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5月10日,医院给焦裕禄下发了病危通知书,干部和群众得知后,立即赶往医院来看望焦裕禄,整个医院被围得水泄不通。

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毛主席的好学生”,在河南省担任书记时的他,身患肝癌依旧和全县人民奋战在一线,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可以说,焦裕禄将自己一生的心血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兰考。

病危之时,当村民赶来看他的时候,他依旧惦记着兰考,他深切地说道:“我死后不要给我多花钱,留下来支援兰考再去吧。我活着的时候没能完成任务,死后还请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之上,看着兰考百姓把沙治好……”

这是焦裕禄最后的嘱托,也是临终前唯一的心愿。

焦裕禄的最后岁月

1964年,焦裕禄身边的人总能看到,不管是在开会听报告还是在汇报的时候,焦裕禄有一种奇怪的姿势,他右脚踏椅,右膝抬高,顶压肝部。而且他的棉袄的第二三个扣子总是不系,时常用左手探入怀中,或者握着一支笔,或者一只茶缸,直直地抵住肝部。而他的座椅右侧也被顶出了一个大洞。

焦裕禄

这样的情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其实早在洛阳矿山机器厂工作的时候,焦裕禄的腹部就开始疼了,但是他总是用一块布条捆住腹部,用此来压迫病痛。

时间一长,这个土办法已经失灵,他的压迫腹部止疼的办法也改成了鸡毛刀子、钢笔、秫秸秆、鞋刷等这样的尖利的硬物。

1964年元旦,兰考县放假一天,全年无休的焦裕禄依旧投身于工作中,一边翻阅着“三害”资料,一边用东西顶着自己的腹部。

其实,对于焦裕禄的病情,上级领导也非常关心,多次劝阻他一定要去医院治疗,但焦裕禄却次次回绝,他说道:

“病人最好不要住院,一住院,耳朵要听的眼睛见的都是病,人进到了病圈子里,轻病也会转重三分,倒不如坚持工作,工作的乐趣就可以去除疾病的痛苦,这样对战胜疾病反而有利。”

话虽这么说,随着工作量的增加,焦裕禄的病症也越来越重,经常犯病。

1月26日,焦裕禄正在开封地委参加会议,肝病的疼痛使他疼得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额头上和脸上直冒冷汗。

见此,地委领导立即命令他住院,焦裕禄依旧硬生生地拒绝了,甚至还找了一个看起来非常可信的理由,他说道:“年初要安排一年的工作,现在不能住院。”

焦裕禄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为什么焦书记不去看病呢?其实,当时的一个医生也为他开过一个药方子,让他拿着药方去抓药,当焦裕禄去药店拿药的时候,医生告知他一副药需要30元钱,焦裕禄一听太贵了,所以也就没有买药。

县委的同志们日日看着焦裕禄为工作劳心劳力,肉眼可见地苍老起来,于是,便主动去药店给焦裕禄抓了药,哪成想却挨了焦裕禄的一顿批,他严肃地说道:“兰考是个灾区,群众的生活很苦,吃这么贵重的药,谁咽得下去?”

对于焦裕禄的情况,焦裕禄的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当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家里时,他就会拿着一只茶缸藏进被窝,妻子就知道他的意图。在床上躺得疼痛难耐之时,焦裕禄就起来工作,疼得直不起腰来的时候他就止不住地抽烟。

妻子徐俊雅看不下去,便劝他去医院打一针,但焦裕禄却不放在心上,担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人家休息就不好,他还宽慰妻子:“睡不着的时候做点事就能忘记疼痛,这样一来,工作的时间反倒增加了……”

当时的焦裕禄舍不得买药,就连一针药都舍不得打。可能很多人要问,焦裕禄真的有那么穷吗?焦裕禄是一名十五级的干部,家中有六个子女,还要接济群众,所以一分一厘他都要想要怎么花。

焦裕禄和妻子徐俊雅

1963年的春节,他准备回山东探望老母亲,由于没有钱,他找到了县长程世平,希望他能够给自己支援些钱,三四百就够了。加上他剩下来的工资,也就凑够了五百块,与家乡阔别多年,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回家看望老母亲了。

向程世平借了钱后,焦裕禄止不住地打抖,在炉边烤着火,程世平很纳闷现在自己这么热焦裕禄为什么会觉得冷呢?他顺手在衣服上一摸,焦裕禄穿得看起来厚,却是一件空心袄,连棉花都没有。于是,程世平硬拉着焦裕禄来到街上,买了一些布匹给他当做内衣穿。

就这样,焦裕禄一家老小带着馒头赶路了,大年将近,山东的年味也越来越近。当村民得知焦裕禄回到家中的时候,众人忙着来看他,听说他做了大官,现在的生活一定很好。

但当他们来到焦裕禄的家中却发现,他身上穿得破破烂烂,连他们农民穿得都不如。上衣是一件破旧的大衣,肩膀上还有个大补丁,下身穿着蓝粗布裤子,脚上穿着一双胶鞋,这哪能看出是干部的样子。

在老家呆了半个月,焦裕禄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兰考工作了起来,自己在那边耽误了这么多工作,一定要赶紧把工作搞上去。

焦裕禄逝世,百姓拦下送葬队伍

回到兰考之后,随着工作的繁忙,焦裕禄的病情也越来重,但他始终坚持着,直到3月21日,焦裕禄在工作中终于病倒了,再也卧床不起。

在田间地头的焦裕禄

那天他正蹬着自行车准备上坡,他看着路边的一草一木深思良久,上坡时却突然病发,他用手按压着肚子疼痛难忍,身边的干部建议他赶紧回去,但焦裕禄却站了起来,继续推着车子强撑着,干部劝阻他再不治病万一出了问题就不好了。

焦裕禄坚持己见,说道:“我一个人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再说我这病,我就不信治不好。”

在一次会议之后,焦裕禄直接昏倒在地,在县城住了几天之后便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然而,好景不长,肝病复发,疼痛难耐的焦裕禄再次被送进了医院。

上车之前,焦裕禄依旧惦记着工作,他将“三害”办公室主任卓兴隆叫到面前,说道,现在初三还是兰考36万人民的迫切要求,是党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你一定要领导群众做好,等我回来的时候,我还要听你除三害的进展呢。

卓兴隆点了点头,望着载着焦裕禄的车渐行渐远,心中不免有些心酸。但谁又能想到,这次见面,竟是她与主席的最后一别。

住进医院之后,诊断结果显示,焦裕禄现在已经被确认为“肝癌早期”。于是,领导立即将他转院到了北京,北京的专家切开他的腹部,诊断:肝癌晚期,皮下扩散。但交给焦裕禄的是一份假的报告,上面写着:慢性肝炎,注意休息。

其实,对于自己的身体,焦裕禄再也清楚不过了。肝癌晚期,这就意味着再也不可能出现奇迹,而医生也告诉焦裕禄的家属,他的生命只剩下二十多天了。就这样,焦裕禄被送回到郑州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保守治疗。

焦裕禄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来看望焦裕禄的人络绎不绝,焦裕禄总是告诉他们,不要来看他了,现在自己不仅不能工作,花着国家的钱心里又愧疚。但每当干部们来的时候,焦裕禄总是拉着他们不断地询问兰考的工作进展,下雨的时候总是担心村里的庄稼有没有被淹。

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焦裕禄昏迷的时候越来越多了,医院接连两次下发病危通知书,干部和群众们闻讯赶来看他,自知时日无多的焦裕禄嘱咐道:

“我死后不要给我多花钱,留下来支援兰考再去吧。我活着的时候没能完成任务,死后还请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之上,看着兰考百姓把沙治好……”

临终前,焦裕禄从手上取下了自己的手表,对于孩子他是非常愧疚的,这些年来家人跟着自己 吃了不少苦,吃不饱穿不暖,也没让孩子们继续读书,更没有一个好工作。他唯一想到的就是,把自己这块手表送给孩子,留作纪念,还叮嘱她:“你要好好工作,按时下班。”

转过头叮嘱妻子:“不要向上级伸手。”随后,又继续对几个孩子说道:

“以后一定要听妈妈的话,带好弟弟妹妹,家中的《毛泽东选集》是送给你们的礼物,那里边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工作,怎么做人,怎么生活。”

而在后来,这块手表和《毛泽东选集》也成为了焦裕禄纪念馆的重要藏品。

焦裕禄的公文包和《毛泽东选集》

其实,在这之前,就向组织提出了一个要求,他说道:“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经过抢救,焦裕禄不幸逝世。“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焦裕禄带着对兰考的期盼,与世长辞。当群众得知焦裕禄逝世的消息,纷纷痛哭。其中的一个叫做靳梅英的老人得知焦裕禄去世了,大黑天冒雪赶到了县城,在宣传栏看到焦裕禄的遗像一动不动,任由眼泪肆意流淌。

人民送别焦裕禄

焦裕禄的遗体运回兰考之后,送葬的队伍人山人海,街道两旁的树枝上都挂满了布条,十多万群众为其披麻戴孝,等候着焦裕禄,希望能够最后再见他一面。路上所有的人都在阻拦:“等一等,不要下葬焦书记。”

他们之所以这么喊的原因就是希望能够再看焦书记一眼,和他好好做个告别。

甚至,就在他的棺木即将入土的时候,很多群众都泣不成声地跳进墓坑拦下埋葬的队伍,县委书记只能劝阻道:“乡亲们,焦书记为兰考人民操尽了心,他太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跳入墓坑的群众放声大哭,看了一眼这才安心离开墓坑。

焦裕禄葬礼

就在棺木下葬的时候,拉着绳子的人怎么都不肯松绳子,直到一点一点将棺木放下之后,成千上万的群众一齐冲向棺木,趴在棺材上放声痛哭,迟迟不肯离开,他们呼唤道:“焦书记,您回来呀!”但却再也听不到焦书记那亲切的声音。

群众们双双下跪磕头,用双手将黄土一把一把地撒向棺木,就这样,焦书记在兰考的土地上沉沉地睡去,再也没有醒来过。在焦裕禄去世之后,家人也在他的枕头下发现了两本书,一本是《毛泽东选集》,一本是《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而这也正是支撑着焦裕禄勇往直前的信念所在。

焦裕禄事事为民,时时想着人民,自然而然,人民更是把焦裕禄当做亲人一样。他是人民的好公仆,更是毛主席的好学生。他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身为人民的勤务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好官自然人人爱,那么焦裕禄又是如何服务人民,使得人民对他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呢?

人民心中的常青树——焦裕禄

1962年冬天,在兰考的黄土地上,一望无际的黄沙,枯败的杂草在风中摇曳,这是兰考当时的全貌。而这一年,焦裕禄也来到了兰考。

兰考旧貌

面对眼前的这一切,焦裕禄没有丝毫气馁,反而干劲十足,他坚定地说道:“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绝不离开这里!”这是焦裕禄刚刚来到兰考时许下的诺言,而这个诺言也给灰心丧气的兰考人民带来了一丝曙光。

初来乍到的焦裕禄,并不了解村中的具体情况,为了对症下药,焦裕禄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走访,一片一片土地进行考察。他总能想到治理不同土地的好办法,为了治理沙地,焦裕禄引起了泡桐树,成立了科研所专门试栽泡桐树。

为了照顾好科研人员,身为县委书记的焦裕禄每天跑上跑下,亲自照顾他们的生活。

三月份是栽种泡桐的大好时节,焦裕禄和兰考的群众齐心协力种植了大片的泡桐树,此刻,在他的心中萌生出一个期望,希望这些泡桐树能够盖住几十万亩土地的风沙,给人民带来希望。

在焦裕禄看来,泡桐树是他的命,他日日夜夜等待着泡桐树能够为他带来喜讯,刮风下雨的时候,他担心幼苗被吹倒被淹死。像呵护着孩子一样呵护着它,就算自己生病住院,也要别人去拍一张泡桐树的样子来给他看。

影视剧中焦裕禄带着群众种泡桐树的场景

焦裕禄全心全意为兰考着想,一头扎进工作中,立誓要改变兰考的现状。实际上,对于人民,焦裕禄更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家人。

有一年的冬天,下了半尺厚的大雪,外面的寒风刮得越来越凶,担心群众安全的焦裕禄立马从床上起来召开了紧急会议,要求迅速汇报群众们的情况。

通宵工作是常有的事,在漆黑的深夜,总有一盏灯亮起守候着兰考人民。

在焦裕禄的笔记本上,记载着各个村落的情况以及具体的安排。天刚亮,一夜未睡的焦裕禄立即召集同志们,主张到群众中间去救灾。一夜的寒风呼啸,一夜的鹅毛大雪,一开门积雪已经有了半尺厚,焦裕禄走在最前面开路,让同志们跟着他的脚印前进。

整整一天,焦裕禄带领着同志们马不停蹄地走了九个村子,对每家每户进行问候。当他走到梁孙庄的时候,一座低矮的茅草房引起了焦裕禄的注意,这里住着的是一对没有孩子的老人,生活得很是艰难。

焦裕禄一进门,老大爷就问他:“你是谁啊,大雪天还来看我?”焦裕禄亲切地说道:“大爷,我是您的儿子,给您送粮食和棉衣来了。”两位老人听后泪流满面,习惯了孤独的两人感受到了焦裕禄的温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老大娘颤颤巍巍地抚摸着焦裕禄的脸,眼泪止不住地流……

这些事,仅仅是焦裕禄在兰考时其中的一件小事。多年以来,焦裕禄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着想,遇到穷苦的人家就拿自己的工资补贴给他们,殊不知他自己穿着的却是一件破破烂烂没有棉的棉衣。

焦裕禄

在兰考县,至今流传着一首民歌,其中有这么一句:“看到泡桐树,就想起焦裕禄。”在兰考县人民的心中,他是为兰考干实事的县委书记,更是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就像他种下的泡桐树一样,成为了人民心中的常青树。

如今,他亲手种下的泡桐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兰考经济有了显著的好转,兰考人民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焦书记的功劳。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在人民的心中,焦裕禄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仍旧是亿万人民心中屹立不倒的丰碑!

举报/反馈

历史伟人录

32.7万获赞 2.4万粉丝
历史中有太多的迷局,静静等着我们去发现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