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在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助理美丽古力·麻木提正在指导村民马合买提·波林汗填写申请执行立案的材料。 (记者向雅祺摄)
新疆网讯(记者向雅祺)连日来,乌鲁木齐市多家法院积极探索司法服务新模式,不断推进形式多样、卓有成效的便民利民新举措,用一系列措施组合拳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司法便民理念,让司法的温度可触可及。
“背对背”调解模式用心化解纠纷
近日,新市区人民法院法官运用“背对背”调解模式,成功化解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
据了解,小区业主李某未缴纳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的物业费,物业公司多次索要无果,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拖欠的物业费。
新市区人民法院驻迎宾路便民诉讼服务点法官陈玉星告诉记者,本案主要纠纷点在于双方对于物业方收费标准、服务质量、公共设施维护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分歧。“为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采取的‘背对背’的调解模式,就是将双方分开,结合争执焦点就双方实际情况提出相应调解建议,针对性化解双方思想‘疙瘩’。”陈玉星说。
经过法官的耐心调解,双方当事人同意各退一步,李某给付拖欠的物业费,物业公司亦表示会进一步加强物业管理,案件最终调解结案。
探索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
乌鲁木齐市法院积极探索建立适老型诉讼服务机制,为老年人参与诉讼活动提供保障和便利。
21日一早,家住乌鲁木齐县白杨沟村的马合买提·波林汗因被告未按调解书中达成的协议内容按期给付欠款,于是到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立案。
“有法院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还有专属我们老人的绿色通道,我自己也能独立申请执行立案了。”年过7旬的马合买提·波林汗说。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助理美丽古力·麻木提告诉记者,在硬件设施上,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设有老年人绿色窗口,大厅内配备老花镜、轮椅、急救箱,印制大字体诉讼指南,并提供“一对一”导诉服务,更好为老年群体服务。
【来源:新疆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