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半即将到来,一幅古色古香的江南民俗绘卷,出现在今日的小桥流水人家。2月11日,“壬寅福虎元气满 三林古镇宵遥游”为主题的闹元宵活动,在三林老街火热举行。由文化团队精心表演的文艺快闪节目以及猜灯谜、包汤圆等民俗文化活动,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多项三林非遗现场展示,彰显出“非遗在社区”的最新成果。
三林是龙狮运动名镇,每逢喜庆节日,这里总有舞龙舞狮可看。伴着激昂的鼓点,在高挂红灯笼的三林老街南岸长廊,只见两只“狮子”闪转腾挪、上下翻飞。最终,两只“狮子”口中吐出“龙腾狮跃贺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的条幅,引得市民游客一众叫好。
随“狮口”同样让人惊鸿一瞥的,就是其中年轻的面容。“我最近看了动画片《雄狮少年》,片中还有一段‘狮头’内部视角,可以说做到1:1还原了。《雄狮少年》很好表现出我的职业,让我很感动!” 1996年出生的徐哲锴是现场表演者之一,大学期间,他参与了学校的舞龙队,经常到三林参与培训与演出。2017年,徐哲锴在毕业后正式成为三林龙狮队的一名队员。目前,三林龙狮队的全职队员在15人左右,大部分是90后。
“龙狮的传承情况,可以说一年比一年好了。” 徐哲锴透露,三林龙狮队除了屡屡在各种比赛中争金夺银,近年来,三林的“龙舞(浦东绕龙灯)”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陆大杰,带队在沪上各个学校推广龙狮运动。同样在此次闹元宵活动中表演的“彩带龙”,就是很适合向市民学生普及的舞龙形式。“舞龙舞狮既可以有一个人就能练习的‘彩带龙’,也可以是需要50人、整条老街上才舞得起来的‘百米巨龙’。不一样的条件,都能开展舞龙舞狮。” 徐哲锴表示。
在民俗体验区,瓷刻、三林标布、三林刺绣以及绝版木刻、剪纸、面塑、草编、糖画、龙凤字、枣核微刻船模、蛋空微雕……一个个非遗项目展位依次排开,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其中,1.2米长的瓷刻作品《五福临门》尤其显眼,刻画的是谐音“福”的五只老虎,轮框线条又颇具水墨风味。“五只老虎我刻了一个多月,还是蛮吃功夫的。”瓷刻的市级传承人张宗贤是三林当地人,研习这门非遗技艺已近半个世纪。他介绍,国画讲究墨分五色,而瓷刻就是以刀代笔,通过刻痕的疏密程度,来模拟墨色的浓淡。
既有节日仪式感,又有美味幸福感的活动内容,自然是学习体验包元宵和做塌饼。主办方特地邀请了留沪过年的环卫工人、社区少数民族居民、侨胞侨眷和外籍友人等,共同学做这些特色美食。在三林本帮菜中,汤圆和塌饼都寓意着团圆,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丝竹声声绕古镇,三林民乐队在现场演奏悦耳动听的江南丝竹名曲,为活动增添了喜庆气氛。而在元宵当日,长三角江南丝竹保护传承联盟将举办线上展示展演活动,市民们可以通过上海数字文化馆和江浙沪皖非遗保护中心公众号或网站多平台观看展演。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三林镇人民政府、上海市民文化协会主办。“三林镇对于传承民俗文化高度重视,民俗文化是我们的传家宝。”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三林镇还将继续举办第十届上海民俗文化节暨三林塘圣堂庙会。另外,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还会策划举办相关主题的民俗文化活动。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