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实际增长8.1%。

  按常住地分,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7万元,实际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9万元,实际增长9.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连续12年跑赢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5,比上年缩小0.06。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1月20日在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是在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农资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情散发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取得的。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粮食价格和行情较好,为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提供主要支撑。受农村居民收入基数相对较小等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数据增速快于城镇居民。

  曾衍德指出,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面临很大压力,农民收入稳势头提后劲是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要坚持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拉动、改革驱动,稳定农民增收好势头,坚决杜绝大规模返贫现象发生,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促进农民增收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点。

  在李国祥看来,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931元,实际增长9.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6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工资性收入稳步提高和经营净收入增加,这两大收入渠道具有可持续性。另外,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仍有增长空间,也为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分别为7958元、6566元、469元和3937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为42%、34.7%、2.5%和20.8%,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是农村居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李国祥表示,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较好,农民工就业机会较多,收入稳步提高,为工资性收入增长提供支撑。另外,2021年我国粮食持续增产,粮食价格和行情较好,种粮家庭经营净收入保持相对稳定增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251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外出农民工17172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2079万人,增长4.1%。与2019年相比(2020年数据受疫情影响较大,故比较2019年数据),全国农民工总量增加174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和本地农民工分别减少253万人和增加427万人。

  李国祥指出,农民工外出务工具有复杂性和非稳定性,社会经济形势、本地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区域产业转移、疫情等意外因素都会对农民工流动产生影响。2021年本地农民工在数据表现上增速高于外出农民工,也有疫情因素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日前在《农民日报》发文指出,“十四五”时期农民四大收入来源均存在较大增长空间,其中在转移净收入方面,随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加大,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转移净收入将会较快增长。

  另外,在财产净收入方面,叶兴庆认为随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和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财产净收入将会增加。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落实,其中就明确要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化建设试点等。

  伴随中国经济继续增长,农民工就业机会增加,李国祥预计未来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将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中发挥主导作用。

  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龙头。坚持产业富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曾衍德在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21年预计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7.7万亿元、增速超过10%,乡村休闲旅游业营业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左右,农产品电子商务零售额平稳增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单列为一部分,共5条内容,并将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置于该部分首要位置。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产业发展的前提是盘活乡土资源,促进要素流动,核心是协调好人、地、钱问题。具体来看,要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大培训力度,培养经济带头人,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解决“人”的问题;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供地方式,完善乡村产业用地保障机制,要让用地指标落实落地,解决“地”的问题;要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工商资本有序进入乡村产业,解决“钱”的问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明确,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等。另外,中央一号文件还指出,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

  李国祥认为,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以技术要求相对不高,就业带动能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当地农民就近就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2月23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在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发布会上谈到,欢迎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一起干、一起赚,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 。”

  工商资本优势明显,李国祥表示,工商资本下乡,有助于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制约因素。李国祥提醒,工商资本下乡不能与农民竞争,不要“抢农民饭碗”,做好分工合作才能双赢。

举报/反馈

新浪财经

4146万获赞 292.6万粉丝
新浪财经提供7×24小时的全球财经内容服务
新浪财经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