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D-180发动机是俄罗斯航天工业的一张“王牌”,在运载火箭的主力发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得益于优异的性能表现,美国的宇宙神3和宇宙神5火箭都使用RD-180作为第一级的主发动机。
俄制RD-180发动机断供,美国宇宙神5火箭怎么办?
宇宙神5火箭也叫阿特拉斯(Atlas)V运载火箭,至今已为美国航天效力20年。
宇宙神5系列火箭共有14个型号,分为400系列和500系列,采用的动力结构为两级或两级半。其中,最基础的第一级是共同的核心助推器,直径3.8米,高32.5米,采用的主力发动机正是RD-180(高度27米)。
面对断供难题,美国的宇宙神5火箭又该怎么办呢?火箭发射是否会受到影响?
这里要说明的是,那些已经确定采用俄制发动机的火箭确实会受到影响,比如采用RD-181发动机的安塔瑞斯2火箭,发射任务可能就要延期或者另寻出路了。但对于美国的宇宙神5火箭,整体的影响并不大。
美国的联合发射联盟(ULA)早已做好应对方案。2014年9月,ULA就和蓝色起源(Blue Origin)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两者共同开发了一款名为BE-4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其目的也很明确,就是要全面取代宇宙神5第一级助推器上的RD-180。
值得一提的是,商业公司Space X也拥有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发动机——梅林液氧煤油发动机,主要用于猎鹰9号和猎鹰重型火箭的动力供应。
美国也受它影响,RD-180到底有多优秀?
业内的航天专家曾对RD-180发动机给予了高度评价:它是目前世界上同级别产品中最优秀的一款,没有之一。也确实如此,在质量、推力和可靠性方面,RD-180的确拥有领先于同类产品的性能参数。
RD-180难以被取代,它到底有何优势?
首先,采用液氧和煤油作为推进剂,发射稳定性好,安全性有保障。
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混合比为2.74,理论上比冲可达到3367m/s,密度比冲比液氧甲烷高出19.6%左右。更重要的是,煤油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常温下即可保持,因此对发射场的环境温度更加友好。通过使用高性能的合成煤油,发动机的性能还可以大幅提高,安全更有保证。
其次,技术先进,性价比高。
RD-180是发动机史上的技术奇迹,所采用的高压分级燃烧循环效率极高,节流能力可从额定推力的47%节流至100%。性能方面也毫不逊色,真空推力高达4150KN,比冲高达3313m/s,创下世界纪录,在同类产品中很难找到对手。
再看看美国研发的液氧煤油发动机。以AR1发动机为例,该发动机产生的海平面推力只有RD-180的85%,但每台的生产成本却高达1000~1250万美元,再算上开发成本的摊销,实际的标价只会更高。相比之下,RD-180比美国研发的液氧煤油发动机性能更强,售价却更低,因此性价比更高,竞争力也更强。
所以,这款发动机实在太过优秀,以至于连美国也被卡脖子。不过,这对中国来说却是一件好事——新的合作机会可能要来了。
中国有望从中获益:契机在哪?
发动机的供应和销售本质上还是买卖关系,供应者如果失去买家,就必然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
2014年,《航天系统与技术》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报告指出:动力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RD-180的生产商,以下简称联合体)获利颇丰,凭借“向美国出售RD-180发动机”这一项业务,获得的盈利就占到了总收益的三分之一左右。
根据国内专家的分析,“RD-180断供事件”为中俄之间的航天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事实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早在2017年11月29日就刊文说明了这一点:俄罗斯可能向中国交付RD-180火箭发动机。
客观上看,俄罗斯拥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牢牢掌握着核心科技,如果向中国供应RD-180发动机,那么我国的运载火箭的需求确实能得到更大的保障。但是,只有技术合作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单向的销售和购买并不是长久之策,美国就是前车之鉴。
我们都知道,我国的运载火箭工程规模巨大,研制周期长,发动机的研制向来坚持自主创新。如果发动机对外依赖,今后同样也可能会受到卡脖子的风险,技术合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动机
近年来,我国的运载火箭发展迅猛,发动机领域接连取得了重大突破,自主创新已经成为提高航天生产力的首要途径。
2021年10月,我国圆满完成了500吨国产固体燃料火箭的试车试验,这是世界目前推力最大的整体式固体燃料发动机。
2021年12月,重型运载火箭25吨级氢氧发动机热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氢氧发动机性能高,可靠性强,是大型和重型运载火箭的优选动力。这次试验取得成功也标志着我国在核心技术上获得了突破,后续的技术攻关也将按计划继续开展。
总之,自主创新是中国的运载火箭发动机最大的动力来源,只有掌握核心科技,航天事业才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