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大湾区大学”认证微信公众号首次全面公开松山湖校区的设计方案。小政了解到,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第一标段已于近日开标,意味着项目将正式动工建设。按照有关规划,松山湖校区教学区将于2023年完成建设,并实现招生办学。

而10几天前,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也已对外发布招标预公告,一期计划2023年年中开工、2026年竣工,整体有望2030年前完成校区建设。

坐标东莞、位置临深,大湾区大学来了!

01

大湾区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开报道显示,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拟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学历教育,重点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学、金融等六个方向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为贯彻高起点谋划、高格局定位、高水平建设的要求,大湾区大学按照“一校两区”的思路在东莞滨海湾新区和松山湖高新区规划建设,总占地约2356亩,包括松山湖校区256亩、滨海湾校区2100亩。

其中,松山湖校区地处松山湖科学城环湖核心地带,校园周边各类高等院校、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校园将利用这一平台深入实施“学校+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教产合作”育人机制。

而滨海湾校区位于东莞滨海湾新区威远岛。滨海湾新区地处于珠江口东岸和西岸交汇处,紧连广州南沙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和前海自贸区,是突出港澳协同、加强对接广深、强化市域联动的重要区域。

立足于“一校两区”的整体思路,大湾区大学计划至2030年招生规模达到10000人(远期预留5000人);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比例要达1:1左右。其中,松山湖校区计划安排2000研究生;滨海湾校区计划安排8000本科和研究生,另远期预留5000人规模。

02

小政注意到,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所在的松山湖科学城,位于东莞、深圳交界处,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之一。

根据《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总体规划(2021—2035年)》,松山湖科学城将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为总目标,努力建成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粤港澳合作创新共同体、体制机制创新综合试验区。而加快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等高等学校建设,正是松山湖科学城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个总体规划也明确提出,松山湖科学城要加强与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授权事项的对接联动,协调推动“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融合发展,对接国际先进通行规则,更深层次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进科研人才、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要强化与光明科学城、南沙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动协同发展,建设粤港澳科技创新共同体。

03

围绕建设“大湾区大学”,粤港澳三地此前有过不少倡议。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香港中文大学前副校长程伯中、香港科技大学原校长陈繁昌等都曾提议建立类似“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的机构。

2019年2月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支持粤港澳高校合作办学,鼓励联合共建优势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教育合作背景下,广东省2019年开始规划筹建大湾区大学;2020年11月,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提出,新机制高起点筹建大湾区大学;2021年11月,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校园建设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除了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在松山湖科学城,还有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也在加快筹建中。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定位为卓越的专业教育及研究型学府,学校建成后计划招收学生6000人,其中本科生2400人,硕士研究生2600人,博士研究生1000人。

来源:深政观察

审读:喻方华

举报/反馈

读创

82.3万获赞 12.9万粉丝
深圳商报/读创—深圳400万商事主体社交平台
深圳商报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