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小康网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文|《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麦婉华
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劲的政策部署、战略支持。2018年,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便部署了“1+1+9”重点任务。广东抓住“1+1+9”发展的机遇,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新时代再创新优势、铸就新辉煌。
广东,中国的南大门,改革开放后成为前沿阵地和引进国外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自1989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居全国第一位,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2021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为124369.67亿元,同比增长8.0%,两年平均增长5.1%。
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劲的政策部署、战略支持。2018年,广东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便提出了“1+1+9”工作部署。
“1+1+9”分别指代什么?第一个“1”是指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政治保证;第二个“1”是指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主动力。
“9”是指9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二是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三是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加快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四是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五是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重点,加快改变广东农村落后面貌;六是以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为重点,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七是以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八是以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最安全稳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为重点,加快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九是以打好三大攻坚战为重点,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高质量发展重大关口的短板。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按照《纲要》,粤港澳大湾区不仅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还要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同时,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8月18日全文公布。《意见》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除此以外,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还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2020年~2025年三个阶段的主要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两大国家战略,关乎广东长远发展,为广东在新时代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就此,广东进一步与时俱进优化完善“1+1+9”工作部署,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
粤港澳大湾区要强调一体化发展,四个核心城市引领,其他城市和周边地区协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大湾区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现状。这样背景下的湾区建设,在全世界都未有先例。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达8000多万。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创造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如今,《纲要》发布已两年,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正不断加快硬、软联通,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不断向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迈进,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1年9月5日和2021年9月6日分别印发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和《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重要部署。
其中,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发展创造条件。新形势下做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开发开放,是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重大部署,是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的重要动力,有利于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而开发建设前海合作区则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到2035年,前海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改革创新经验得到广泛推广。这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强调一体化发展,四个核心城市引领,其他城市和周边地区协同,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大湾区建设要吸引各方力量参与进来,带动和辐射扩散两种效应结合起来。
这种周边地区的协同首先体现在交通的便利上。2021年9月7日,广东召开交通强省建设大会。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表示,到2035年,“12312”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全面实现。其中,“12312”出行交通圈中的“1”指的就是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的1小时交通圈。
伴随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标志性工程建成通车,如今从香港驾车到珠海、澳门仅需30分钟,香港往来广州缩短至1小时以内。正在建设的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工程,也将进一步让粤港澳大湾区联系更密切。
路通,人才更通!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人员流动顺畅正逐渐体现。以澳门到横琴创业的青年蔡渊博为例,他告诉记者,从澳门家中出发到横琴的办公室,如果路况好的话,只需要半个小时。香港青年郭玮强则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业。他表示,自己从香港家里通过深圳湾口岸到前海也只需要大概1小时。“地缘上的便利,让更多香港青年愿意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尝试就业、创业。”
作为香港青年创新创业协会副会长、前海青年梦工场创业联盟副会长,郭玮强经常参加深港两地举办的创业活动、论坛等,把自己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发展情况,包括在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政策扶持等内容分享给香港青年。
除了商业行为,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努力,促进人才交流和发展。2019年以来,广东已多批次定向港澳人士(学生)招录公务员,延揽港澳优秀人才,为港澳人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搭台搭梯。在2020年公务员招考中,深圳首次放出5个工作岗位,定向港澳选拔,共吸引446名港澳籍人士报名。
“我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9个内地城市和港澳两个特区之间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梁振英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合作不会局限于已有领域,而是会进一步拓展。
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发展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外,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也非常重要。一方面,这是“双区”驱动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1+1+9”工作部署,形成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行动方案和施工图。
近日,《小康》记者来到深圳前海石公园,只见一块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巍峨巨石,伫立于前湾片区桂湾河畔,成为前海具有代表性的标志物。一拨又一拨的游客陆续来到公园,他们直奔前海石而去,轮流与这块石头合影。除了前海石外,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的崛起都展示着前海、深圳的快速发展。
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意见》指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有利于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有利于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了解到,深圳的改革举措众多。过去40多年,深圳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了数百项改革举措。比如,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为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注入强大动力。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池等一批制度性改革落地见效,出台数据条例、科技创新条例、个人破产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的地方性法规,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完成首单保税燃料油加注业务,获批3单国家级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数量居全国首位。
如今,深圳的改革路径更加清晰。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破“一时一地一事一议”传统模式,是“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等改革方法论的全新实践。中央和国家部委悉心指导,推动建立周例会、“双周报”台账等机制,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广东省委、省政府把103项省级行政职权事项委托下放给深圳实施,出台6个方面22项具体支持举措。实施“百名干部破百题”行动,设立“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突出贡献奖”,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门发文向全国推广深圳5方面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深圳改革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深圳的综合改革试点,实际上是在可控的情况下,中央大胆放权让深圳去做一些事情,我觉得应该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思考和顶层设计。回到先行示范区的概念,用制度体系、规则体制、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在地方可以集聚国际国内的各种要素资源,实现创新和突破。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侧重点是产业创新、技术创新,更多的是以市场化的方式,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它的着重点是‘1到N’的变化。”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张玉阁对《小康》记者说。
因此,示范区除了改革路径更加清晰外,如何进一步创新发展也是非常重要。据悉,深圳市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发展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文化强省
“1+1+9”工作部署中,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是要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在这个方面,广东近年如何发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的关键时期,也是以科技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广东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排头兵,在支撑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中具有重要责任。广东省牢牢扭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动摇,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结合本省实际,融入国家战略目标,全面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紧密围绕“四个面向”,广东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按照“1+2+7+10”的发展思路提出“十四五”时期广东科技创新发展的定位目标、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即,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1条主线”,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突出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企业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
除了科技强省外,广东将文化强省建设纳入“1+1+9”工作部署,推动各项文化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月11日,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指出,要聚力实施“六大工程”,强基固本,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一是打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持续深入抓好理论宣传,创新方式抓好新闻宣传,联系实际抓好社会宣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更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实施主旋律弘扬工程,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正能量。做大做强正面宣传,主动作为加强热点舆论引导,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三是实施文明质量提升工程,努力交出精神文明建设的优异答卷。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接续实施文明创建九大行动,推动形成适应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习惯,让文明之花开遍广东大地。
四是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高水平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建设覆盖城乡、优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不断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五是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致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文化资源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品牌化提升和活化利用,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在“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中融入中华文化大美。
六是实施对外传播工程,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进一步强化对外宣传,深化文化交流,在服务国家对外大局中展现广东担当、广东作为。文化繁荣发展关键靠人才,文化强不强关键看人才强不强。要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文化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吸聚培养更多立场坚定、造诣深厚、影响广泛的文艺名家、领军人才,培养扶持更多传承弘扬岭南文化、长期扎根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师,不断夯实文化强省建设的人才基础。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2年3月中旬刊
举报/反馈

人民资讯

1688万获赞 169.1万粉丝
人民网内容聚合分发业务
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