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网
2月4日,德国电视二台全程直播北京冬奥开幕式,前后将近四个小时。
今年看二台直播的过程很愉快,我与留德华读者群中的一众读者边看电视边集体疯狂吐槽德国主持人,气氛相当欢乐,成功缓解了心中的不满,加上我明显感觉到德国媒体在心态上的转变,看完了心中没有半分憋屈,不像在2008年,那时还没有微信,我一个人在伍珀塔尔的学生宿舍看完同样是二台电视台对奥运开幕式的直播,心中像堵了一块大石头,苦于找不到发泄渠道,只能自己趴在窗边生闷气,正好看到一位中国同学从窗下路过。
“看开幕式了吗?” 我冲他喊道。
他抬头望向我,一脸悲愤地说:“别理我,正生气呢!”
我天生对政治没有太大兴趣,更不爱讨论与政治相关的话题,实在憋不住才会吐糟一番。不过,我这次写这篇文章还真不是为了吐槽,而是试图通过我的视角,帮助对德国媒体还不够熟悉的朋友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去看待一些问题。
当然!我的看法必然极具主观性,视角也有局限性,所以我希望,一些不认同我观点的读者可以宽容我的狭隘。为了避免老生常谈,我也尽量不去重复以前写过的相同主题的内容。
我先来聊一聊二台那场为时将近四个小时的直播节目。
直播被分为事前讨论、开幕式和事后总结三个部分。
二台的开场视频已经给这档节目定下基调。编导阴险地将冬奥官方宣传片与电视台自制的开场视频剪辑到一起,前者画面鲜亮,音乐轻快,后者画风突变,色调骤然冷却,灾难片配乐响起,展现北京的画面被渲染得像僵尸片,女声旁白俨乎其然:“一座城市做好了准备。北京!接下来的两周,全世界都会将目光聚焦在这座中国的大都市,这座历史上第一次先后举办了奥运会和冬奥会的城市。宏伟的场馆矗立于此,但是赛事是否会光彩耀人,乃是未知。对于绝大多数运动员而言,参加奥运会依然是其运动生涯中的梦想,但是这些赛事有‘副作用’。新冠会给这些画面打上烙印。四处可见的严格检查,除此之外,还有对于RQ问题的讨论。第24届冬奥会踏上了一个未知的旅程。”
这段开场传递的信息真的很有意思。“体育天堂”与“僵尸之城”之间的切换颇具视觉冲击力不说,策划者还扭扭捏捏地将中国的疫情管控措施与RQ联系到了一起。之所以不明说,我认为是不太好意思明说,毕竟谁都没权利断言,严格的管控措施是错的。德国政府也不是不想把老百姓关家里,曾经也尝试过,真心关不住而已。
回到二台的直播。开场视频过后,女主持登场,上来第一件事便是拿IOC主席开刀,引用了他评价北京冬奥会的一句话:“这是全球冬季运动的新时代。”说到这里,女主持人嘴角荡起一丝冷笑:“但是他看不到政治责任。”原来,IOC主席在接下来一段采访视频中公开表示,我们的责任不是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根据奥委会标准组织比赛。
好死不死,IOC主席巴赫大爷还是德国人。
镜头回到演播厅,镜头中多了一位德国大爷。按理说,电视台在这种场合应该邀请体育专家或名宿来当嘉宾,但是二台还真二,不改一贯的尿性,请来一位跟体育完全不沾边的RQ专家,正是那位德国大爷。
果不其然,德国大爷提刀便捅,劈头盖脑地批评IOC和巴赫大爷本人,指责他们为“坏人们”提供“宣传”的机会。
宣传这个词在中文的语境中属于中性词,翻译成德语是Propaganda,在大多数情况下含贬义,多指迷惑大众的政治宣传。这个字眼在接下来的采访和解说中反复出现,充分体现出德国媒体的恶意。
女主持人与几名驻外记者连完线后,又插播了一段视频,再次质疑了一番自己的同胞巴赫大爷,就差直接说他是走狗了。幸亏德语中没有“德奸”这个概念的存在,巴赫大爷应该为此感到幸运。
德国大爷的表演还没结束。他把刚才对IOC和巴赫大爷的批评又重复了一遍后,接着把矛头转向德国的政治家。他有些语无伦次地表示,德国官员都没有去参加冬奥会开幕式,一方面是好事,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愤怒,因为谁都不敢说出自己不去中国的真正原因。(是的!他在这里用的词是“sich nicht trauen(不敢)”)内政部部长说,我不去是因为疫情太严重。外交部部长说,外交部不去。总理什么都没说。他们应该旗帜鲜明地说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去。不光是对中国说,也要对内说,对我们说,对商人、运动员、运动协会说,这种事不能再发生……
德国大爷说话虽然絮叨,倒也讲出一个实情:德国顶级政治家不愿得罪中国,或者说得罪不起中国。
二台可能也怕只聊政治话题会影响收视,毕竟这是一场体育直播,于是插播了一段特派记者的视频日记,从其个人视角讲述了他在北京的经历。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记者是个逗比,性格开朗,视频日记中几乎没有负面元素。他对酒店防疫检测人员的评价是,穿着luftig(蓬松)的、友好的中国人。他刚下飞机的时候,与中国志愿者有了第一次愉快的接触。视频中的志愿者们穿着严实的防护服,活泼地对着镜头挥手致意。这些志愿者让他想到《2001太空漫游》中的宇航员。他乘坐高铁来到北京后,继续乘大巴前往国际广播中心。大巴上的乘客完全隔离于北京市民。他感觉像是坐在非洲野生公园的吉普车中,不过角色正好相反。他们不能出去,不是因为外面有危险狮子在等食,而是车内的外国人都有携带新冠病毒的风险,会对外面的北京市民造成危险。来到国际广播中心,当他见到一台负责领路的机器人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餐厅中,他又看到令人无法置信的一幕 - 饭菜都是由天花板上的机器人空降到餐桌上的。他说,这一切很难用语言去形容,你最好能自己看到。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去过中国的大多数德国人,都会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自己对中国的固有偏见。光是出于这个原因,我也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中国对外国访客重新打开大门。让他们多来,比太极大师出国巡回演出有效得多。
二台之后的表现还算说得过去,淡化了政治话题,嘉宾席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体育名宿,前奥运会女子双项冠军。
驻京记者还采访了正在张家口训练的德国运动员。运动员们的心情跟之前那位德国大爷正好相反,都特别开心。一位女运动员说,奥运村造得特别好,比四年前的好。还有一位长相十分可爱的德国女运动员说:“我现在就是好开心好开心。”
要是这位可爱的德国女运动员是我女人,我也会好开心好开心。
女主持可能觉得气氛过于欢快,想往回找找场子,于是问名宿是否跟队伍有联系。
名宿一看就是个厚道姑娘,明知女主持人想听什么,依然实在地说,自己得到很多正面的回复,运动场馆和周边的一些都很好,他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环境。防疫措施刚开始的确让他们有些恐惧,不过我认为运动员可以把精力集中在体育上,这才应该是最重要的。
女主持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点,见缝插针地说,我刚想说,隔离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这些条件真的是,我该怎么说,介于糟糕和差异之间……
编导为了让演播间的负能量更上一层楼,又放出一段在北京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比利时女运动员的自拍视频。女运动员在视频中痛哭流涕,成功满足了二台对负面情绪的需求。
前戏结束,开幕式终于开始。男主持一号和二号接棒登场。
男一号显然是带着任务来到北京的,一门心思想把吐槽工作进行到底。对比之下,男二号明显更懂中国,态度非常温和,评价也偏向正面。
男一号不辱使命,在各族人民传递国旗的环节,熟练地掏出三板斧,将西方人眼中的四大争议问题如数家珍般罗列了一遍。“中国想展现强大,Ulf!”男一号估计说完贯口有些词穷,把话头抛给了男二号。
男二号思考了片刻:“中国是想展现强大,不过用手来传递国旗是为了展现中国人民的团结,也是为了展现全人类之间的联系,至少这是官方的创意……”
我发现男二号不光懂中国,也懂中国式的人情世故,谁也不想得罪。
男一号接下来说的话耐人寻味:“还有一个事实是,生活在西方的我们通过我们的欲望、我们的贪婪和我们的财富,帮助中国拥有了今天的权力和强盛。鉴于今时今日的情况,我们所有人都不是完全无辜的。”
男二号对此不置可否。
可能每位读者对男一号这番话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我的个人理解是,他表现出来的是西方人特有的傲慢。既然是傲慢,自然也无逻辑可言。
男一号多次强调,中国在努力制造假象,所以当时间来到中国队入场,电视镜头中的现场观众又蹦又跳时,他用近似嘲讽的语气问男二号:“Ulf,家中坐在电视前的人们也会像现场观众这样欢呼吗?”
这次男二号沉默了整整好几秒后,尽量拐弯抹角地说:“我相信很多人都在收看本国运动员入场,这是一个让整个国家感到自豪的瞬间。中国当然不是一个冬季体育强国,他们从全世界招揽来很多运动员,给他们中国国籍,以此来提高成绩。不过,第二次在北京举办奥运会,是一个让这个国家感到自豪的瞬间。很多很多人认为,坐在电视机前大声欢呼或者在心里欢呼,是一个爱国的义务。”
男一号听完,直接沉默了。
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好多德国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相信,大多数中国人爱国,断定爱国的中国人都是演员。你敢说爱中国,他就敢给你颁发最佳群众演员奖。
开幕式的高潮之一是“大雪花”降临的场面。
男一号自然不能闲着,疯狂地对这个主题进行嘲讽和批评。
男二号一声不吭。
时间又来到点火仪式前的短片播放环节。短片很逗,很接地气,充分发挥出中国人的幽默感。
男一号抓紧时间,继续讽刺:“中国人可以很逗,只是他们极少拥有逗的权力。这个短片很特殊。只是,Ulf,”说到这里,他冷笑了一声,“在中国真实的生活中,哪里都观察不到这样的景象。”
几乎与此同时,某位读者把一张小红书的截图转到读者群中,图中是一个生活在德国的中国网友对德国队服的评价:我还以为是车上查票的呢。
我看完直接笑喷了。
男二号沉默了片刻。在这片刻中,我有一种感觉,或许是一种错觉,他有点儿忍不下去了。他故意装着没听懂男一号的意思,回答道:“是看不到,已经说过了,中国不是一个冬季运动强国。”接下来,他的声音变得强硬,“我想对这个雪花再说一点。这个主题的含义是,中国作为一个想寻求共性、领导世界的国家。这是一个强大主题!这个主题不光是为中国人自己,而是为全世界,为全世界许许多多正在观看它的观众而创作的。新中国的目标不是欢庆自身的强大,而是多少想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的道德良知。”
听完他的话,我有些感动。
读者群中有一位法院宣誓翻译,对德国很了解,在群里告诉我:“男二号是Ulf Rller,德国二台在中国的通讯员,比较了解中国,虽然平常也会弄一些命题作文,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比较有良心,不会睁眼说瞎话。”
开幕式落幕后,节目进入到事后总结的环节,我看到德国大爷又回到了演播室,不想再为难自己,直接关掉电视。
第二天,德国媒体的负面评论如潮水般如期而至。Propaganda这个词频频出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明镜周刊》自然不甘落后,发出一个酸葡萄算到家的标题,“开幕式是一个虚伪的派对”。男二号支持中国的言论也被拿来出大做文章,某德国电台还制作了抨击男二号的专题节目。
放到十年前,我会对现状感到愤怒,恨不得在楼底下搭个台子,与德国群众上演一场舌战群儒的戏码。今时今日,我对德国媒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看到了表皮下的转变,心情变得平静,平静中还有几分坦然。
回想2008年北京奥运会,德国众媒体对中国的批评空前猛烈,德国群众万众一心,视中国为邪恶的暴发户,各种毒们瞅准机会,在各地组织游行,努力提高自身曝光度。14年过后,德国主流媒体依然在猛烈的批评中国,但角度完全不同了,一个时常被用在中国身上的字眼是Supermacht(超级大国),中国领导人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以前这个称呼基本上都被用来形容美国总统。
如果德国媒体在2008年表现出来的是居高临下和傲慢,那在2022年更多是忌惮和恐惧。
德国如今对中国的了解也与14年前不可同日而语,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开始在中国问题上保持沉默或打太极,其中包括当权者。保持沉默或打太极的原因也不难解释,在西方政治正确的风潮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谁也不愿意当出头鸟。更何况,德国出于历史原因,对政治正确这方面的执着程度堪称世界顶级。
阅历较深的人都知道,坚信政治正确的人,其学问和阅历通常都不够高,只想以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去理解世界。我称他们为“思想上的宅男宅女”。
男一号和男二号颇具代表性。男一号代表了德国人老一套的固化思维,他不会更深层次地考虑问题,只想去理解自己想理解的部分,不假思索地把自己放到中国的对立面。男二号则代表了德国人新的视角,他不一定全盘认可中国,但对中国已经产生了全新的理解,其中不乏欣赏和钦佩。
后者的声音依然微弱,却犹如点火仪式中的小火炬,火苗虽小,但很有自信,生生不息。
这就是我看到的改变。
永远不会改变的是德国人爱找茬儿的天性。在以前某篇文章中我写过,德国人不光爱找中国的茬儿,谁的茬儿他都找,狠起来连自己都不放过。
一个做Airbnb的中国朋友告诉我,一般客人都会给他打五星,为数不多的几个四星都是德国人给打的。其中一个德国客人打四星的原因是,他在沙发底下发现了灰尘。
敢问谁家沙发底下还没点儿灰尘呀?
我虽然早就不生气了,但是我依然希望未来的中国能变得更加强大,无论在精神还是物质上,那样才是真正的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