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多吃海鱼,感谢大海的馈赠,为我们提供了那么多美味无比的海产品。和虾蟹贝类相比,海鱼是最容易被人接受的海产品之一,不仅因为海鱼的数量多,还因为种类丰富,各有各的美味特色。

在大海里,有两种鱼很容易被人们混淆,他们头大肩膀宽,甚至肩膀还比脑袋大一些。说难听一点,感觉像是棒槌,说好听一点,它们各自获得一个名字,“狗腿鱼”和“鸡腿鱼”。

狗腿鱼,正式学名是鲬鱼。它的头和肩膀很宽,但到了身体又成了逐渐变细的态势,整体像个圆锥形。在我国,狗腿鱼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两个海域,其他海域也有少量分布。

扁扁的外形,让狗腿鱼善于在海底淤泥里生活,一般不浮于水面,只在潮水上涨的时候,伴随海水上涨来到海边。所以渔民不需要特地撒网捕捉,有时候在滩涂边上,就可能发现狗腿鱼的身影。

狗腿鱼味道鲜美,被认为是优质海鱼。它含蛋白质高,脂肪低,鱼骨头相当硬,而且无论怎么煮都很好吃,由于鱼肉本身的味道清淡,适合红烧、酱焖这一类口味较重的烹饪方式,煮完以后就一个词形容:下饭。

其实有很多地方的朋友,都很熟悉狗腿鱼,沿海地区的人民赋予了它各种各样的叫法,比如青岛人叫它“摆甲”、大连人叫它“辫子鱼”、厦门人叫它“竹噶鱼”、潮汕人叫它“淡甲尾”,大家来分辨一下,你们家乡叫它什么名字呢?

鸡腿鱼,学名是马掌丁鱼。和狗腿鱼外表非常像,都是头大肩膀宽,后面拖着逐渐变细的身体。区别就在于,鸡腿鱼的脑袋呈三角形,鱼皮是棕色,仔细看还能看到花纹。因为外观不是很好看,所以老是被人嫌弃。

不过,鸡腿鱼的味道相当鲜美,不仅肉厚,而且只有一根鱼骨头贯穿其中,不仅外形像鸡腿,构造也像鸡腿。特别是剥掉鱼皮,鱼肉紧实雪白,真的不亏是“鸡腿鱼”这个名字比较响亮一些。

鸡腿鱼的烹饪方式,以油煎、焖煮为主,不适合煮汤,因为煮汤的话,汤会腥,虽然鱼肉仍然鲜美,但对于爱喝鱼汤的小伙伴来说,这道菜的鱼汤不适合品尝。潮汕人喜欢用普宁豆酱来调味,豆酱汁焖煮鸡腿鱼,出锅鲜到掉眉毛。

油煎的方式,则是先把去掉内脏的鸡腿鱼用盐腌制了,锅中下油,仅放入大片葱姜铺地,将鸡腿鱼一条一条排列放在锅中,用小火到中火煎制。这样一来,鸡腿鱼不会粘锅,葱姜的香气从下往上被热气烘进鱼身,仅仅6分钟就能出锅。

等到鸡腿鱼的鱼皮爆开,露出里面白色的鱼肉,说明鸡腿鱼煎到正好,鱼肉完全熟透。因为已经用盐腌制,不需要其他调味,鸡腿鱼自带的鲜美味道已经很美味,直接上桌即可。

说起来,大家有见过这两种鱼吗?人民的取名方式是接地气的,与其记住鲬鱼和马掌丁鱼,倒不如直接记住狗腿鱼和鸡腿鱼,看到脑袋大、肩膀宽的鱼,直接往这两个名字上猜就行了。

举报/反馈

舌尖上的安全

35.5万获赞 2.7万粉丝
关注每天食品安全,关注你我健康!
美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