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普顿·辛克莱

厄普顿·辛克莱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屠场》。

厄普顿·辛克莱和另一位辛克莱·刘易斯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两个人生活的年代也相差无几。不过辛克莱·刘易斯知名度要高,主要原因是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而且与辛克莱·刘易斯不同,厄普顿·辛克莱的批判更加直接,他的小说属于暴露小说,就是直接批判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比如《屠场》。

《屠场》

《屠场》是美国最著名的代表作。故事围绕一户立陶宛移民展开,主要情节发生在屠宰场。男主人公约吉斯带领着未婚妻奥娜以及双方的亲人,他们怀着自由、富庶的美国的幻想,来到芝加哥郊外的罐头镇生活,希望通过辛勤的劳动得以在此安居乐业,享受天伦之乐。

很快,这家人的美国梦很快被残酷的现实粉碎,肮脏的环境、高昂的物价、激烈的竞争,使得他们不得不举家工作,以赚取足够的生活费用。

约吉斯凭借年富力强,很快在屠宰车间找到工作。然而工作强度极大、时间极长以及环境的恶劣,日渐消磨他的健康和精力,两年时间他便沦为工资奴隶。其他人则更加无力承受艰苦的工作,纷纷患上各种职业病。

在连篇累牍的广告的刺激与引诱之下,一家人开始实施买房建家的计划。不过一家人购买房宅时还是落入消费的陷阱,家庭经济几近崩溃。家人贫病交加相继离世,奥娜还被工头诱奸。约吉斯为奥娜报仇殴打工头,结果锒铛入狱。出狱后的情景令其悲痛不已,奥娜最终难产而死,一家人彻底破产。

在他收拾起悲伤心情,准备重新努力工作的时候,约吉斯唯一的依靠——儿子安东纳斯又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夭折。约吉斯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悲剧之后悲愤难抑,他逃离肮脏腐败的城市,开始流浪生活,试图淡忘痛苦地过去。

流浪过程中,约吉斯意外得到一位富家子弟的眷顾,不仅得以饱餐一顿,还被赠予一百美元。约吉斯为自己获得这笔意外之财沾沾自喜,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厄运即将再次降临。他试图在一家酒吧消费这笔“一百元钞票”,不过被人怀疑他这一百元是偷来的,结果约吉斯不仅被暴打一顿,抢走了钞票,还以醉酒闹事之罪名再次被投入监狱。

一连串接踵而至的悲剧终于打垮了这个壮硕的汉子,他回到了农村,在农村度过了一段自由快乐的时光。之后他又来到了城市里,而且重新回到了屠场。在偶然聆听了一次社会主义演讲之后,他心内大受触动,领悟到自己前半生的悲惨命运是由资本主义社会造成的。

《屠场》可以说还对美国社会制度的黑暗内幕进行了深刻地揭露,真实而无情地揭露了美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本质,一个被金钱意识形态控制的社会。

喜欢这本小说的,直接点击购买

故事背景

1865年,美国内战的结束为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扫清了障碍,随后美国开启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19世纪末期,美国工业总产值世界第一;20世纪20年代,美国GDP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完成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传统农业社会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田园牧歌式的小农经济渐行渐远,市场经济价值观甚嚣尘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大行其道,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金钱至上、效率至上等工业价值观盛行。

丛林社会

美国是一个十分推崇个人奋斗的国家,奉行个人主义,讲究适者生存的价值观。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弱肉强食”的法则也符合人类社会,人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存而奋斗,强者得以生存、弱者则被淘汰,只有在竞争中成为强者,才不至于被人践踏。

这种宣扬个人奋斗价值观使得美国社会特别现实,完全成为一个弱肉强食、互相倾轧的丛林社会。整个社会机器都掌握在统治者的手中,工业化时代的美国社会处处暴露着“丛林”的血腥和残忍。经济秩序混乱、腐败成风、贫富分化鲜明、劳资冲突剧烈,这是一个尔虞我诈、你死我活非常态社会。

人与人之间缺乏正能量,人情变得相当冷漠。市场自由竞争制度使得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残酷斗争,社会竞争激烈得叫人发疯。为了不被淘汰,为了保住饭碗,社会底层的人必须拼命干活,还不能有半点闪失。在你死我活的激烈竞争中,越来越多的人恃强凌弱、唯利是图。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使得整个社会就像一个“人吃人的世界”。

举报/反馈

颜威说历史

35.8万获赞 4.1万粉丝
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人性,以人性看文化
优质文化领域创作者,活力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