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统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12357”举措,全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建强“一个堡垒” 抓好党建引领
落实党政要求,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围绕一个书记、一套班子、一套组织架构、一个发展目标、一批典型引领、一套考核体系“六个一”工作内容狠抓基层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的能力,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设岗定责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乡村振兴。
坚守“两条底线” 巩固脱贫成果
坚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严守耕地红线,藏粮于民。加大高产优良品种、高产技术推广力度,加快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示范推广,加快粤港珠澳大湾区“菜篮子”直供基地建设,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统筹做好重要农产品调控,全面完成新增地方储备任务,做好粮食市场保供稳价。
坚守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优化监测程序,针对性地落实好帮扶措施,切实做到精准监测、及时帮扶、有序退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核查核准工作机制,成立防止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明确帮扶责任人,细化落实重点脱贫户、监测对象帮扶措施,做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常态化。
探索“三项改革” 创新振兴机制
探索资金项目管理新模式。探索建立管理机制。探索财政衔接资金项目从遴选立项、论证审批、实施监督全过程管理机制。实行成效包保制。按照“谁申报、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时间表、任务图、签订责任状,将责任包保落实到人。建立成效奖励机制,以项目成效收益论“英雄”,对项目收益显著的实施单位实行项目奖励制度。
探索东西部劳务协作稳岗就业新模式。促进群众稳定就业创业增收。加强与协作城市的劳务合作,加大劳务工作站的管理和服务力度,多形式、针对性开展政策宣传、岗位信息推送和就业跟踪服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微工厂建设。整合资金,用好资源,将贵州松桃乐嘉文创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车间建到乡镇,把产品加工订单带进村里,帮助带动脱贫劳动力实现稳定就近就业。探索莞松校企合作新模式,培养“高薪+高精尖”技工人才,建立两地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育人制度。持续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开展电工、木工、精品模具工、焊工、智能化操作工等培训,打造“贵州技工”品牌。
探索春晖使者反哺家乡新模式。深入实施春晖行动·风筝计划,充分发挥春晖行动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机制方式,切实发挥好乡贤能人的作用,返乡助力乡村振兴。完善专家与乡村联系服务机制,聘请企业人士、退休专家和干部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到乡村提供技术指导与政策宣讲,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紧抓东西部协作契机,争取虎门组团农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专家到松桃开展组团帮扶。
创建“五个示范” 夯实振兴基础
创建一批产业成效示范村。以巩固拓展脱贫产业成果,聚焦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推动乡村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黔货出山”,促进农民增收,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产业基础。从产业规模、经营效益、经营模式创新等维度进行评定。示范村评定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加分项目,形成正向激励机制。
创建一批脱贫成果示范村。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评出一批“3+1”指标巩固提升较好,群众获得感较高的巩固脱贫成果示范村。对脱贫攻坚成果示范村,围绕五大振兴,重点在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1”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创建一批乡风文明示范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按照“大美生态、优美环境、和美人文”总体要求,开展创建“优美村落,景美庭院,和美家庭系列活动,提升乡村内涵品位,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以“十星级”文明户、“党员示范户”“青年文明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陈规陋习破除行动,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传承好家风好家训。
创建一批人居环境示范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落实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四级运行机制,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格局。开展村容村貌整体提升,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成立联合督导组,对季度评比综合得分前3名的村分别给予10000元、8000元、6000元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开展评比活动,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创建一批人才实训示范基地。实行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强化松桃职校服务县主导产业“3+N”(生猪、油茶、禽蛋)学科专业建设,在田间地头培养农技人才。全面提升和壮大农业特色产业、传统工艺、加工制造业发展。
 推进“七大行动” 促进全面振兴
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专项行功。围绕收入变化及“3+1”保障巩固要求,开展返贫监测排查、“四个不摘”政策落实、风险排查消除等工作开展专项行动。重点关注兜底保障政策的执行及调整对脱贫人口的影响,排查研判是否有返贫致贫风险。重点排查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因学、因产业失败等纳入监测的预警线索。对符合监测的对象要按程序及时纳入监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精准帮扶。
推进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确保全县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总体规模保持稳定不变,力争有所增加。将就业任务分解到各乡镇(街道),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的重要内容。提升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打造“松桃技工”“苗绣绣娘”等特色职业培训品牌。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适当上浮公益岗位开发指标,促进符合条件的弱劳力、半劳力等家庭就地就近就业,聘用脱贫人口数量确保稳中有升。确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就业数量或比重。持续实施“雁归兴松”行动计划,支持技能返乡创业带动就业。
推进扶贫资产盘活专项行动。全面摸清项目资产底数,摸清资产运营状态,通过建立台账,逐个分析,按照“一案一策”原则,分类制定盘活处置措施,明确时限,有序推进,实现扶贫资产“救助一批、盘活一批、处置一批”。对于持续亏损,缺乏持续投入能力,已经处于闲置,有盘活利用价值的资产,通过租赁引入市场经营主体承接经营,对于长期闲置、废弃不具备再利用价值的扶贫资产,依法依规进行集体资产报废、拍卖、转让等处置,资产处置相关收入用于乡村振兴事业。
推进乡村综合治理成效提升专项行动。以创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点创建,推进乡村综合治理。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持续开展“党支部建在网格、党员公示、‘五亮’活动”三项活动。积极开展乡村平安创建活动。创建一批平安村(社区)、无毒村(社区)和平安家庭,发挥专职人民调解员作用。进一步完善乡村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有效整合巡防队伍力量,持续推进“平安守望”工程视频安装,全力补齐雪亮工程视频监控死角。全面组织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创建完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培养“法律明白人”1000人以上。
推进资金项目监督管理专项行动。切实履行财政衔接资金项目管理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项目信息公示公告、项目质量保证金等制度。实行项目跟踪管理责任领导包保制,建立常态监督工作机制。实行责任包保制。按照“谁申报、谁实施、谁负责”的原则,制定时间表、任务图、责任包保落实到人,签订责任状。
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专项行动。大力推进4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同步推进一批县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通过精准组织实施,坚持政府主导、村民主体、市场参与,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做到试点村“为农民而建”“由农民来建”“供农民所享”。强化资源整合,发挥整体联动效应。探索改革创新,由点及面、以点带面,打造特色乡村示范模板,为全县乡村振兴开新局提供有益探索经验和示范引领。
推进东西部协作示范专项行动。立足“莞·松”各自优势,坚持双向协作、区域协作、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结对帮扶、社会帮扶、人才交流、组团式帮扶等协作重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协作,高质量完成规定动作,探索创新自选动作,不断总结经验做法,打造一批东西部协作试点示范,推动协作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
通讯员 杨智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
编辑 刘悦
编审 刘莹
举报/反馈

天眼新闻

899万获赞 90.7万粉丝
国家一类新闻资质网站。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