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战靓妞(未经允许,请勿复制全文搬运!)

美军战后主流坦克的发展,从M45支援坦克开始!

二战中,美军的主战坦克是M4“谢尔曼”。而在战争中美军发现给“谢尔曼”安装上一门105毫米榴弹炮后,作为一款火力支援坦克在战场上表现十分亮眼。因此战争结束以后,美国军方便希望能沿用这一“火力支援类型”坦克的设计。

T23坦克

于是,美军开始考虑在T23坦克上安装上一门105毫米榴弹炮。不过后来随着T26E1坦克的诞生,美军又对T23坦克的车体失去了兴趣。他们认为:把105毫米榴弹炮转移到T26E1坦克身上,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不过,为了让T26E1车体能容纳下105毫米榴弹炮,原先的炮塔战斗室就必须要做修改。很快,一款新炮塔的设计方案被拿了出来,并做了一个木制模型给美军高导过目。

T26E1

而高层对这个新坦克方案比较满意,于是新型炮塔在工厂生产出来以后,便组合到了T26E1车体上,而这款坦克则被重新命名为:T26E2。

1945年7月,美国底特律坦克厂正式量产T26E2支援坦克。不过由于战争早已经结束,军方对坦克的需求并不高,因此T26E2的产量被削减到185辆。后来为了区分战后的坦克型号,T26E2又被重新命名为:M45中型支援坦克。

T26E2

后来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军将一部分M45坦克投入到了战场。因为当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都比较缺乏坦克,因此M45坦克经常被美军用于火力支援。

M45中型坦克

毕竟,前线的美军更希望得到M45坦克那门105毫米榴弹炮的火力支援,而不是M26“潘兴”坦克的那种90毫米火炮。

“潘兴”的90毫米火炮

另外朝鲜那种多山的地形,也十分适应M45坦克,它和其它坦克相比会拥有更多的射击位置,可以灵活采用直射和曲射的方式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所以,M45坦克在朝鲜战争中受到了美军士兵的一片赞誉。

M46“巴顿”中型坦克,源自于T26E3:

T26其实在美军坦克系列中得到了优先发展:它先后一共有T26E1、T26E2和T26E3三种型号。除了T26E2发展为M45支援坦克外,T26E3也于1945年1月正式定型量产,并以美国名将潘兴的名字重新命名为:M26“潘兴”重型坦克。

M26“潘兴”

M26潘兴是二战后期顶尖的重型坦克,理论上性能并不亚于德国虎王。由于这款坦克在二战后期经过了实战的检验,于是战后它便被美军认为是性能最好的重型坦克。不过,M26“潘兴”毕竟是战争后期仓促设计出来的,还有着不少缺陷需要弥补,特别是它的发动机功率过低。

于是,战争快结束时美军便已经着手对M26“潘兴”进行改进了,而第一个改进型号就是M26E1“超级潘兴”坦克。

战后的1948年5月,美军又对其完成了进一步的改进,并将新车命名为:M26E2。经过一系列改进火炮和发动机后,便成了后来的T46(刚开始命名为M40)中型坦克。

M46中型坦克

1948年7月30日,在T46坦克正式定型后又被重新命名为M46中型坦克。和“潘兴”坦克一样,美军认为应该还要用一位美国名将的名字来称呼它。于是,M46坦克最终便以巴顿将军的名字来命名。

不过,作为“巴顿”系列坦克的第一款,M46"巴顿"中型坦克的改进型只有M46A1这一种,而且也只是在局部做了一些小改进而已。

M46“巴顿”

在朝鲜战争中,美军的M46“巴顿”坦克和中朝军队的T-34/85坦克顶多打个平手。另外由于朝鲜多山的地形,以及中朝军队坦克数量都不多,因此也让M46“巴顿”坦克的很多缺点没有暴露出来。

过渡型号:M47“巴顿”坦克

由于朝鲜战争中,M46坦克在和T34-85坦克的对抗中无法占据上风。历此,美军后来便M26“潘兴”坦克的底盘上,重新安装上了新式的T42坦克炮塔,再装上一门威力更强的90毫米M36式坦克炮,摇身一变成了M47中型坦克。

M47坦克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战后美军的一系列所谓的主战坦克,很多都是由M26潘兴重型坦克演变而来的。而这样频繁“改名换姓的手法,对坦克性能的提升却没有大的提升。

而M47坦克更是在战争背景下仓促开发的一款过渡坦克,这也就注定它“命不长久”。在50年代中期,随着以T-54为首的苏式"五对轮"坦克逐渐问世,像M47这种过渡性的坦克根本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因此从1955年起,M47坦克很快便被美军战后“正宗”的第一代主战坦克:M48坦克取代了。到上世纪60年代初,M47坦克便从美军的坦克系列中几乎彻底消失不见了。

战后美军真正的第一代主战坦克是它:M48“巴顿”。

M48“巴顿”在继承M47坦克的基础上,采用了大量全新设计。而且作为第三代的巴顿系列坦克,它也是美军最后一款搭载90毫米主炮的坦克,改进型M48-A5更是装上了一门105毫米大威力坦克炮。

M48“巴顿”坦克

为什么M48“巴顿”坦克是战后美军真正的第一代主战坦克?因为在非大规模战争年代,M48系列坦克的总产量高达11703辆,生产一直持续到1959年。无论是产量,还是服役时间都大大高于其它“过渡性”坦克。

在越南战争爆发以后,至少超过600辆M48坦克被部署到越南。在越南战场,M48多用于支援步兵作战,以及协助重要据点的防守。在一系列残酷的激战中,M48坦克也均表现良好,对付北越军队的T34坦克一直占据着上风。而M48坦克的衍生喷火型M67A1,也在越南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军后来撤离越南时,将大量剩余的M48A3坦克给了南越军队,成为南越陆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之后这些南越军队的M48坦克和北越的T54/55,PT76发生过几次交火,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975年以后,这批美军遗留的M48坦克因缺少零件和弹药,先后都失去了战斗力。

“巴顿”系列最后一代:M60主战坦克。

M60巴顿算是美国陆军最后一代的巴顿系列坦克,1956年美军开始研制新一代主战坦克:XM60,用来取代过去的M48巴顿。

M60巴顿坦克

新坦克主要武器采用了一门105毫米M68线膛炮,车长指挥塔上方还装有一挺12.7毫米M85高射机枪,而且可根据战场情况在两种射速之间切换。

而M60的改进型号M60A1,火控系统已经用电模拟式计算机取代了之前的机械式计算机。1974年时又加装了乘员被动式夜视装置,让该坦克具有了夜战能力。

至于防护方面,M60的火炮防盾装甲厚度为178毫米,而炮塔和车体正面装甲厚度为110毫米。另外,在坦克动力舱内还装有“CO2”灭火系统。

因为M60坦克是为冷战时期的核战做准备,因此该坦克安装了“三防”系统:配备了E37R1型主毒气过滤装置,接通了每名乘员配有的E56R3型防毒面具。从1960年至1990年代初,M60“巴顿”坦克一直服役于美军。

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1978年,美军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公开亮相,并于1981年正式服役。美军自此也彻底告别了升级频率高,更新换代次数多的混乱局面。至今,美军依然都是以M1及其改进型(M1A2,M1A3)作为主战坦克。

图源网络,侵删!

点击关注一下《历史杂谈驿站》好吗?感谢支持!

举报/反馈

弹痕驿站

248万获赞 8.9万粉丝
……来自地狱,路过人间,定居天堂……
优质军事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