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国演义》不仅开创了古典战争类小说的小河,也将三国这一存在并不算长的时期带火了。
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三国演义》给我印象最深的十大经典桥段。
为了衬托诸葛亮,演义牺牲了周瑜,“群英会”成了仅有不存在诸葛亮搅局的周瑜时刻。
号称名士的蒋干被周瑜玩弄于股掌之间,因此害死了水战能力不俗的蔡瑁和张允,为之后的曹军赤壁大败埋下了伏笔。
演义中的第一勇将最终穷途末路,被手下三个卑鄙小人绑了献给曹操,可笑的是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吕布在最后暴露出贪生怕死的一面,还被刘备狠狠地耍了一顿。
吕布自恃辕门射戟对刘备有恩,所以希望刘备为其美言,不想刘备答应好好的,最终却在曹操问意见时提起了被吕布弑杀的董卓与丁原,恨得吕布对其破口大骂。
其实吕布也不想想,没有夺徐州,谁用你辕门射戟?
“千万雄兵莫敢当,单刀匹马刺颜良。只因玄德临行语,致使英雄束手亡。”无论关羽斩颜良是不是不讲武德,颜良是不是受了刘备嘱托而未做防备,关公在白马之战于十万大军中刺死颜良都足够令人震撼,这不仅仅是关公的巅峰,也算得上演义战争场面的一次高潮。
而前期渲染得无比强势的颜良,悲惨的沦为了背景板。
由于曹魏在演义中被塑造成反派,故而整体不如蜀汉出彩,但依旧无法掩盖张辽在逍遥津的八面威风。
此一战,张辽上演了一场“八百破十万”的好戏,杀得东吴溃不成军,险些生擒孙权。同时,经此一战,江东小儿闻张辽之名夜不敢啼哭,“张辽止啼”的故事也因此而生。
这件事之前,除了许劭“乱世奸雄”的评价外,曹操的形象一直挺正面的,比如为何进出谋划策,拨乱反正除宦官(虽然没被采纳),刺杀董卓等等。直到杀死父亲的结拜兄弟吕伯奢,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才被读者洞悉。而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也成了曹操的经典语录,尽管这是罗贯中有意曲解来的。
演义中张飞给人的印象莽撞、暴躁,暴而无恩的同时武艺绝伦,同时悍不畏死。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就是在纯粹的武将中,张飞是用计成功最多的一位。
张飞莽撞,不怕死,但不代表就愿意白白送命,于是乎他让随行的几十个人在密林掀起烟尘,做疑兵状,而自己立马桥头,独自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本就多疑的曹操对如此诡异的场面进退不得,加上随行的夏侯杰被张飞吓得肝胆俱裂而亡,于是曹操当先回马而走,数十万大军乱成一团,生生被张飞一个人给吓退了。
关羽的傲人所共知,起初是天生傲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位的提升,特别是在白马和延津斩杀颜良、文丑后,愈发目中无人。
到了镇守荆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后,关羽的狂傲已经到了病态的地步,最终也因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客观说,尽管荆州失守有关羽轻敌的成分在,但是从魏吴出动的阵容看,即便没有吕子明白衣渡江,早晚也会有其他办法,关羽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对抗两国精锐的夹击,所以将荆州丢失全部算到关羽头上对他多少有些不公平。
无论怎样,一代“天神”般的关公在沔水战败后,形势急转直下,最终败走麦城,突围时被马忠所擒,不屈被杀。蜀汉第一大将,就此陨落。
其实赵云早年就有不少高光时刻,袁绍大战公孙瓒时,初出茅庐的少年赵云就战平了成名已久的大将文丑,之后又枪挑麹义,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两军对阵形势,若非袁绍不畏生死,激励了士气,后果不堪设想。
归属刘备后,由于关张的风头太盛,颇有战绩的赵云始终名不见经传,直到单骑救主,一战成名。
从曹洪下山问其姓名看,曹军诸将多数并不认识赵云,但经此一战,赵云算是彻底扬名,大有“天下谁人不识君”之势。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殚精竭力匡扶社稷,事必亲躬,时刻不忘“还于旧都”,可惜最终人力难以与天斗,智多近妖的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
这里赚足了读者的眼泪。
战争类小说中,斗将绝对是一大亮点,而三英战吕布无疑是全书最热血的斗将场面,三大超一流猛将登场会斗,吕布更是以一敌二,三十合不败,由此奠定了演义“第一将”的地位。
而刘备的加入打破战斗平衡,尽管在这三位面前,他不过是个不入流的小角色,但偏偏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吕布也因此成为所有战争小说中唯一一位靠败仗奠定第一地位的“异类”。
您心中还有哪些名场面?欢迎补充。