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朋友情谊甘愿献出生命的大诗人:孟浩然为何死在“一条鱼”身上?

从古至今的医学上都有“忌口”这一说,就是说某一种食物是这种病的“发物”,得了这种病要忌口,不然就有生命危险,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

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徐达,背上生“疽”,需要忌口的食物是他喜欢吃的蒸鹅。

朱元璋得知后,专门派人赐给徐达蒸鹅吃,徐达看到蒸鹅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只能含泪吃下蒸鹅,不久“背疽”发作而死,这就是俗语中说的“发物”!

孟浩然用生命和王昌龄吃鱼

除了徐达之外,唐朝大诗人孟浩然之死和徐达如出一辙,两人的病也是一样,都是背上生“疽”(一种皮肤组织化脓炎症,局部红肿有硬块,表面脓包,忌食河鲜海鲜,最严重引发败血症,在古代是很严重的病,但并非不治之症,只是需要管住嘴)。

大夫专门有交代:“你如果还想继续活着,不准吃河鲜海鲜之类的东西,否则就算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下凡也是无力回天,记住没?”

孟浩然和王昌龄吃鱼喝酒

孟浩然对大夫言听计从,可是他最终还是死在河鲜这种忌口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悲剧还要从孟浩然和“诗家天子”王昌龄的交情说起:

孟浩然,著名“山水田园派诗人”,生于公元689年,湖北襄阳人,所以世人也称他为“孟襄阳”。

他和“七绝圣手”王昌龄是挚交(孟浩然和李白,王维等人都是好朋友),也是和王昌龄吃完最后一顿饭后孟浩然就死了,这让王昌龄难过了很久,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孟浩然

公元740年,42岁的王昌龄从岭南回长安(公元738年,王昌龄因为犯事被贬岭南,后遇到特赦,回到长安,拜访孟浩然也是路过襄阳)。

路过湖北襄阳,突然心血来潮,想起了在襄阳老家闲居的好友,比自己大九岁的孟浩然大哥!

孟浩然是一个相当好客之人,当年也写下《过故人庄》这首诗,当然那次是朋友请他,而这次不一样了,好友王昌龄不远千里来到襄阳看望自己,自己比王昌龄大九岁。

而且自己还是“东道主”,孟浩然自然十分高兴,为老朋友准备了豪华的盛宴

“害死孟浩然”的河鲜:汉江查头鳊

宴席上二人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其乐融融,而宴席上有一道襄阳名菜,这道菜是孟浩然生平所爱,却又是他“背疽”需要忌口的食物,汉江之中的“查头鳊”(缩头,弓背,色青,味极其鲜美,以汉水查头鳊最为有名)。

孟浩然深知吃了这个鱼会有什么后果,他患病以来从未吃过,但是今天老朋友来了,孟浩然“舍命陪君子”,和王昌龄大口吃鱼大口喝酒,二人相谈甚欢!

汉江查头鳊,孟浩然的最爱,也是害死他的“罪魁祸首”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王昌龄告辞后,孟浩然也因为吃了河鲜导致“背疽”复发,不久就死了,年仅51岁。

那次宴会竟然成了自己“最后的晚餐”,这也是医生警告过他的!

孟浩然因为吃鱼导致背疽发作而死

王昌龄后来得知好友孟浩然的死因后大恸,认为是自己害死了好朋友,为此老王悲痛欲绝,余生都在忏悔愧疚中度过(直到公元756年,59岁的王昌龄被小人,濠州刺史闾丘晓杀害)!

哭孟浩然

用“我虽不杀伯仁,但伯仁因我而死”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举报/反馈

有故事的白公子

713获赞 160粉丝
一名热爱历史的大学生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