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拍到像一朵花的奇特岩石

NASA“好奇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拍到像一朵花的奇特岩石

据cnBeta:美国宇航局(NASA)的“好奇号”探测器上周在火星表面拍到了一张相当引人关注的照片。虽然这个物体看起来像一朵小花,甚至可能是某种类型的有机特征,但火星车团队确认这个物体是一个矿物形成物,具有由水析出的矿物形成的精致结构。

“好奇号”以前也曾发现过这种类型的特征,这被称为成岩作用晶体簇。成岩作用意味着矿物的重新组合或重新排列,这些特征由三维晶体簇组成,可能是由各种矿物组合而成。“好奇号”副项目科学家Abigail Fraeman在Twitter上说,以前看到的这些岩石特征是由称为硫酸盐的盐类构成的。

根据对以前在火星上发现的类似特征的研究,最初该特征是嵌入在岩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侵蚀掉。然而,这些矿物团块似乎可以抵御侵蚀。

这些特征的另一个名字是凝结物,机遇号探测器此前曾在火星上发现被称为“蓝莓”的凝结物,因为它们是小而圆的。在这张图片中,你可以看到花朵状特征旁边的圆形凝结物。

“好奇号”火星车科学小组将这个新发现的岩石特征命名为“Blackthorn Salt”。他们使用火星车的火星手透镜成像仪,称为MAHLI,来拍摄这些特写图像。这台相机是火星车的放大手镜版本,地质学家通常会带着它到野外工作。MAHLI的特写图像显示了岩石表面的矿物和纹理。Simeon Schmauss发布了该物体的三维模型。

“好奇号”早在2013年就发现了另一个花朵状特征,而“精神号”探测器也发现了类似的岩石,由于其多节的突起,被昵称为“花椰菜”特征。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5994.html

NASA“毅力号”火星车捕捉到令人惊叹的火星日落

NASA“毅力号”火星车捕捉到令人惊叹的火星日落

据cnBeta: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漫游车配备了一套大型相机,确切地说,是23台,它们共同实现了广泛的科学调查和工程活动。自从该漫游车在杰泽罗陨石坑着陆后,这些相机就成为在火星地面上的“眼睛”。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漫游车已经传回了数千张关于当地地表特征的令人惊叹的图像,这些图像为科学家提供了关于陨石坑底部和陨石坑保存完好的三角洲内的岩石的首次现场观察。

从火星车相机获得的图像对于解释陨石坑的地质历史和确定杰泽罗陨石坑岩石记录中潜在的生物特征至关重要,这是任务的一个主要重点。

然而,这些相机不仅仅被用来拍摄岩石。每周,漫游车团队还获取大量漫游车周围的天空和大气的图像,这使研究人员能够研究环境动态和天气模式。火星车的Navcam通常被用来搜索天空中的云彩和表面尘埃扬起的证据,例如被称为“尘魔”的充满尘埃的旋涡,以及其他由风驱动的尘埃事件。从火星环境动力学分析仪的SkyCam拍摄的图像经常被用来研究大气不透明度 (tau),它的波动取决于大气中的灰尘量。通常情况下,每个太阳日(sol)都会获得两到四张SkyCam图像,故意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时间,以评估灰尘负荷的昼夜变化。Mastcam-Z图像有时也被用来补充SkyCam tau的观测。

仅仅在过去的两周里(sol263-276),就有超过60个以大气为重点的活动使用了漫游车相机,包括超过40个SkyCam图像,大约10个Navcam“尘魔”观测,少数Navcam云图像,以及超过12个Mastcam-Z tau图像。在第257天,这些Mastcam-Z图像中的一张提供了一个偶然的观察结果:虽然四张tau图像中的最后一张被安排在晚间,无法用于不透明度的测量,但它却适时地提供了任务中的第一张日落图像。

在毅力号对杰泽罗陨石坑探索的剩余时间里,漫游车团队将继续定期收集大气观测,以研究天气和扬尘过程。表面的图像将被用来研究当地的地质学和寻找古代生命的迹象,而天空的图像将被用来描述火星的气候特征,并为未来人类探索火星做准备。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9/3195558.html

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首次“触摸”到太阳

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首次“触摸”到太阳

据cnBeta:在花了990天的时间在太阳系中飞驰、围绕金星和我们的母星飞驰之后,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已经实现了其任务的头条目标--“触摸到了太阳”。

更具体地说,探测器上的一个仪器(于2018年8月12日发射)通知地球上的科学家该航天器已经越过了一个关键的门槛,现在处于太阳的日冕之中--一个深不可测的熔炉,那里的温度可以达到300万华氏度。

这一消息则是在周二于新奥尔良举行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公布的。

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中心(CfA)和史密森学会的天文学家Michael Stevens解释称,探测器必须穿过Alfvén点,这是一个模糊的层,太阳的磁场将恒星的等离子体和风紧紧抓住。由CfA开发的帕克上的一个仪器确定,帕克在4月28日三次通过该点--进入日冕并跟太阳击掌。

帕克是一个了不起的探测器。它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实验室,其利用重力围绕金星和太阳摆动并在其轨道上收集速度。它也是人类建造的离太阳最近的物体--它最近的一次接近发生在11月,那次使它离太阳不到530万英里。作为参考,水星的距离约是六倍,为3600万英里。

跟恒星亲密接触也是有危险的。今年早些时候,跟帕克一起工作的科学家报告称,该探测器在受到空间尘埃的轰击后正在承受等离子体爆炸。帕克有一个最先进的隔热罩,这使得它不至于过热,尽管认为帕克已经接触到太阳的CfA仪器暴露在空气中。

尽管挤压太阳是帕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仍有许多关于太阳的知识需要学习。帕克将继续在太阳旁边摆动,从日冕内收集有关太阳风和等离子体的数据并揭开太阳系的一些大星体之谜。2023年,它将更加接近这颗恒星,距离仅490万英里。只要它在这些等离子体爆炸中幸存下来,它的最近距离将在三年后发生,届时它将进入430万英里的范围。

相关报道:NASA:美国“帕克”探测器首次“触及”太阳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12月15日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4日表示,“帕克”太阳探测器已首次“触及”太阳,正在日冕中飞行。

消息称:“太空探测器历史上首次‘触及’太阳。当前‘帕克’太阳探测器正处于太阳大气层的上层,即日冕,以测量其中的粒子和磁场。”NASA披露:“触及构成太阳的物质将使学者获得极其重要的信息,洞悉其对太阳系的影响。”

美国“帕克”太阳探测器2018年8月发射升空,同年11月顺利抵近距太阳2400万公里处并向地球发回了首个信号。该探测器成为有史以来距离太阳最近的人造物。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710.html

NASA将在2028年从火星表面将小型火箭发射升空把岩石样本带回地球

NASA将在2028年从火星表面将小型火箭发射升空把岩石样本带回地球

据东网:美国太空总署(NASA)周二(8日)宣布,将在2028年从火星表面将一枚小型火箭发射升空,把火星探测器坚毅号收集的岩石样本带回地球。一旦成功,将是NASA第一次从另一个星球的表面发射火箭,为实现人类登上火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火箭价值1.94亿美元,将交由美国航天工程与国防工业公司洛歇马丁建造。火箭必须能承受恶劣的火星环境、适应不同的航天器,并且体积小到能装入样本回收着陆器。

NASA计划和欧洲太空总署(ESA)合作,后者正研发的取样车在2026年与火箭一起发射升空,着陆火星后,将坚毅号的岩石样本装载至火箭容器。火箭再从火星发射进入火星轨道,由ESA的地球返回轨道飞行器接收返航,预计2030年将样本带到地球。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9/3194050.html

NASA警告称拟增加的星链Starlink互联网卫星的在轨数量威胁到国际空间站的安全

NASA警告称拟增加的星链Starlink互联网卫星的在轨数量威胁到国际空间站的安全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华盛顿2月10日电: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警告称,拟增加的星链(Starlink)互联网卫星的在轨数量威胁到国际空间站的安全。

据彭博社报道称,因SpaceX计划将另外3万颗卫星发射到低近地轨道,NASA在提交给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文件中表明了其立场。目前“星链”卫星总计约2000颗。最初计划“星链”星座由1.2万颗卫星组成,2019年,该公司提交了再发射3万颗卫星的申请。

NASA在涉及“星链”星座扩大计划的文件中称:“(一旦低近地轨道上的航天器显著增加)国际空间站和其他NASA航天器的安全性可能会受到损害。”NASA警告称,除了对正在太空中物体的安全威胁外,“星链”星座的扩大将导致这些卫星“可能出现在由地面望远镜拍摄的每一张照片中”,这些望远镜在预警地球与小行星相撞计划框架内进行观测。

NASA 警告称,SpaceX应展示卫星自动避免相撞的能力,以及将其卫星对观测太空的影响降至最低。

SpaceX尚未正式披露将3万颗下一代卫星送入轨道的时间,但据彭博社消息,这一目标最早可能到2028年实现。NASA计划让国际空间站运行到2031年。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672.html

NASA决定将于2031年1月让国际太空站坠落在南太平洋尼莫点Point Nemo

NASA决定将于2031年1月让国际太空站坠落在南太平洋尼莫点Point Nemo

据东网:美国太空总署(NASA)周一(1月31日)公布国际太空站(ISS)的过渡计划,决定将于2031年1月让ISS脱离运行轨道,坠落在有“航天器坟场”之称、位于南太平洋的无人居住地“尼莫点”(Point Nemo),结束超过20年为人类服务的使命,光荣退役。

按照理想情况,重达444,615公斤的ISS会从现时的408公里的高度缓慢下降,直至坠落大气层,而多架无人太空船会在其脱离轨道的最后阶段,协助往地球推进,随后10年将有更多商业营运组件加入计划。

过渡计划旨在让私营公司设立太空站,延长ISS使用至2030年目的是为它们争取时间,发展营运微重力平台所需能力。NASA在网志中提及过渡报告的5大重点,包括实现深空探索、进行有利人类的研究、推动美国商业太空行业、领导及进行国际合作和启发人类。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874.html

NASA每日一图分享了国际空间站“轨道日出的第一缕阳光”

NASA每日一图分享了国际空间站“轨道日出的第一缕阳光”

据cnBeta:当地时间周一,NASA分享了“轨道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作为当天的每日一图。该机构没有过多地介绍细节,实际上它并不需要这样做。这张图片被视为地球和太空的景象以及新的一天的开始。 这张照片来自1月份的国际空间站,当时它正在委内瑞拉海岸上方257英里(414公里)的轨道上运行。

空间站在上面真的飞得很快,宇航员每天约会看到16次日出和日落。NASA分享的这张图是一个安静的时刻,其用可能是从格哈德·里希特的抽象画中提取的颜色展现了一个新的开始。

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永远不会去太空亲眼目睹这一切,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像现在这样的图像来把这样的景象看在眼里。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540.html

NASA木星探测器朱诺号飞越木卫三 收集磁层数据

NASA木星探测器朱诺号飞越木卫三 收集磁层数据

据东网:美国太空总署(NASA)木星探测器朱诺号近月飞越木星卫星木卫三时,透过电波仪器收集相关资料。经整理后,NASA近日发放一段长约50秒录音,期望有助进一步揭开该卫星神秘面纱。

朱诺号于本年6月7日飞近木卫三,只距离表面约1,038公里左右,并透过仪器收集其磁层数据。专家之后把上述资料转成音频频段,从而成功创建一段接近一分钟音频轨道。该录音频率初段较低,至中后段不断提升。

朱诺号首席研究员博尔顿(Scott Bolton)解释,录音频率突然升高,正代表朱诺号正由木卫三某一上空前赴另一区域。另有专家指出,频率短时间内出现转变有可能是朱诺号横过木卫三白天与黑夜造成。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710.html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看到金星“像锻造的铁器 ”一样发光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看到金星“像锻造的铁器 ”一样发光

据cnBeta:虽然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正在执行一项研究太阳的大胆任务,但实际山它在沿途还有一个附加任务:研究金星。当地时间周三,该航天局公布了这颗被称为地球双胞胎的行星的惊人的新观点。

NASA在一份声明中说道:“金星被厚厚的云层所笼罩,其表面通常被遮挡住。但在最近两次飞越这颗行星时,帕克利用其广域成像仪即Wispr,以可见光谱的波长--即人眼能看到的光的类型--对整个夜面进行成像并延伸到近红外线。”

炽热的岩石金星是一个令人着迷的对象,特别是在2020年一项诱人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气体的可能迹象,其暗示着其云层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NASA已经在2021年初分享了金星的一个令人惊讶的视图,它显示了Wispr仪器所能看到的东西。该航天器在2020年和2021年的飞越过程中捕捉到了该行星夜间的表面景观。帕克利用飞越来帮助自己接近太阳来完成其主要任务。

NASA通过一段强调图像和科学的视频分享了对金星神秘表面的新窥视。

在帕克的视图中,浅色区域更热,深色区域更冷。一个值得注意的表面特征是Aphrodite Terra,这是一个大的高地区域,在探测器的图像中看起来像一个广泛的、弥漫的阴影。

“金星的表面,即使在夜间也有大约860度,”海军研究实验室物理学家Brian Wood说道,“它是如此之热,以至于金星的岩石表面明显发亮,就像一块从锻造厂拉出来的铁块。”据悉,他是周三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上的关于帕克金星发现的研究的第一作者。

相关报道: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捕捉到令人震惊的金星新图像

据cnBeta: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已经从太空中拍摄了第一张金星表面的可见光图像。由于被厚厚的云层所笼罩,金星的表面通常会被遮蔽,无法看到。但在最近两次飞越这颗行星时,帕克利用其广域成像仪即WISPR,以可见光谱的波长--即人眼可以看到的光的类型--对整个夜面进行成像并延伸到近红外。

这些图像被组合成视频,并由此揭示了来自表面的微弱光芒及显示了大陆地区、平原和高原等独特的特征。另外,还可以在视频中看到大气层中氧气的发光光环围绕着这个星球。

“我们对帕克太阳探测器迄今为止所提供的科学见解感到兴奋,”NASA总部太阳物理学部的部门主管Nicola Fox说道,“帕克继续超出我们的预期,我们很高兴在我们的重力辅助机动期间所进行的这些新的观察能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帮助推进金星研究。”

这颗行星通常被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这样的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更多地了解金星的表面地质,那里可能存在哪些矿物以及这颗行星的演变。鉴于这两颗行星之间的相似性,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为什么金星变得荒凉而地球成为绿洲。

“金星是天空中第三亮的东西,但直到最近我们还没有掌握关于其表面的信息,因为我们的视线被厚厚的大气层挡住了,”这项新研究的论文第一作者、华盛顿特区海军研究实验室的物理学家Brian Wood说道,“现在,我们终于第一次从太空中看到了可见波长的表面。”

意想不到的能力

金星的首批WISPR图像是在2020年7月拍摄的,当时帕克开始进行第三次飞越,该航天器利用这次飞越使其轨道弯曲进而更接近太阳。WISPR旨在看到太阳大气和风中的微弱特征,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也许能够利用WISPR对帕克经过金星时遮挡金星的云顶进行成像。

WISPR项目科学家Angelos Vourlidas表示:“目标是测量云层的速度。”他是新论文的共同作者,也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研究员。

但WISPR不仅看到了云层,还看到了这颗星球的表面。这些图像是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科学家们在2021年2月的第四次飞越中再次打开了相机。在2021年的飞越过程中,航天器的轨道完美地排列在一起,这使得WISPR对金星的夜面进行了完整的成像。

Wood说道:“这些图像和视频让我大吃一惊。”

像锻造厂的铁器一样闪闪发光

云层阻挡了来自金星表面的大部分可见光,但最长的可见光波长也就是与近红外波长接壤的波长却能通过。在白天,这种红光在金星云顶反射的明亮阳光中消失了,但在黑暗的夜晚,WISPR相机能够捕捉到这种由金星表面发出的难以置信的热量所引起的微弱光芒。

Wood说道:“金星的表面,即使在夜间,也有约860度。它是如此之热,以至于金星的岩石表面明显地在发光,就像一块从锻造厂拉出来的铁。”

当它经过金星时,WISPR收集了从470纳米到800纳米的一系列波长。其中一些光是近红外光--我们看不到的波长,但可以感觉到热量--还有一些是可见光范围,在380纳米和大约750纳米之间。

金星上的新光

1975年,Vener 9着陆器在登陆金星后首次发回了一个诱人的表面瞥见。从那时起,金星的表面被雷达和红外仪器进一步揭示出来,这些仪器可以通过使用人眼不可见的光的波长来透视厚厚的云层。NASA的Magellan任务在20世纪90年代利用雷达绘制了首批地图,JAXA的Akatsuki航天器在2016年到达金星周围的轨道后收集了红外图像。来自帕克的新图像则通过将观察范围扩大到我们所能看到的边缘的红色波长来补充这些发现。

WISPR图像显示了金星表面的特征,如大陆地区Aphrodite Terra、Tellus Regio高原和Aino Planitia平原。由于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冷约85华氏度,所以它们在明亮的低地中显示为黑暗的斑块。这些特征还可以在以前的雷达图像中看到,如由麦哲伦拍摄的图像。

除了观察表面特征,新WISPR图像还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金星的地质和矿物构成。当被加热时,材料会以独特的波长发光。通过将新图像跟以前的图像相结合,科学家们现在有更广泛的波长可以研究,这可以帮助确定该行星表面有哪些矿物。这种技术以前曾被用于研究月球表面。未来的任务将继续扩大这一波长范围,这将有助于我们对宜居行星的了解。

这些信息也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该行星的演变。虽然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在同一时间形成的,但它们今天却非常不同。火星上的大气层只有地球的一小部分,而金星的大气层则要厚得多。科学家们怀疑火山活动在创造金星稠密的大气层中发挥了作用,但需要更多的数据来了解。新的WISPR图像可能提供关于火山如何影响该星球大气层的线索。

除了表面的光芒之外,新图像显示了行星边缘的一个明亮的环,这是由大气中的氧原子发出的光造成的。这种类型的光被称为气辉--也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从太空中可以看到,有时在夜间从地面也可以看到。

飞越科学

虽然帕克太阳探测器的主要目标是太阳科学,但金星的飞越提供了令人兴奋的机会以获得任务启动时未曾预期的意外数据。

WISPR还对金星的轨道尘埃环进行了成像--这是金星围绕太阳的轨道上散落的微观粒子的圆环形轨迹,FIELDS仪器则对金星大气中的无线电波进行了直接测量从而帮助科学家了解在太阳11年的活动周期中高层大气如何变化。

2021年12月,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重新发现金星背后流出来的类似彗星的等离子体尾巴的新发现。新结果显示,这条粒子尾巴从金星大气层延伸出近5000英里。这条尾巴可能是金星的水如何从这个星球上逸出并促成了其目前干燥和荒凉的环境。

虽然未来两次飞越的几何形状可能不允许帕克对夜空进行成像,但科学家将继续使用帕克的其他仪器来研究金星的空间环境。2024年11月,该航天器将有最后一次机会,在其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越中对金星表面进行成像。

金星研究的未来

帕克太阳探测器由位于马里兰州劳雷尔的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建造和运营,它并不是第一个在飞越时收集意外数据的任务,但它最近的成功激励了其他任务在经过金星时打开它们的仪器。除了帕克,ESA的BepiColombo任务及ESA和NASA的Solar Orbiter任务已经决定在未来几年的飞越中收集数据。

更多的航天器也将在本世纪末前往金星,包括NASA的DAVINCI和VERITAS任务及ESA的EnVision任务。这些任务都将有助于对金星的大气层进行成像和取样并用红外线波长以更高的分辨率重绘其表面。这些信息将帮助科学家确定表面的矿物构成并更好地了解这个星球的地质历史。

NASA局总部行星科学部主任Lori Glaze说道:“通过研究金星的表面和大气层,我们希望即将进行的任务将帮助科学家了解金星的演变以及是什么原因使金星今天变得荒凉。虽然DAVINCI和VERITAS都将主要使用近红外成像,但帕克的结果已经表明了广泛的波长成像的价值。”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5/3196297.html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次穿过日冕外围

NASA帕克太阳探测器首次穿过日冕外围

据东网:美国太空总署(NASA)周二(14日)宣布,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早前已飞近距离太阳可视表面约1,300万公里处,即代表它已穿过日冕外围,可被视为首次“接触”太阳。

经连月分析收到数据后,NASA证实太阳探测器已于今年4月展开第8次近日飞行时,已穿越日冕外围,并首次进入太阳大气层。帕克太阳探测器未来会继续承受高温,预计2025年飞至距离太阳可视表面约700万公里处,借此收集更多数据,协助科学家解开与太阳有关谜团。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873.html

NASA前宇航员杰克·费舍尔解释美国航空航天局一再推迟其宇航员登月的原因

NASA前宇航员杰克·费舍尔解释美国航空航天局一再推迟其宇航员登月的原因

据俄罗斯卫星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休斯敦12月8日电,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前宇航员杰克·费舍尔(Jack Fischer)向卫星通讯社解释了美国航空航天局一再推迟其宇航员登月的原因。在他看来,登月不是美国的主要战略优先事项,特别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

菲舍尔在休斯敦举行的第23届世界石油大会上说:"我国有某些优先事项,比其他事情更为重要。由于月球不像其他事情一样具有战略优先地位,特别是在大流行的背景下,略微推迟登月。"

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此前承认,按照先前的计划,美国宇航员在2024年登陆月球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之后发布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审计结果包含更加悲观的预测。根据这些结论,登月时间将不得不从2024年底推迟几年。

2019年春,美国共和党特朗普政府当政期间,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其“阿尔忒弥斯”(Artemis)登月计划,宣布了将在2024年将21世纪第一批人送上月球的宏伟目标。当时,许多怀疑论者对这些期限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是直到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也没有放弃这些计划。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600.html

NASA新训练员亮相 完成课程将赴国际太空站

NASA新训练员亮相 完成课程将赴国际太空站

据东网:美国太空总署(NASA)周一(6日)公布新一届太空人训练员选拔结果,6男4女在1.2万人中脱颖而出,将在未来两年接受训练,正式成为太空人后会派驻国际太空站,可能有机会参与NASA重返月球计划。

10名获选训练员都有军事或科研背景,包括哈佛大学医学物理助理教授威廉斯(Christopher Williams)和美国海军少校维蒂内(Jessica Wittner),还有工程师、空军等。他们明年1月起到德州詹森太空中心接受训练,包括学习操作国际太空站、太空漫步训练、喷射机飞行训练等。

训练员完成课程后将派往国际太空站,或参与NASA的“月亮女神”重返月球任务、火星探测任务等。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106.html

SETI:研究外星智慧生物的未来

SETI:研究外星智慧生物的未来

据cnBeta:外媒报道,当一想到要跟宇宙中某个未知的生命力量取得联系时,你是会被惊奇和兴奋所吞噬还是就会充满恐惧和不安?这一发现会对我们的整体产生什么影响?它会让我们团结在一起还是会分裂我们?

“也许寻找外星人比其他任何事情都更能让我们了解自己,”世界著名天文学家、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副执行主任Steven Tingay说道。

Tingay和他的CSIRO同事Chenoa Tremblay博士参与了迄今最深入、最广泛的外星生命迹象的搜索,这要感谢Murchison广域阵列(MWA)提供的能力。

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发现表明我们并不孤单的信号。

但随着MWA现在允许在其他天体物理研究的同时进行大量的搜索,对地外智慧生物的搜--—通常被称为SETI--无疑在增加。

比如它会增加NASA最新火星任务产生的宇宙排他性新问题,在那里,“毅力号”正在收集岩石和土壤样本,它们将用于探索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迹象。

2018年,MWA被用于扫描Vela星座的部分区域,该星座覆盖了至少1000万个恒星系统。在这一领域内有六颗已知的系外行星: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样,它们可能提供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通过这次调查和之前的两次调查,Tingay和Tremblay检查了75颗已知的系外行星,寻找跟智慧文明发出的无线电信号一致的窄带信号,另外144颗系外行星的研究也即将发表。

幸运的是,MWA允许对地外文明的搜索与已经在进行的科学研究相结合--正如Tingay所描述的那样,提供了“两分科学”。作为其博士研究的一部分,Chenoa使用射电望远镜观察我们星系中的恒星、气体和尘埃的分子特征,希望能发现生命的前身复杂分子。两人随后意识到,这些数据可同时用于寻找来自先进文明的无线电信号。

Tingay说道:“在目前阶段,这是一条回报非常高、花费很少的路线。这意味着,如果你运气好,一路走下去并没有真正花你那么多钱。所以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科学场景。”

那么,他们在MWA调查中到底在寻找什么呢?

“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确定,”Tremblay表示,“这就像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去屋子里找一样东西,然后他们非常兴奋地到处跑,在沙发下面看了看,然后瞪大眼睛回来问,‘它是什么样子的?’总的来说,我们正在寻找在非常窄的波长范围内出现的强烈信号,它可能在电磁波谱的任何地方。我们利用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和迄今为止信号的样子建立的模型来缩小搜索范围。

虽然2018年的调查比以往任何时候要全面得多,但Tingay热切地指出,这仍只是沧海一粟。

他解释称:“我们的星系包含数十亿颗恒星,所以数十亿颗恒星中的1000万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整个搜索空间都用地球上的海洋来代表,那就相当于从海洋中搜索一个游泳池那么多的水。话虽如此,我们所做的比任何人之前所做的都要好上一百倍--而之前最好的也是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正在做的是证明技术,从欧诺个使我们能在开发更强大的望远镜时走得更远更远。这一进程的下一步就是平方公里阵列。”

在十多个国家的数百名专家进行了十多年的设计和工程工作之后,MWA实际上是平方公里阵列的热身行动,该阵列已经开始在西澳大利亚和南非的建设阶段。

这个全球大型科学项目将提供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两个射电望远镜网络,旨在解开我们宇宙中一些最迷人的秘密--这无疑会让SETI的爱好者非常非常兴奋。

当被问及如果这个天文学的新前沿很快证实了外星智慧的迹象,他会如何总结自己的反应时,Tingay很快回答道:“我将冲到望远镜那里获取更多数据!”

相关报道:科学家如何经济地搜寻外星智慧生命?

据新浪科技(任天):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终于与宇宙中某个未知的生命力量取得联系,你是会沉浸于惊奇和兴奋,还是充满恐惧和不安?这一发现会对我们人类的整体产生什么影响?会让我们团结在一起,还是使我们更加分裂?世界知名天文学家、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史蒂文·廷加一直在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他说:“也许寻找外星生命的过程能让我们对自身有更深入的了解。”

史蒂文·廷加同时也是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射电天文学研究所的教授,他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的同行希诺阿·特伦布莱博士参与了迄今为止对外星智慧生命迹象最深入、最广泛的搜索。在两次搜索中,他们都借助了默奇森广域阵列(MWA)所提供的高灵敏度探测能力。这是一台位于西澳大利亚内陆的低频射电望远镜,其视域极其广阔,多年来一直为大量前沿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发现任何能够表明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单的信号。不过,在其他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同时,MWA等射电望远镜也使大规模巡天搜索成为可能。毫无疑问,对地外智慧生命的搜索——通常被称为SETI(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正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例如,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的火星任务中,毅力号火星车所收集的岩石和土壤样本,将用于探索火星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迹象,这也引出了有关人类是否在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新问题。

2018年,科学家利用MWA对船帆座的部分区域进行扫描。据估计,该星座覆盖了至少1000万个恒星系统。在扫描区域内,天文学家发现了6颗已知的系外行星,它们围绕其母恒星运行,就像地球围绕太阳运行一样,而且有可能提供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通过这次调查,加上之前的两次调查,史蒂文·廷加和希诺阿·特伦布莱分析了75颗已知的系外行星,从中寻找与智慧文明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可能有关的窄频带信号,他们关于另外144颗系外行星的研究结果也即将发表。

令人意外的是,MWA对地外文明的搜索可以和正在进行的其他科学研究相结合。希诺阿·特伦布莱使用射电望远镜观察银河系中的恒星、气体和尘埃的分子特征,希望能发现生命的前导复杂分子,并将此作为她博士研究的一部分。她和史蒂文·廷加随后意识到,这些数据可以同时用于寻找来自外星先进文明的无线电信号。

“在目前阶段,这是一条回报非常高,但花费很少的路线。换句话说,如果你运气够好,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其实并不会花费太多的钱,”史蒂文·廷加解释道,“所以,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科学研究场景。”

那么,他们在MWA调查中究竟是在寻找什么呢?“我们不能百分之百确定,”希诺阿·特伦布莱承认道,“这就像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去屋子里找一样东西,他们会非常兴奋地到处跑,在沙发下面看了又看,然后瞪着大眼睛回来问,‘它是什么样子的?’”

“总的来说,我们正在寻找一些出现在非常窄的波长范围内的强烈信号,可能在电磁波谱的任何位置。我们利用目前对宇宙的理解和迄今为止的信号特征,建立了一些模型,用来缩小搜索范围,”特伦布莱补充道,“选择观察较低的无线电频率或非常长的波长,一个优势是它们会穿过地球的大气层,所以我们可以建造地面望远镜来探测这些信号。它们在星系内的尘埃和气体中穿行,意味着我们可以跨越更大的距离探测到更远的地方,如果是观察更高的能量或较短的波长,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尽管2018年的调查比以往进行的任何调查都全面得多,但史蒂文·廷加指出,这仍然只是沧海一粟。他解释说:“我们的星系包含数十亿颗恒星,在这数十亿颗恒星中,1000万颗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如果把整个搜索空间比作地球上的海洋,那这就好比从海洋中搜索一个游泳池那么多的水。话虽如此,我们所做的仍然比之前任何人做到的都要好——当然,之前做的最好的也是我们!”廷加补充道,“所以,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证明这些技术能使我们在开发更强大的望远镜时走得更远、更深入。这一进程的下一步就是平方千米阵。”

MWA实际上是平方千米阵的“预热”。十多年来,有十几个国家的数百名专家参与了平方千米阵的设计和工程作业,目前该项目已经在西澳大利亚和南非进入建造阶段。这个全球性的大型科学项目将提供有史以来最大、最复杂的两个射电望远镜网络,旨在解开宇宙中一些最迷人的秘密——这无疑会让SETI的爱好者异常兴奋。

当史蒂文·廷加被问及如果平方千米阵的探测证实了外星智慧生命的存在,他会作何反应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将冲到望远镜那里,获取更多的数据!”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9/3194964.html

SpaceX创办人Elon Musk马斯克已主宰太空?欧洲太空总署吁停止其野心

SpaceX创办人Elon Musk马斯克已主宰太空?欧洲太空总署吁停止其野心

据东网:外媒报道,欧洲太空总署(European Space Agency,ESA)呼吁欧洲领导人停止助长SpaceX创办人Elon Musk主宰太空的野心。ESA署长阿施巴克(Josef Aschbacher)接受外媒访问时称,欧洲帮助Musk旗下星链(Starlink)卫星网络快速扩展,或阻碍欧洲企业在太空市场实现商业化的潜力。

阿施巴克指,太空产业应在频率及轨道位置设更多限制,各国政府应给予本土企业同样关注,让欧洲供应商有平等机会于公平市场上竞争。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已经非常庞大,光是他一个人就掌控全球半数的现有卫星,这确实是件了不起的成就。但阿施巴克警告,马斯克正在制定规则,而包括欧洲在内的全球其他地区,都还来不及反应。

追踪太空物体的机构NORSS创办人Ralph Dinsley表示,马斯克创建了自己的卫星,并与SpaceX一同发射至外太空,意味着马斯克可比竞争对手早一步抵达最理想的轨道位置。以马斯克将卫星送上太空的速度,他几乎可以占据这些轨道,在太空创立“马斯克主权”。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791.html

SpaceX猎鹰九号火箭残骸飘浮太空7年 预计今年3月会撞向月球

SpaceX猎鹰九号火箭残骸飘浮太空7年 预计今年3月会撞向月球

据东网:人类探索太空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太空垃圾。英国传媒周三(26日)报道,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2015年2月发射的猎鹰九号火箭,完成任务后,其火箭残骸在月球引力影响下,预计今年3月会撞向月球,或成首例,但相信不会构成严重破坏。

报道指,这个重达4公吨的火箭残骸会以每秒2.58公里的速度,撞上月球。气象学家贝格(Eric Berger)表示,火箭没有足够燃料返回地球大气层,以及缺乏逃离月球引力的能量。追踪近地球星体的数据分析师格雷(Bill Gray)称,这或是首宗太空垃圾意外撞击月球的案例,可能在3月4日发生,但确实时间和地点需要进一步观察。

不过此次撞击亦可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例如可以观察到月球受撞击时,喷出的地下物质。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中心学者麦克道尔(Jonathan McDowell)同意会在3月4日发生撞击,但表示没甚么大不了。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617.html

SpaceX星链卫星今年两度先后接近中国空间站 中方提交联合国照会

SpaceX星链卫星今年两度先后接近中国空间站 中方提交联合国照会

据东网: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的星链卫星被指今年两度先后接近中国空间站,威胁站内中国航天员的生命健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周二(28日)确认事件,同时呼吁美方尊重国际法,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早前就事件向联合国秘书长发出普通照会,SpaceX以至美国太空总署未有回应。赵立坚周二说:“我可以负责任地向大家证实,今年7月和10月,SpaceX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空间站,在此期间,中国航天员正在空间站内执行任务。出于安全考虑,中国空间站采取紧急避碰措施。”

赵立坚指出,1967年《外空条约》是公认的当前外层空间领域国际法基石,各国应该尊重及保护航天员安全,以及应该为其国内私人公司一切外层空间活动承担责任。他批评美国口口声声宣称所谓“负责任外空行为”概念,自身居然无视外空国际合约义务,严重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形容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相关报道:美卫星两度飞近华太空站 中方提交联合国照会

据东网:中美的太空竞赛日益炽热,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近日公布,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于本月初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照会,指控美国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通讯卫星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太空站,威胁站内太空人安全,导致中国太空站两度实施紧急避碰。

内媒周一(27日)报道,中方于本月3日提交普通照会,按《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简称《外空条约》)第5条规定,向联合国通报威胁中国太空站内太空人生命健康的事件。照会提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今年执行5次发射任务,把中国太空站天和核心舱、货运飞船天舟2号及天舟3号、载人飞船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发射入轨,在高度390公里附近的近圆轨道稳定飞行。

期间,SpaceX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太空站。第一枚涉事卫星星链-1095于5月16日至6月24日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公里后,原保持上述运行高度,但于7月1日近距离接近中国太空站。星链-2305卫星则于10月21日近距离接近中国太空站,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空间站碰撞的风险。

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太空站组合体两度主动采取针对属预防性质的碰撞规避控制,防止与星链卫星碰撞。中方请联合国秘书长通知《外空条约》缔约国上述情况,提醒各国的外层空间活动要承担国际责任,应保证本国活动符合条约规定。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611.html

WASP-121b热木星黑暗面神秘面纱首次被揭开

WASP-121b热木星黑暗面神秘面纱首次被揭开

据科技日报(张佳欣):21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杂志上的论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获得了一张与恒星“潮汐锁定”的系外行星的永久黑暗面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图像。这颗行星是热木星“WASP-121b”,它是一颗几乎是木星大小两倍的巨大气体巨星。他们的观测和对行星的测量,提供了系外行星全球大气的第一个详细视图。

WASP-121b于2015年被发现,围绕着一颗距离地球约850光年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轨道是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短的轨道之一,仅需30小时就能绕恒星一周。它处于潮汐锁定状态,这意味着它的一侧总是面向恒星,温度极高;而另一侧总是黑暗的。研究人员表示,WASP-121b的暗面比亮面暗淡约10倍。

天文学家之前探测到了水蒸气,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光谱相机捕捉到了一幅更详细的图景。

在地球上,水的循环方式是先蒸发,然后凝结成云,再形成降雨。而在WASP-121b上,水循环要强烈得多。在白天,组成水的原子在超过3000开尔文的温度下被撕裂。这些原子被吹到暗面,在那里,较低的温度会使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水分子,并再次被吹回亮面,于是循环再次开始。

该研究小组计算出,这颗热木星的水循环是由风以高达每秒5公里的速度“撕裂”行星上的原子来维持的。此外,天文学家发现,水循环似乎不只发生在这个星球上。

此次,研究小组在两个完整的轨道上观察了WASP-121b,一个在2018年,另一个在2019年。对于这两次观察,研究人员追踪到了水蒸气的存在。

不断变化的水蒸气的特征帮助研究小组绘制了行星亮面和暗面的温度分布图。他们发现,“白昼”的范围从最深可见层的2500开尔文到最上层的3500开尔文。夜面从最深层的1800开尔文到上层大气的1500开尔文不等。有趣的是,行星上温度分布似乎较反常,在亮面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而在暗面,温度则随着海拔下降而下降。

研究模型揭示了该行星存在由铁、刚玉和钛等金属组成的云的可能性。研究小组还从温度测绘中观察到,这颗行星最热的区域被转移到了恒星正下方的“亚恒星”区域的东部。他们推断这种转变是由于强风造成的。

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的博士后托马斯·米卡尔·埃文斯表示,通过这次观测,他们真正获得了系外行星气象学的“全星球视野”。

相关报道:“热木星”黑暗面首次揭开

据中国科学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获得了一颗系外行星被“潮汐锁定”在其恒星上的永久暗面的图片,这是迄今为止最清晰的一张图像。该研究提供了系外行星大气的第一个详细视图。相关研究结果2月21日发表于《自然—天文学》。

领导该研究的麻省理工学院卡夫利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博士后Thomas Mikal-Evans表示,现在不仅是对系外行星大气的特定区域进行单独“快拍”,更是将其作为真正的3D系统来研究。

该研究中的行星——热木星WASP-121b是一颗巨大的气体巨星,于2015年被发现,围绕着一颗距地球约850光年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轨道是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短轨道之一,环绕其恒星一周的时间仅为30小时。它处于潮汐锁定状态,这意味着一侧总是面向恒星,温度极高,而另一侧永远朝向太空,总是黑暗的。

研究人员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上的光谱相机捕捉到了更详细的画面,绘制出从白天到黑夜的温度显著变化图,并观测到温度如何随海拔高度变化。他们还追踪了大气中水的存在,首次展示了水是如何循环的。

WASP-121b上的水循环比地球上“刺激”得多。在白天,组成水的原子在超过3000开尔文的温度下被“撕裂”后吹到暗面。在那里,较低的温度会使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结合成水分子,并再次被吹回亮面,如此循环往复。

研究团队计算出,这颗热木星的水循环是由风以每秒高达5公里的速度“撕裂”行星上的原子来维持的。他们还发现,水循环似乎不只发生在这个星球上。

不断变化的水蒸气特征帮助研究人员绘制了行星亮面和暗面的温度分布图。他们发现,“白昼”的范围从最深可见层的2500开尔文到最上层的3500开尔文,暗面从最深层的1800开尔文到上层大气的1500开尔文不等。有趣的是,行星上温度分布似乎较反常:在亮面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而在暗面,温度则随着海拔下降而下降。

“通过这次观测,我们真正获得了系外行星气象学的‘全星球视野’。”Mikal-Evans说。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5645.html

X射线双星MAXI J1820+070中的黑洞自旋轨道错位

X射线双星MAXI J1820+070中的黑洞自旋轨道错位(redits: X-ray: NASA/CXC/Université de Paris/M. Espinasse et al.; Optical/IR:PanSTARRS)

据中国科学报(冯维维):X射线双星系统中黑洞的观测特征取决于它们的质量、自旋、吸积速率以及黑洞自旋和轨道角动量之间的不对位角。该研究介绍了X射线双星MAXI J1820+070中黑洞的光学偏振观测,并对其轨道位置角进行了约束。

结合之前对黑洞自旋的相对论喷流方向和轨道倾角的测定,作者确定了自旋—轨道偏差角的下限为40°。

这种不一致是由双星演化或黑洞形成阶段引起的。如果其他的X射线双星也有类似的大偏差,这将使X射线观测中黑洞质量和自旋的测量产生偏差。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1/3196712.html

阿根廷发现“无臂”新物种恐龙Guemesia ochoai

阿根廷发现“无臂”新物种恐龙Guemesia ochoai

据cnBeta:在阿根廷发现了一种新的恐龙,它构成了一系列“不寻常”生物的一部分。这个新物种--Guemesia ochoai可能是7000多万年前在南半球游荡的一群无臂恐龙的祖先的近亲。在阿根廷发现的一个完整的部分头骨提供了晚白垩纪期间独特生态系统的新证据。

Guemesia ochoai是abelisaurid的一个物种,是一个食肉动物的分支,在现在的非洲、南美和印度游荡。恐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7000万年前,它可能是整个群体祖先的近亲。

Guemesia ochoai头骨的发现为一个很少有飞龙化石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该地区会产生如此不寻常的动物的原因。

阿根廷博物馆的研究负责人和这项研究的论文共同作者Anjali Goswami教授表示:“这个新恐龙对它的种类来说是非常不寻常的。它有几个关键特征表明它是一个新的物种,另外还提供了关于世界上一个我们不了解的地区的重要新信息。它表明生活在这一地区的恐龙跟阿根廷其他地区的恐龙截然不同,并支持南美白垩纪不同省份的观点。它还向我们表明,在这些地区还有很多有待发现的东西,而这些地区比一些更著名的化石地点更少受到关注。”

由阿根廷研究人员领导的对该恐龙的描述已发表在《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上。

无臂,但并非不会没有杀伤力

数亿年前,所有的大陆都结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被称为盘古大陆的超级大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构造板块的移动,这个陆地开始分裂为冈瓦纳和劳拉西亚。

到1.8亿年前,这两块巨大的大陆将自己开始分裂,冈瓦纳大陆断裂进而形成了南半球的主要大陆及印度。

虽然新大陆正在缓慢地分开,但物种仍能在它们之间移动,这使得一些科学家认为每个陆地的动物群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不变。

当时生活在冈瓦纳的其中一个群体是 abelisaurid恐龙。这些是一群顶级掠食性的食肉龙,它们可能以雷龙等大型恐龙为食。然而,尽管这种可怕的生活方式,它们能在不使用武器的情况下拿下它们巨大的猎物。

许多种类的abelisaurid龙的前肢甚至比更著名的霸王龙的前肢还要短,实际上是没有用的。这使得该种恐龙的手无法抓握,进而迫使它们依靠自己强大的头部和下颚来捕获猎物。

这些食肉动物的化石已经在非洲、南美洲、印度和欧洲的岩石中被发现,可以追溯到白垩纪晚期--就在6600万年前恐龙被消灭之前。

阿根廷的abelisaur化石是众所周知的,该国已经有35种得到了描述。但几乎所有这些都来自该国南部的巴塔哥尼亚,而在西北部发现的恐龙则相对较少。

从一个头骨的一部分描述这个新物种,这为研究这段历史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新知识。

Abelisaurid祖先?

脑壳--包括头骨的上部和后部--是在阿根廷北部安布莱奥附近的洛斯布兰基托斯地层中发现的,岩石的年龄在7500万至6500万年之间。这意味着这种动物就生活在白垩纪末大灭绝之前,那次大灭绝见证了大多数恐龙的灭绝。

这种恐龙的一个独特特征是它的头骨前面有一排被称为孔的小孔。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小孔可能使动物能够降温,当血液被泵入头部前面的薄皮中以释放热量。

就像许多变形金刚一样,这个头骨有一个“非常小的”脑壳,但即使如此,这个新物种的头骨也比它的任何亲属小70%左右。这种缩小的尺寸可能表明它是一个幼体,但在这方面的证据相互矛盾。

类似的不明确性还延伸到了它的其他特征,包括头骨的薄的部分以及与其他龙类的不同--没有角。有人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这个新物种接近于食肉龙家族树的底部,或跟该组其他物种的祖先密切相关。

虽然一些细节可能仍不大清楚,但这只恐龙的独特特征足以让研究人员相信这是一个新的属和种,他们将其命名为Guemesia ochoai。它是以阿根廷独立战争的英雄Martin Miguel de Güemes将军和发现该标本的博物馆技术员Javier Ochoa命名的。

虽然许多问题仍围绕着这种恐龙,但它新增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阿根廷西北部有一套独特的生物,其不同于此时世界上其他地方发现的生物。其中包括podocnemidoidae海龟如Stupendemys geographicus,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水生爬行动物之一。

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发现更多Guemesia ochoai及其亲属的标本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阿根廷的生活。他们尤为关注白垩纪末大灭绝前后的时期从而了解这一巨大事件如何塑造了地球上的生命。

除了Guemesia ochoai之外,该团队已经发现了其他几个有趣的物种,从鱼类到哺乳动物。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2/3195003.html

阿根廷萨尔塔省发现白垩纪恐龙头骨化石Guemesia ochoai 属于小臂“阿贝力龙”的分支

阿根廷萨尔塔省发现白垩纪恐龙头骨化石Guemesia ochoai 属于小臂“阿贝力龙”的分支

据东网:阿根廷的古生物学家早前在西北部的萨尔塔省,发现一个白垩纪恐龙的头骨化石,属于生活在约7,000万年前、小臂食肉恐龙“阿贝力龙”(abelisaur)的分支,有细小的手臂,可能用强而有力的头部攻击猎物。

名为“Guemesia ochoai”的恐龙是迄今为止发现脑袋最小的阿贝力龙之一 ,用两条腿走路,只有短柄状的手臂,甚至比北美的霸王龙更短。它虽然近视,但有非常敏锐的嗅觉,强壮下颚和刀刃般的牙齿弥补前臂缺陷。

这种恐龙是在阿根廷西北部发现的唯一阿贝力龙头骨,头骨有小孔,或有助将血液输送到皮肤表面,以释放热量为身体降温,反映出它可能在温暖气候下生活。阿贝力龙曾横跨欧洲、非洲、南美洲和印度,约在6,600万年前灭绝。研究报告已发表在《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期刊》。

参考资料:https://www.donews.com/news/detail/7/3196147.html

举报/反馈

机机早知道

491获赞 218粉丝
创新无边界,看到未来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