的街坊青春剧,友情线、爱情线、亲情线多线并举,细水长流。同时采用了较为二次元的叙述逻辑和表演方式,利用某种动漫式的设定和情节,令这些故事看来轻松明快,更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口味

爱奇艺戏剧中心总经理李莉说,《可爱》的年轻受众占比极高,18岁以下观众占1/424岁以下观众超过半数;播出时间承接了高考之后的空闲期,题材上又与这部分受众的需求精准匹配;占尽天时地利,题材内容皆优,使其成为了市场上表现最好的青春题材分账剧。

《可爱》能取得这么好的成果,也有些出乎程小妤的意料。但她在创制《可爱》的过程中确实用了不同的

她说:我们做剧本讲故事的逻辑跟别人不一样,很多人喜欢强情节,甚至刻意去设计很多刺激性的东西。我们主要是做人物。把人物做到极有特色和个性,随便他做什么哪怕吃饭聊天大家都爱看。

她说:我们其实就是把短片扩充了一下长度——像短视频那样更快节奏;像短视频那样杜绝功能性人物;像短视频那样没有水词;像短视频那样提高拍摄效率;像短视频那样在每集结束时都有一个画外音,概括本集主题,引发一些共鸣。

她说:我们虽然是小成本,但在音乐上面却舍得大投入,用了8首原创歌曲,不输一般的大戏;背景音乐不交给后期,都由导演猫的树根据内容亲自贴的。

04与其让观众二倍速,不如我们主动二倍速

《如此可爱的我们》大火,坚定了程小妤和猫的树团队做内容的信心,此后快马加鞭,一气做了三部青春都市题材剧集(《明天也想见到你》《见面吧就现在》《当我飞奔向你》),而且基本都走分账序列。其中,《明天也想见到你》将于4在爱奇艺上线。

采访程小妤,就像和老朋友聊天拉家常,听她娓娓道来,很多的认知、思考和方法尽在其间:

《如此可爱的我们》大概率没有第二季,也没有大电影,因为那个故事想要表达的东西已经比较够了,我们不喜欢做完全一样的东西。它也不适合搬上大银幕。

外界说我们很傲娇,只要固投,不接受风险投资,其实这是一个不准确信息。我们对投资人有且只有一个要求:不要干预创作。

我们公司有三个特点,一是年轻,全部9000后,比如《见面吧就现在》《当我飞奔向你》的编剧就是00后,大学没毕业就被拉过来写剧本。最后延迟毕业一年。二是社恐,整个团队不善言辞不长社交,显得并不像圈内的人。但我觉得这样挺好,大家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创作上。三是求上进,他们跟我一起去工作,从来不计较得失,不计较今天做了多少工作,能拿到多少钱。大家就是想把事情干成。

我为什么爱用年轻编剧?因为性价比高。他们的创作激情远超金钱渴望;他们没有思维定势;他们比较善于沟通;他们写的东西和年轻人更贴近;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我觉得他们写得好,也愿意听取建议

我为什么不太喜欢用知名度较高的演员?首先,必定增加成本;其次,可能大材小用;第三,让内容发挥价值,而不是靠艺人去吸引眼球,这是我们的创作理念;第四,新人需要更多的机会;第五,偏青春向的题材和内容,本来就更适合新人,脸太熟,名太大,都会影响观众的代入感。

我是细节控。每一部戏用的道具和衣服最早都是我自己在网上挑的。甚至连买一把剪刀我都会去管。不是要节约钱,而是使其与人物和场景匹配,从细微处统一审美。

节约成本,我觉得要从剧组减重消肿做起。在韩国拍个电影可能就几十个人,而国内基本上没有100个人以下的组,所以很多公司和剧组很难把成本降下来。

我们不太在意故事有多重、场景要多大,更在意每一场戏都是好看的,像短视频一样,每三秒钟都有吸引人的东西,没有水词,没有功能性人物。一些剧集因为节奏太慢,注水太多,观众要么弃剧,要么二倍速。与其让观众二倍速,不如我们主动二倍速。

相对于IP改编,我们更喜欢做原创。因为IP比较贵,原始受众干扰较大,后续开发可控性差。原创版权归于自己,在创作、运作尤其周边和后续开发上都更有想象力。最大优势有助于构架我们自己的世界观。譬如,后面几部剧集基本发生在江宜周边城市还有可爱出现的清水以及苏阳市不同剧集中的人物也会有交集。

有些大厂希望投资我们做电影,但我们自己觉得目前的能力和时机还不够。我们才刚刚进入到这个行业,还要磨练,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我们的技术和创作再成熟一点,用现在这几个片子再验证一下,我觉得我会更放心的去跟更多的投资人一起合作。未来我们一定会做电影,也希望有更多我们自己的成熟的表达。(完)

…………………………………

举报/反馈

超级领头鱼

3699获赞 130粉丝
影娱大咖说 · 爆款方法论 · 成长启示录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